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原標題:國際油價三天兩頭暴跌,為何國內成品油供應商業績反倒虧損?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4月29日發布一季度業績。季報稱,受新冠疫情影響,石油石化產品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疊加國際油價暴跌,對石油石化行業帶來較大沖擊。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季度中國石化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91.45 億元(人民幣,下同)。
所有業務板塊中,因下游需求萎縮,煉油和分銷板塊失血最大。
勘探及開發板塊,一季度中國石化的油氣當量產量為112.28百萬桶,其中原油產量基本持平。原油實現價格為49.15美元/桶,同比下滑14.8%,勘探及開發板塊實現經營收益15.18億元。 此外,煉油板塊,一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5374萬噸,同比下降13%,該板塊經營虧損257.94億元;營銷和分銷板塊經營虧損15.36億元,一季度成品油總經銷量(包含成品油經營量和貿易量)5368萬噸,同比下滑22%; 化工板塊經營虧損15.68億元,其中乙烯產量302.6萬噸,同比基本持平。
國際油價暴跌、原料便宜了,國內煉油能力排名第一的最大成品油供應商中國石化為何業績反倒下滑?這與消化庫存高價原油需要時間、但下游需求又因疫情急劇萎縮直接相關。
煉化行業人士分析稱,影響中國石化一季度業績的主要原因,一是油價暴跌產生高價原油庫存損失。中國石化是連續生產型企業,煉油加工量世界第一,2019年加工原油2.49億噸。為了能夠安全平穩生產,必須事先保持一定時期加工量的原油庫存。從原油采購到加工成產品銷售的周期大約2-3個月,一季度銷售的成品油價格按照當期原油價格確定,而成本反映的是去年底、今年初采購的高價原油。
舉個例子,煉油商在今年1月以每桶70美元的價格在國際市場購買1桶原油,經過一路跋涉運到國內、經煉油廠加工,再將加工出來的汽柴油送到加油站,已經3月份了。3月初,自OPEC+減產談判破裂、沙特發起價格戰后,國際油價開始暴跌,而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與最近10個工作日內的國際油價水平掛鉤。也就是說,這桶花70美元購買的原油,到了加油站成品油階段,賣的是與40美元/桶的國際油價掛鉤的成品油價。2月份以每桶60美元進口的原油也是類似,由此導致存貨貶值。
同樣擁有煉化業務的中國石油,也是一樣。受疫情下國際油價大跌及燃料消費下降的雙重沖擊,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季度中國石油的營業收入為5090.98億元,同比下滑14.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達162.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02.49億元,凈利同比下滑258.4%。各大業務板塊中,也是煉油與化工、銷售版塊出現大幅經營虧損。
除此之外,疫情直接影響油品和化工產品消費。一季度全國化工產品和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銷售量均下滑20%以上。煉化企業的汽、柴油和化工產品銷售萎縮,反過來影響原油消耗,去高價庫存周期變長、難度加大。
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為,都地板價保護了,“三桶油”不應該賺翻天嗎?按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無論國際油價暴漲或暴跌,成品油價都會受到“天花板”和“地板”的限制。當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時,無論國際油價再怎么跌,國內成品油價都保持不變。國內油價觸及“地板價”不再下調,中間的“差價”去哪了?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2016年發布的《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征收管理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時,繳納義務人應按照汽油、柴油的銷售數量和規定的征收標準繳納風險準備金。風險準備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列“其他專項收入”,統籌用于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實施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上述文件規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中央企業應當繳納的風險準備金,由財政部駐北京市專員辦負責征收。
值得關注的是,低油價會令國內勘探成為石油公司的“失血點”。據澎湃新聞了解,中國多數油田的原油開采盈虧平衡點為50—60美元/桶。在幾年前的上一輪油價大跌中,國內“三桶油”業績均受到不同程度沖擊。眼下為了抵御寒冬既要壓縮成本支出,又要堅定不移執行增儲上產任務,兩者如何平衡?是擺在石油公司面前的難題。
中國石化稱,當前柴油銷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汽油銷量回升到去年同期九成水平,化工產品銷售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的86%,高價庫存原油正在逐步消化,“正在逐步走出最困難的時期。”
責任編輯:楊亞龍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