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許爽 廣州報道
十年大浪淘沙,廣州地區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僅剩94家……自2014年起,中小商業銀行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廣州各個區域,一度多達百余家門店。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發現,十年間,至少有9家股份行和5家城商行在廣州開設超過187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而如今“存活率”不足5成。
浪潮褪去,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模式或已探索出一套適應自身發展的“適者生存法則”。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整理數據并實地調研發現,相當一部分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幾經遷移也難逃注銷的命運;也有部分社區小微支行輾轉多地持續拓展客群、升格普通支行留得一線生機;亦有深耕社區客群、拓展便民業務范圍令不少社區支行、小微支行長盛不衰。
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并非是開了社區支行就能經營好社區業務,過去行業對于選址、客戶服務等方面考慮不足曾導致了大量的關停裁撤。社區支行、小微支行作為物理網點延伸的形態,研究網點周邊區域,深挖社區客群屬性需求更有實際價值。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在提供便捷的同時,亦需要總行所提供的高競爭力產品以及自身做好社區金融、非金融服務體驗以獲得高粘性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股份行依然看好廣州的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賽道。今年以來,已有4家股份行在廣州增設7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網點,深耕社區業務。
十年發展:187家社區、小微支行曾在廣州留下足跡
公開資料顯示,“社區銀行”“社區支行”概念被廣泛認知源自于2013年。
2013年上半年,民生銀行原董事長董文標曾提出“金融便利店”概念,提出在三年內在全國設立超過1萬家金融便利店,以無柜臺現金業務(“自助+咨詢”)、簡潔裝修、派遣制員工等方式迅速擴張開拓社區銀行業務。與此同時,興業、光大、平安、華夏、浦發等股份行亦紛紛表態跟進“社區銀行”相關戰略。
事實上,“社區銀行”傳統意義是指服務于區域內小微企業和居民的金融機構,而商業銀行以分支形式開拓社區業務則是“社區支行”。為統一規范發展迅速的“社區銀行”模式,防范風險成為當時監管部門的重要工作。彼時,江蘇、深圳、重慶等部分省市原銀監局就曾出臺過相關規范文件。2013年12月,原銀監會發布印發了《關于中小商業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首次對市場上存在疑慮的監管導向予以了明確的解答。
《通知》明確,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定位于服務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的簡易型銀行網點,屬于支行的一種特殊類型。與傳統支行相比,功能設置簡約,定位特定區域和客戶群體,服務便捷靈活。此外,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網點面積、經營規模、人員配置等亦可進一步減少。
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實行有限牌照經營,一般不辦理人工現金業務,現金業務主要依托自助機具辦理;同時,社區支行不辦理對公業務,小微支行單戶授信余額不超過500萬元。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可結合實際錯時經營。
此外,《通知》明確,在《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支行準入程序基礎上進一步簡化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審批流程。比如中小商業銀行可根據需求一次提出多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設立申請,報相關銀監局審批;其高管人員改為報告制不再做任職資格審核等。
在監管文件的規范指引下,廣州在數年間迎來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成立。
2014年,平安銀行在廣州成立了18家社區支行。2014年-2016年之間,民生銀行在廣州共成立過29家社區支行以及6家小微支行,光大銀行亦在相同時間段布局13家社區支行。
彼時,民生銀行深圳支行發表關于“小區金融新模式探索”的動態文章時指出,社區支行營業時間靈活,業務范圍廣泛,能夠很好滿足業主金融需求,是對現有支行網點布局的有效補充。
不僅如此,城商行亦在彼時趨勢下在廣州發展社區支行業務。2015年,江西銀行先后在廣州開辦5家社區支行;2015年-2017年,九江銀行先后在廣州成立7家社區支行,投入力度比肩不少股份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發現,自2014年至今的短短十年間,至少有9家股份行和5家城商行在廣州開設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超過187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在廣州留下足跡。
然而事與愿違,自2018年起,社區支行、小微支行 “關停潮”逐步顯現。例如平安銀行截至目前已注銷11家社區支行、2家小微支行,其中有9家支行于2014年成立,12家已注銷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均在2018年-2021年之間注銷,平安銀行廣州萬科山景城社區支行亦于2023年4月注銷。招商銀行曾在廣州擁有17家社區支行,而目前亦僅剩2家社區支行以及2家小微支行。九江銀行8家廣州社區支行僅剩1家。
同時,多家股份行、城商行在廣州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經營上更是出現從“N到0”的局面。渤海銀行在廣州地區有10家支行網點營業,而在此前,渤海銀行在廣州曾有18家支行,其中包括7家社區支行。隨著今年4月渤海銀行廣州天府路社區支行的注銷,渤海銀行廣州分行在2014年-2015年成立的社區支行悉數注銷。
無獨有偶,廣發銀行、江西銀行此前曾分別經營3家、5家社區支行,廣州銀行曾開立1家小微銀行,如今上述3家銀行均在廣州再無經營社區支行、小微支行。
目前,廣州地區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僅剩94家,“存活率”不足5成,占已經營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商業銀行的支行網點比例18%。與此同時,相較于普通支行數十年如一日的經營情況,大量已注銷的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經營時間不足3-5年,這也令市場與客戶對這種經營模式的質疑。
夾縫中生存: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求變深耕下沉渠道
一度被業內寄予厚望的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模式在廣州面臨怎樣的挑戰?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實地走訪多個社區了解當前社區支行的經營情況。
位于黃埔區的一個大型社區的臨街商鋪駐扎了國有行、股份行以及村鎮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支行網點。10月10日,時值工作日早上銀行網點業務繁忙時段,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走訪發現,工行、郵儲等國有行支行網點已是人來人往,辦理對公業務以及個人業務的柜面均需要排隊等候,多個大堂經理一直忙于為客戶解答咨詢。相比之下,幾家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網點則較為冷清,僅有零星客戶前往辦理業務。而一家股份行社區支行網點內則有幾位客戶在綜合智能柜臺打印所需資料便匆忙離開。
10月10日中午時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又走訪了廣州天河的一處大型社區,僅在社區內的一個十字路口就盤踞了2家國有行支行以及3家股份行社區支行,社區內部有超過10家銀行支行駐點。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盡管中午時段各銀行支行網點暫停辦理對公業務,依然有不少市民在工行、農行等大行支行網點取號等待業務辦理。而同在一個十字路口的社區支行網點則無人問津,平安銀行一家社區支行的安保人員則帽子蓋臉、仰頭大睡,即使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入內咨詢業務也渾然不知。
隨后,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又走訪了多個中小型社區實地觀察,均與上述情況類似。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線下同業競爭激烈,社區支行難有自身優勢,金融機構線上數字轉型成熟等因素均制約著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生存空間。
一方面,國有大行網點分布廣、客戶基礎強與中小銀行形成較強的競爭關系;另一方面,一線城市銀行網點布局密度大,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精簡化的模式亦無法與同一地段的普通支行形成優勢。
從現場網點來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人員精簡、空間布局緊湊,配備3至5名員工(包括1名安保人員),大則精裝100平方米“三室一廳”,小則簡裝“一室一廳”,這令不少習慣到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客戶帶來心理落差。
“有些社區支行建筑面積也就幾十平方米,還需要劃出區域給存取款機,剩下空間再布置一個獨立洽談室、一個辦公桌、幾盆綠植以及營銷物料后,已經寥寥無幾,難以為客戶建立相對獨立舒適的空間。” 一名社區支行前行長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營業網點一直被認為是銀行實力的體現,這種思想也潛移默化影響目標客戶對銀行網點的形象。
不僅如此,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在功能性上亦有所缺失。某股份行小微支行工作人員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該支行無法辦理對公業務,但可提供相關查詢、打印、填單等自助服務。
“社區支行和普通支行的區別主要在于無法辦理柜面現金業務以及對公業務,但是我們可以協助幫您預約到上級支行辦理。”某股份行社區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員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由于社區支行營業時間更靈活,客流量較少,盡管社區支行不一定能辦理客戶所需業務,但有任何問題社區支行工作人員也可第一時間為客戶解答并協助。
同時,金融機構線上數字轉型的成熟亦分流社區支行、小微支行不少潛在客戶群體。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紛紛謀篇布局,與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模式的興起高度重合。如今,各家銀行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渠道也能滿足居民日常金融服務需求。
“互聯網時代下客戶偏好也在改變,很多習慣互聯網的客戶希望一年到頭都不用來網點,也不太關注網點大小或者地段便利性。但線下網點的很多中老年客戶則很少使用線上渠道,所以更看重網點便利性以及服務體驗。” 前述社區支行前行長補充到。
那么,在一眾社區支行、小微支行關停裁撤的同時,商業銀行又是如何在廣州地區調整服務模式,持續深耕下沉渠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走訪以及統計數據獲悉,商業銀行主要通過拓展業務服務能力、持續挖掘新客群、降本增效等方式構建自身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生存法則”。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走訪發現,不少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已經煥然一新,一系列智能設備亦為周邊客戶提供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務。招商銀行東圃社區支行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該社區支行即將搬遷至相鄰的新址,空間更寬敞并配置綜合智能柜臺,可進行對公自助服務。興業銀行廣州黃埔花園社區支行在智能柜臺旁放置免撥直通客戶電話話筒,客戶可直接撥打總行服務熱線遠程配合客戶操作業務,避免了繁忙時段人手不足的局面。
從社區支行升格為普通支行,拓展業務范圍亦是商業銀行適應變化的一種破局方法。今年年初,浦發銀行廣州金碧世紀花園社區支行變更為普通支行。“變更后,我們支行業務范圍新增對公業務,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也比以前更多。”同時,該社區支行工作人員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由于原址條件有限,目前依然無法辦理各類柜面現金業務。
其他股份行亦有相似做法。2021年7月、8月,渤海銀行廣州江南西路支行、渤海銀行廣州江南西路社區支行先后成立、注銷,兩者相隔距離僅有70米,支行替代社區支行的戰略變化為周邊客戶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務。渤海銀行廣州五羊新城社區支行與廣州五羊新城支行亦有類似情況。
另一方面,銀行也通過社區支行“降本增效”的形式替代普通支行。例如浦發銀行廣州增城支行于2019年5月注銷,次年3月廣州新塘長風國際小微支行變更名稱為廣州荔城小微支行,并遷移至原廣州增城支行部分原址。興業銀行廣州黃埔花園社區支行以及廣州黃埔支行先后成立注銷亦有類似情況。
同時,輾轉多地、遷移變更也是社區支行拓客生存的重要法則。興業銀行目前在廣州共有27家社區支行營業網點,其中有9家曾經變更地址以及名稱。例如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鳳凰城社區支行在5年內遷移2次,其前身為廣州水電二局社區支行,隨后遷移至鳳凰城社區,曾在社區南北兩個區域設點。平安銀行廣州分行目前經營的14家社區支行,有4家曾變更地址以及名稱,例如平安銀行廣州白云尚城社區支行變更為平安銀行廣州匯僑新城社區支行。
不過亦有相當一部分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幾經遷移也難逃注銷的命運。民生銀行曾在廣州開設37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已注銷的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有20家,其中有14家曾經變更地址以及名稱。
賽道回歸理性:今年廣州已增設7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跑馬圈地”的社區發展模式已經退出舞臺,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賽道回歸理性。
某股份行人士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對于中小銀行而言,社區支行、小微支行仍然進可攻,退可守的渠道優勢。“進”能以低成本、高效率擴充網點渠道,完善網點布局,獲取新客戶;“退”可接替傳統網點,壓降合理成本的同時滿足現有客戶需求。
“但銀行并非是開了社區支行就能經營好社區業務,過去行業對于選址、客戶服務等方面考慮不足曾導致了大量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關停裁撤。”上述人士補充到,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只是作為物理網點延伸的一種形態,研究網點周邊區域,深挖社區客群屬性需求更有實際價值。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亦從此前各家銀行已注銷社區支行與原有支行地址觀察到,在2016年以前成立的社區支行的確存在選址欠缺考慮的問題,例如廣發銀行此前的廣州濱江東社區支行距離該行的廣州海珠支行僅有700米步行距離等。
“盡管大家都說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同質化,但在實際打交道中,客戶眼中的銀行卻是各有不同,客戶并不會因為方便就選擇最近的銀行。”前述社區支行前行長補充到,這也意味著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家銀行在細分賽道做出差異化并積攢大量口碑。社區支行在提供便捷的同時,亦需要總行所提供的高競爭力產品以及自身做好社區金融及非金融服務體驗以獲得高粘性客戶。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還注意到,如今,多家股份行依然看好社區支行、小微支行賽道的發展。其中,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四家銀行目前仍經營超過10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家股份行銀行今年以來已在廣州陸續增設7家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網點。
(作者:許爽 編輯:蕭北)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