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辛繼召 深圳報道
7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招商銀行投資者關系部門發布《關于高盛報告涉及CMB有關問題的澄清》。
此前,高盛發布了一份下調國內多家銀行評級的研報,引發銀行業界的爭議。
招行在上述澄清中稱,從該行收到的投資者問詢和反饋來看,部分文字確實對部分投資者產生了一定的誤導,并引發投資者對招商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該行有必要對相關情況進行澄清。
招行稱,高盛報告中所使用的“implied loss ratio of credit portfolio in debt investment book”,缺乏邏輯性。指標分子是所有“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中的階段三損失準備,分母使用的是“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中的“其他投資”。前者是所有“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的階段三損失準備,后者則是“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中的一小部分,報告將兩者簡單相除缺乏邏輯性,而且報告也不對該指標進行任何解釋說明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誤會。進一步而言,“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的階段三損失準備,大部分來自于理財回表的問題資產所產生的準備,而“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的“其他投資”中的絕大部分資產并不是理財回表資產,據此計算的比率的邏輯相關性方面的缺陷就更為突出。
此外,招行稱,該行“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的資產質量優良。2022年末,招商銀行“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1.58萬億元,剔除理財回表因素之外的不良資產極少,資產質量優良。招行稱,該行始終堅持審慎穩健的風險管理政策,嚴格執行資產分類標準。“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目前不存在該暴露未暴露的風險資產。除已披露的不良資產之外,該行預期未來“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仍會保持優良的資產質量。
招行稱,高盛報告中所使用的“implied loss ratio of credit portfolio in debt investment book”指標高達25%,原因在于:
其一,招行按照監管精神,近幾年持續收縮“其他投資”規模,該科目從2018年的2534億元已經下降到2022年末的1273億元;
其二,階段三損失準備增長,余額達到323.68億元,但其并非主要來源于表內的“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中的債權投資,而是主要來源于理財回表,招行對理財回表資產進行了充分的撥備計提(2022年末該部分的撥備計提比率達到95%)。
此外,“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中的“其他投資”的不良資產,目前暫無明確的核銷處置政策依據,僅能依靠清收等有限的方式處置,階段三損失準備消耗進度緩慢,導致高盛報告中所使用的“implied loss ratio of credit portfolio in debt investment book”指標居高不下。
招行稱,高盛報告推斷該行仍需進一步確認340億元的債權投資不良資產,且仍需進一步確認340億元的損失。實質上該行年報已經披露“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中階段三資產余額為341億元,階段三損失準備324億元,兩者都已經充分披露和充分計提,該行“以攤余成本計量的債務工具投資”并不存在高盛所推斷的需進一步確認和計提的損失情況。高盛報告還提及,該行仍有60億元的不良貸款需進一步確認,計算依據是“以攤余成本計量的貸款和墊款”中階段三資產余額占比,來計算招行“實際”不良貸款率,并進而推斷招行仍有60億元的不良貸款沒有確認。此處分析師忽略了一個基本常識,即計算不良貸款率時,分母當中包含了票據貼現(“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貸款和墊款”),而由于票據貼現當中一般沒有不良貸款,因此不良貸款率自然會比“以攤余成本計量 的貸款和墊款”中階段三資產余額占比要低。
招行稱,高盛研報中涉及招商銀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問題,招行一直以來都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高度關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結構性和區域性風險,對政府融資平臺業務的管理審慎嚴謹。該行稱,在客戶準入環節,堅持“優選區域、擇優支持、合規運作、強調自償”;業務規模總量較小、占比低,截至2022年末,招行表內貸款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業務余額1325.64億元,較上年末微增90億元,僅占該行貸款和墊款總額的2.32%,平臺債投資規模很小,包含地方政府債券投資在內的所有地方政府相關融資遠低于高盛推測的1萬億元;政府融資平臺融資業務的不良貸款率0.14%,較上年末下降0.49個百分點,資產質量優良,招商銀行地方政府平臺的融資風險整體可控。
責任編輯:宋源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