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2020年1月9日,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將于北京751D·PARK盛大召開,敬請期待。【我要參會】
原標題:2019經濟年報下周發布,四季度內外需同步企穩
國家統計局將于下周發布2019年全年宏觀經濟數據,包括GDP增速、工業、消費、投資等經濟指標。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
機構及專家預計,2019年全年GDP將實現6%~6.5%的預期增長目標,四季度經濟運行短期有弱勢企穩跡象。但促進經濟回暖因素與經濟下行壓力仍處相互角力之中,應繼續著力落實好實現“六穩”的各項政策措施,盡快加強經濟回穩向好的基礎。
GDP增速預期目標將實現
去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將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6%~6.5%,主要預期目標體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符合我國發展實際,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
2019年中國經濟在國內外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下穩中求進,抵御了各種風險,但同時也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體制性、結構性方面的問題。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2019年全年GDP增速6.1%,在各項穩增長措施邊際加碼的刺激下,2019年四季度經濟運行短期有弱勢企穩跡象。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中國經濟學人》發布2019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認為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向好,外貿和就業形勢穩中有進,通脹壓力有所緩和,預判全年經濟增速為6.2%。
國務院參事夏斌1月4日在2020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則表示,無需過度探討GDP增速的具體數字問題,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仍在。強調穩經濟,絕不能只是簡單局限于貨幣財政的總量政策,而必須同時實行結構性改革政策,加快健全各項社會兜底的政策改革,精確精準拆彈,逐步暴露和釋放金融風險,這樣才能使中國經濟和社會真正能夠行穩而致遠。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穩中求進是經濟發展的大原則,也是經濟順利轉型的基礎和保障,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經濟和社會的“雙穩”尤為重要。未來經濟穩中向好,更多地體現在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逐步優化。
王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國新舊動能轉換仍在進行中,轉型升級仍處關鍵時刻,2020年中國經濟仍有一定的下行壓力,需求不足的情況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未來經濟增速下行趨勢暫時難以徹底扭轉,緩慢下行仍是主基調,但不會顯著失速,經濟增長的上下空間均相對有限,預計2020年經濟增長將會落在5.8%~6.0%的中速增長區間。
“2020年的GDP增長目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由官方提出和發布,未來可逐步轉向由研究機構和智庫提出,并定期進行調整,以引導社會預期。”王軍說。
進出口增速進一步回升
當前,從各項數據來看,逆周期調控措施發揮了積極成效,經濟企穩跡象進一步顯現。消費在穩增長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消費升級和消費潛力在2020年還將保持向好勢頭。基礎設施投資回升,房地產投資相對穩定。
從先行指標來看,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兩月重回榮枯線以上。
從全年制造業PMI走勢來看,2019年經濟運行相對穩健,年內經濟有所波動,但下半年緩中趨穩態勢逐漸顯現,年底指數有所回升,實現良好收官。指數變化顯示,經濟運行雖然仍有下行壓力,但積極因素持續累積、逐漸顯現,平穩發展的基礎不斷增強,經濟韌性較好,抵御風險能力增強,為2020年經濟平穩運行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此前撰文分析,12月份PMI指數與上月持平,維持在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趨穩跡象繼續保持。由于目前處于歲末年初,企業普遍存在完成今年任務和規劃來年生產目標之際;PMI指數中各項指標漲跌互現,表明促進經濟回暖因素與經濟下行壓力仍處相互角力之中,應繼續著力落實好實現“六穩”的各項政策措施,盡快加強經濟回穩向好的基礎。
從進出口數據看,以人民幣計,2019年11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8%,扭轉了自9月以來連續兩個月的同比下降態勢。前11個月,中國外貿總值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增長4.5%;進口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貿易順差擴大34.9%。
11月當月進口同比增長2.5%(以美元計,同比增0.5%),在連跌3個月之后首次實現正增長。進口增速“轉正”意味著內需或將企穩,貿易結構持續向好,進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將對抵御外需疲軟起到良好作用。
華創證券發布的研報分析,2019年12月國內生產有所改善,且春節提前導致趕工對國內需求也有所拉動,進口在此影響下表現或不差。全球汽車鏈條有復蘇跡象,有助于全球貿易量增長。前瞻指標方面,12月海外新興市場、日韓制造業PMI均有提升,歐元區PMI環比略有走弱,中國PMI出口分項繼續走強,或指征12月出口表現較佳。考慮到2018年12月的低基數效應,預計以美元計,去年12月進口、出口同比增長分別為9.6%、2.2%。
投資、生產呈現企穩跡象
從內需來看,投資、生產也呈現出企穩跡象。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發布的研報顯示,一方面,逆周期調控下,2019年11月27日,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專項債1萬億元,相關的前期準備工作或帶來生產、投資的企穩。另外,外需環境的改善也有助于相關生產的恢復。從統計局12月的PMI數據來看,生產回升較快,特別是汽車和通用設備制造業。
工業生產方面,2019年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明顯好于預期,較上月和2018年同期分別高1.5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高頻數據顯示,11月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61.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7%,顯示出生產好轉。
投資方面,1~11月基礎設施建設(不含電力)投資累計同比增長4%,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但比2018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近期,一系列穩基建政策出臺,11月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信貸都超預期回升,與基建有一定關系。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撰文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脫貧攻堅提到“三大攻堅戰”之首,更加突出了補齊民生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項目將帶來大量基建需求,而隨著專項債額度提前下發盡早見效等一系列政策的執行,2020年上半年基建有望開始回升。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基建投資一直是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我國正在邁向量質齊升的經濟發展新時期,通過傳統基建補短板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而新基建既能穩投資、穩增長,也符合促創新的政策目標,將為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章俊建議,應優化基建投資融資環境。一方面通過調降利率為專項債發行提供更好的利率環境,另一方面通過調降基礎設施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做好“專項債市場化融資”和“有條件免責”來拓寬項目的融資渠道,使基建托底經濟的效果抬升。
制造業投資方面,2019年1~11月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5%,較前值回落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在2.5%~2.6%區間震蕩。制造業投資的再次觸底,既與企業盈利較弱、生產信心不足有關,也與2018年同期基數走高有關。
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提升制造業水平”“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等,有望推動制造業回升。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制造業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的措施,穩定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會議指出,要用改革辦法和市場化措施,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促進制造業穩增長。同時明確了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的四大措施:一要推進改革創新,二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三要擴大制造業開放,四要深挖內需潛力。
去年以來,雖然制造業投資維持低位,但高技術投資保持較高的增速,顯示制造業內生轉型升級持續加速。1~11月份,中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4.8%,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加快運行的態勢已持續6個月。
責編:石尚惠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