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火爆!近一個月,超100億巨資流入這類ETF
來源:中國基金報微信號
記者 方麗
香港市場中資債券ETF正成為海外機構積極布局的“香餑餑”。
數據顯示,10月底以來,香港上市直接投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ETF凈流入超過13億美元,就是一個月時間內這些債券ETF引來百億級人民幣的凈流入。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凈流入或主要來自于機構,其中包括各國央行、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及家族辦公室等,這一趨勢或延續。
超百億資金流入
香港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ETF
根據不完全統計,香港上市直接投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ETF凈流入超過1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的流入發生在10月底指數納入開始之后,這也意味著最近一個月,這些債券ETF引來百億級人民幣的凈流入。
部分ETF產品受到較大規模的凈申購,尤其是彭博的數據,CSOP Bloomberg China Treasury + Policy Bank Bond Index ETF年初至今已獲得逾7.5億美元的凈流入,若計入南方東英在新加坡上市的ICBC CSOP FTSE Chinese Government Bond Index ETF的凈流入,今年凈流入香港新加坡兩地上市的南方東英人民幣債券ETF的資產已接近10億美元(9.84億美元,截至2021年11月17日)。而這些同樣發生在近一個月時間內。
南方東英相關人士表示,這是在全球指數納入中國國債的大背景下,境外投資者追求中國國債布局的一個體現。相對于傳統發達國家政府債,中國國債及政金債收益率更加有吸引力,而其債券主權評級(A+/A1)則可以和一些發達國家比肩。另外在納入進行的同時,中國國債的流動性也在不斷改善。
而談及認購的機構,上述人士表示,就觀察而言,境外的機構投資者是指數納入后資金流入最大的投資者,可能的機構類型包括但不限于各國央行、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及家族辦公室等等。
“在過去五年央行的努力下,境外對中國國債的認可度逐漸提升,持續加大配置力度,但由于海外缺乏國債ETF工具,境外投資者一般是通過QFII、債券通或者CIBM進入國內市場做直接投資國債,但需要搭建完整的交易團隊,成本比較高,或者委外給具備交易能力的專業機構管理。” 融通中國概念債券基金經理成濤表示,香港國債ETF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工具,成本低,配置便利,并且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貨幣政策寬松預期也逐漸升高,這給投資者提供了比較好的賺錢窗口,這也是短期內促使資金配置的重要原因。
成濤還認為,由于目前國債ETF的規模還不夠大,因此主要是中小型投資機構或者海外多資產策略基金通過ETF進行資產配置,這些機構的特點是對中國國債具備專業的理解和投資能力,有意愿進行配置,但由于資金有限,搭建完整的交易團隊成本太高,ETF正好可以解決了這一問題。而大型機構(如大型公募基金、保險公司、主權類資金)由于資金體量大,目前ETF的流動性還無法容納他們入場,只能選擇直投或者委外的模式。
凈申購趨勢或延續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較大
“該趨勢在中長期會繼續,除了被動型指數投資資金以外,尋求收益率改善或有資產配置需求的投資者也會助力該趨勢。”南方東英相關人士直言這一凈申購趨勢還將繼續。
上述人士表示,盡管中美利差收窄,目前的水平相對于歷史均值仍有一定吸引力,另外國債和政金債的價格受到穩健的貨幣政策支撐。人民幣則受惠于仍然強勁的外貿和債券指數納入的資金,而近期的中美會談也有助于人民幣的穩定。
而成濤也認為,這一趨勢能否延續取決于中國國債的投資價值和ETF規模的成長情況。當前中國國債在全球范圍內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是大家愿意投資國債ETF的基礎,而國債ETF的便利性、跟蹤基準的準確程度、規模和流動性等因素也是投資者是否選擇這一工具進行中國國債投資的重要考量。個人比較看好后期隨著更多機構的進入,國債ETF的規模和流動性形成良性循環,凈申購的趨勢會逐漸加速。
“現在是較好的配置時期。從短周期看,中國目前處在貨幣政策寬松周期,國債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與發達國家國債形成反差,是較好的入場時機?!背蓾硎荆瑥闹虚L期看,中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并且與發達國家國債的相關性較低,是非常好的分散化投資選擇。此外,幣值的穩定也是吸引海外投資者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國強勁的基礎國際收支情況,人民幣幣值在中期更傾向于穩中走強,因此,投資人民幣國債除了票息收入,還可能會獲得匯率升值的收益。
數據也顯示,中國在岸市場的重要性已經不容忽視。中國債券市場規模達18萬億美元,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中國在岸債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全球投資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機會。根據歷史數據顯示,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在岸債券的收益率較高,匯率波動性相對較低。此外,中國在岸債券和全球債券之間的低相關性也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大的投資組合多樣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幾年里,境外投資持續流入中國在岸市場。截至2021年7月,外國機構持有超過3.7萬億人民幣(超過5,800億美元)的中國在岸債券。盡管數額可觀,是2015年的5倍,但外資持有比例仍低于3%,這意味著全球機構的投資仍舊過低。若中國在岸債券被完全納入全球三大固定收益指數,預計將吸引約3,2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責任編輯:李琳琳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