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能代表中國經濟向上力量?2020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誰是你心中的TOP10商業領袖,[點擊投票]
明年中國GDP增速或達8% “十四五”增長目標該如何設定
作者: 祝嫣然
臨近年終,對明年中國經濟的預測和討論日漸增多。疫情之后,經濟恢復的動能如何?“十四五”期間GDP增長目標又該如何設定?
從這些討論來看,專家學者們對經濟的恢復充滿信心,他們認為在經濟復蘇與基數效應的雙重作用下,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各類同比參數將全面走高。
同時,他們也指出,需要高度關注宏觀參數高漲背后的困難和隱憂。2020年各類超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必將在2021年陸續退出,如何選擇政策退出的時點、退出的步幅、退出的路徑以及退出工具的組合,將是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決策的核心,并成為影響經濟復蘇走勢的核心因素之一。
明年GDP增速或高達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導致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回落。經過嚴格的疫情管控、行政性復工復產、出臺適度的一攬子規模化宏觀刺激政策等舉措,中國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走向穩定復蘇的軌道。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11月29日在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從疫情沖擊中率先恢復,全年可爭取2%左右的增長。明年來看,正常情況下可以爭取7%~8%或以上的增長率,但不是重返高增長的軌道。
其原因在于,“今年的基數低,仍屬恢復性的增長,今明兩年增速達到5%左右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狀態。”劉世錦說。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11月28日發布報告稱,2021年由于經濟的持續復蘇和基數因素,各類宏觀參數將全面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速預計將達到8.1%,并呈現出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運行態勢,預計2021年一季度將達到11.4%,到第四季度將下滑到5.4%左右。
該報告稱,2021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之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一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更是中國開啟“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轉換的第一年。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十四五”GDP目標如何設定
展望“十四五”,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就是GDP增速目標的設定。“十三五”之初,我國將GDP年均增長目標設為6.5%。那么,未來五年,是否還應設立具體的GDP增速目標?設定為多少比較合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黨中央的建議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戰略的。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稿對“十四五”和到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采取了以定性表述為主、蘊含定量的方式。編制規劃《綱要》時可以在認真測算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量化目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11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吹風會上提出,“建議‘十四五’期間年均GDP增速預期目標設定在5%左右比較合適”。這樣的建議綜合考慮了當前的經濟增速水平、現有資源要素的利用情況、內外部的不確定性,也給未來的高質量發展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李雪松認為,“十四五”期間,可以繼續設定年均增速目標。作出這個判斷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我國目前還處于中等收入國家階段,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應該繼續設定增長目標,增加居民收入;二是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改革、開放、創新的活力將在“十四五”期間得到釋放,這些經濟增長的活力也可以支撐經濟保持合理適當的增速。
根據社科院的研究和測算,“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年均GDP增速可以達到5%~6%之間,但考慮到疫情的影響,2020~2022這三年間,經濟增速會出現比較大的波動。
劉世錦也認為,GDP指標還是要的。可引入居民人均收入、物價水平、宏觀杠桿率、全要素生產率等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全局性指標。
明年宏觀經濟政策怎么走
由于疫情沖擊的不對稱性以及救助政策的結構性效應,復蘇的不同步、復蘇的不穩定、復蘇的不均衡是2020年中國經濟復蘇的顯著特征,使得中國宏觀經濟在呈現出諸多亮點的同時,也存在許多需要關注的突出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2020年各類超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必將在2021年陸續退出,這將決定經濟反彈的政策支撐力逐步減少。如何選擇政策退出的時點、退出的步幅、退出的路徑以及退出工具的組合,將是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決策的核心,并成為影響經濟復蘇走勢的核心因素之一。
“明年的宏觀政策需要以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為錨,以全面擴大內需、縮小供需缺口為基本目標,為新戰略啟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妥善安排抗疫政策和紓困政策的退出,積極應對金融風險顯化的挑戰,逐步回歸常態化宏觀調控模式。”劉元春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宏觀調控應從傳統的擴大投資、刺激消費和擴大出口等手段轉向更加注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以激發消費作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
王軍表示,提高收入是穩消費和形成“雙循環”的核心與根本,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非常有必要繼續制定“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該計劃可分為兩個階段來實施,每階段十五年,每十五年實現一倍增。在提高收入的基礎上,未來應重視培育以下消費熱點:高端消費海外回流、新型消費、服務消費、由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帶動的升級型消費。
劉世錦強調,在房地產、基建、出口等高速增長期結構性潛能逐步消退后,“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還要實行更大力度改革開放,發掘“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潛能,需著力補齊實體經濟的新三大短板。
具體而言,一是基礎產業效率不高的短板,基礎產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行政性壟斷,競爭不足;二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的短板,今后十到十五年時間,中等收入群體應力爭實現倍增,由4億人增加到8億~9億人,擴大消費需求和人力資本;三是基礎研發能力不強的短板,解決內循環中的“卡脖子”環節。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