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聯合黑貓投訴、微博航空,開啟航空公司“金鳳獎”評選,快來選出為你提供全方位、專業、安全服務的航空公司吧。【我要投票】
閑魚、轉轉們的商業模式有未來嗎?
呂雅 楊燕
舊貨市場自古就有,但二手交易市場,卻直到近幾年才爆發巨大的增長,隨之出現了諸如閑魚、轉轉、優信、瓜子、愛回收等一系列綜合類或垂直類的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這個現象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加持。首先,網購的萬億規模,增加了個體的存量物品。再者,消費升級與時尚節奏加快,個體存量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快。最后,新時代的消費理念下,消費者對二手交易的接受度大為提升。
2018年我國二手閑置市場規模已超過7000億元,2014-2018年復合增速達到40%以上。預計到2020年,國內二手市場將達到萬億規模。
然而,風口之上,互聯網平臺卻持續深陷二手交易的信任危機。
“檸檬市場”問題
廣闊的市場前景下,二手電商平臺上卻是買賣雙方的你來我往、互相猜忌,是產品質量和交易信任的幾無保障。人與人最基本的信任呢?這句自嘲或許是二手電商上所有參與者真實的擔憂。
究其根本,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的信任危機來源于信息的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的鼻祖喬治·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在1970年曾用一篇諾獎論文《“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解析了在嚴重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市場失靈的原因。
阿克洛夫給出二手車市場的例子。二手車的市場信息是極端不對稱的。一輛看似優良的汽車,內部的發動機卻可能是被大修過。當面對一個報價20萬的二手車,一個潛在買家直覺性的顧慮是:它的質量真的如外表一樣值20萬嗎?
為了測驗自己的疑慮是否為真,買家會自發地壓低價格,例如15萬,通過測試賣家是否接受這樣的“貶值”來驗證這個車的質量。如果賣家接受了15萬的報價,那么買家的擔憂和疑慮反而會加深:只有那些自認車的質量有問題、賣15萬也不虧的賣家,才會接受這樣的貶值吧?
為了避免上當吃虧,買家會繼續壓價以測試車輛的真實質量,并不斷重復上述博弈。然而,凡愿意按照買家報價賣車的,車的質量其實都不值這個價,而擁有好品質汽車的賣家會早早退出交易。
隨著報價不斷降低,劣幣驅逐良幣,優質賣家不斷出局,市場逐步萎縮。這就是信息不對稱下的“檸檬市場”問題。
不同于一手產品基本有標準化的質量和市場報價,二手交易品常常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有的甚至是孤品,再加之價值的定位往往是極度主觀化的,導致二手交易買賣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廣泛存在。
而如汽車、3C數碼產品這類交易品相對較為復雜,有較高的專業性門檻,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平均識別能力,更遠無法達到其在交易中所需的質量把控水準。因此,受限于不完美信息,消費者在二手交易中往往無法進行有效判斷,只能盲目壓低價格試探。
這種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上延續了下來。網絡交易的平面性,使得潛在買家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單一,買家無法通過親手觸摸和觀察的方式了解更多的產品質量信息,甚至無法確認賣家提供的文字圖片信息的真偽。同時,由于賣家也無法確認買家的真實意圖,從而平臺上滋生出了諸如“到手刀”(貨物到手再惡意砍價)或是“退款掉包”的職業騙子冒充買家。
如此看來,互聯網平臺雖然匯聚了大量的買賣需求,降低了人們對信息的搜索成本,但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上,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給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問題本身。
當然,我們看到很多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針對“信息不對稱”也頻頻祭出各種防御手段,譬如,平臺引入評價機制,或者,類似于閑魚,引入阿里巴巴生態下的“芝麻信用分”來增進交易信譽,但,一方面,對于涉及價值較高,或者一次性博弈而言,這些輔助信息參考度或會降低,另一方面,這些機制人為干預性較高,也可能反過來被利用而造成錯誤判斷。另外,一旦發生信用問題,平臺作為仲裁方,因為缺少證據,以及行之有效的懲罰機制,也很難對上述的詐騙行為起到很好的約束。
基于目前的互聯網技術對“檸檬市場”問題暫無更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在目前的互聯網二手交易市場中,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商業形態,以平臺是否介入交易為區分。
信任危機仍難解
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出身阿里的閑魚累計用戶過億,是C2C二手電商的代表。和其他C2C平臺一樣,閑魚長期受假貨入侵、倒買倒賣、惡意欺詐等問題的困擾。
目前,閑魚押注于社區化運作,試圖通過“交情”來填補信任的短板。閑魚主打特色商品交易流通單元“魚塘”,基于地理位置、興趣愛好和需求量最大的高校群體,以傳統的社區作為切入點,將魚塘分布到各個城市。面對信息不透明下買賣雙方的信任危機,閑魚采取用戶“自治”模式,通過組建由閑魚小二和閑魚塘主代表共同成立的“塘務組”,以商討提議的方式修訂魚塘“基本公約”。但不以平臺身份約束用戶行為,二手交易中的違法違約成本仍然很低,交易風險居高不下。從閑魚“自治”模式,可以看出平臺并非不能、而是不愿意介入交易,對其上的買賣二手品引入“質檢”模式。而所謂的社區化運作,與其說是為了解決信任危機,不如說是為了實現阿里“電商+社交”的生態理念,提高用戶的互動性和粘性。
事實也確如此,閑魚曾表示目前主要流通的產品價值較低且品類繁雜,平臺沒有投資質檢模式的必要,換句話說,對于閑魚而言,其介入交易的成本效率比較低,也就不值得這樣去做了。
與此同時,另一些二手電商走上了C2B2C的“重資產”模式,平臺主動引入質檢機制,對二手交易品的質量進行把控,主打優品戰略。其中代表是背后有騰訊和58網支持的轉轉。
C2B2C的模式,本質是平臺要介入交易,作為買賣雙方的交易對手,自身擁有或者是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來對二手商品做品質鑒定,以降低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等,再利用自身的品牌信用,為產品質量背書,促成交易達成。
轉轉于2017年開始正式聯合富士康,打造專業的3C數碼產品的質檢服務,以平臺身份為買賣方提供專業質檢報告。轉轉選擇3C類數碼產品做質檢服務并不偶然。
首先是因為如3C數碼和汽車等,其產品單價和復雜度較高,單筆交易的成本和風險較大,對這類二手品的價值評估存在一定的專業門檻,再者,長期的3C數碼和汽車行業發展,形成并規范了多項可量化的品性指標,所以需要也能夠讓專業質檢介入來確保交易達成。
可以說,對于價值和復雜度雙高的產品,平臺介入交易并提供專業的質檢服務是促成二手交易成功的關鍵,而這些專業的質檢人員/機構也構成了C2B2C二手電商,尤其是垂直類平臺的重要資產和核心競爭力之一。
然而,這類二手品的專業質檢人員一般需要經過長期培訓,技術和經驗要求也比較高;與此同時,單個二手品的鑒定一般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成本,質檢人員的工作量存在上限,這就會引申出兩個問題:一是,質檢人員/機構與用戶之間存在的利益沖突,他們是否秉承忠慎為用戶辦事?質檢人員/機構的收入往往與被鑒別品的價值與完成鑒別的數量掛鉤,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質檢人員/機構難免會為了沖量而“走馬觀花”,甚至與賣家或平臺“勾結”對次品放水,這些行為與用戶尤其是買方利益產生直接沖突,質檢機制難免有名存實亡的風險。二是,平臺的規模化擴張與專業資源的稀缺性之間的矛盾?互聯網平臺往往有盤大流量和交易規模的天然沖動,然而,專業鑒定的人才資源總是有限的,這種專業資源的稀缺在日益白熱化的行業競爭中將更加突出。這樣帶來的問題是,平臺如何平衡專業性和規模化的矛盾?是否有可行的機制?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未來二手電商市場或會產生以下形態的競爭格局。
競爭格局分化
對于綜合品類的C2C二手交易平臺,例如閑魚,由于大多數交易品價值較低,復雜度也不高,平臺介入交易的成本較高,效率卻不大,反而讓社區“自治”更有活力,平臺的主要目標是要將規模做起來、產生高頻交易,在網絡效應下便可做大做強,形成C2C二手交易市場一家獨大,堪比“淘寶”。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引入質檢機制的C2B2C綜合品類二手交易平臺轉轉,雖然以3C數碼切入很快贏得一定市場,但二次更新率卻沒有閑魚高頻,畢竟3C數碼交易頻次沒有日用品來的頻繁,而在日用綜合品范疇,閑魚先入為主的網絡效應已出具成效。
而垂直類平臺分兩種,一種是產品的價值、復雜度不高的平臺,例如深耕二手書市場的孔夫子舊書網,也不必介入交易,但其規模和利潤將受到行業和產品本身的限制,而來自綜合性交易平臺的同品類競爭,可能對其平臺未來的發展會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另一種是高價值、高復雜度產品的垂直類平臺,如專攻二手車、二手奢侈品、二手數碼產品等平臺,對于這類平臺,平臺介入交易,提供專業質檢服務的C2B2C模式相對來說效率更高,也更切實。這類平臺的交易規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平臺對“核心資產”的調動和管理能力。
首先,由于引入質檢模式相對更重,因此,與第三方達成長期、穩固的戰略合作,或者留存和孵化專業鑒定人員是關鍵,它們將是除流量之外,平臺競爭中的重要護城河。再者,只有平臺對其上“核心資產”的管理能力夠硬,才能真正平衡好各方利益沖突和矛盾,維護用戶權益,求得長遠發展。
故此,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的廝殺,從信任危機開始,早已奠定格局。
(作者系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