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基因編輯獲得HIV免疫有無必要? 艾滋病已有成熟的母嬰阻斷技術
|
本報記者 盧杉 上海報道
圍繞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質疑迷霧還在持續。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誕生。其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去除了這對雙胞胎中其中一個的CCR5基因,由于CCR5能被HIV利用識別并攻擊人體免疫細胞,其思路為人為破壞CCR5以獲得艾滋病HIV免疫能力。
消息一出,引發軒然大波。由于賀建奎此前未在任何學術期刊或會議上發表該試驗項目和數據,直接給出了結果,從倫理、安全、技術、合法等各方面遭到了全球學術界的質疑。
在目前學術界大部分科學家看來,此次基因編輯試驗來獲取HIV免疫并無必要且隱患重重。
CRISPR-Cas9領域的先鋒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對于此次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發表聲明稱:“雖然HIV確實帶來了全球性的威脅,但在現階段,編輯胚胎以去除CCR5基因的風險超過了潛在的好處,更不用說缺失了CCR5可能會使其更容易感染對西尼羅河病毒。同樣重要的是,目前已經有常見且高效的方法來預防父母和未出生嬰兒之間的艾滋病病毒傳播。”
現有阻斷技術成熟
11月27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在香港如期舉行,前一天宣布“造出”基因編輯嬰兒的南科大副教授賀建奎未出席第一天的會議。
大會方人類胚胎基因組編輯組委會27日一早發表聲明稱其獲悉了這對基因編輯雙胞胎的誕生,“領導這項工作的研究員賀建奎定于周三在峰會上發言。”同時指出,此次出生的嬰兒的臨床方案是否符合此前學界制定的監督框架仍待確定。
賀建奎在此次試驗中所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CRISPR-Cas9,該領域的兩位先鋒科學家,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張鋒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均出席了上述會議。
Jennifer Doudna表示如果報道屬實,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必須充分解釋為何要打破全球共識,即CRISPR-Cas9 目前不應該用于編輯人類生殖細胞。她強調,“最重要的是這一消息不會影響CRISPR技術在治療成人和兒童疾病的臨床努力。關于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用途的公開和透明的討論必須繼續下去。”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生命倫理學資深學者邱仁宗在大會上回應稱,即便是只出于醫療的目的,該項試驗的風險收益比都是難以評估的。他也如其他科學家一樣再次強調,目前已有方便和實用的方式來阻止HIV病毒傳染,使用基因編輯做此次事情像是“高射炮打蚊子”。
從技術上來說,用CRISPR-Cas9來去除CCR5沒有創新,也沒有新的貢獻。相反,艾滋阻斷技術已經很成熟,成功率非常高,完全沒有必要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來讓嬰兒獲得艾滋免疫能力。
清華大學全球健康及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此前表示,“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的;對新生兒是不倫理的,一個健康和受教育的好孩子,是不會被HIV感染的;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王璐27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艾滋病母嬰傳播可發生于懷孕期、分娩過程中以及產后母乳喂養時,通過母嬰阻斷,包括一系列綜合的干預措施,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感染媽媽,以及避免寶寶一出生就感染HIV。具體包括服用抗病毒藥物,采取合理的分娩方法,采取合理的喂養方式。
HIV正在成為慢性病
艾滋病感染者發展為艾滋病需要10-15年時間,抗病毒藥物可延緩這一過程,甚至取得更好效果。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2017年全球有940000人死于艾滋相關病癥。2017年,中國新增報告HIV感染病例/AIDS病人134512例,較2006年報告感染病例數上升3倍之多。
11月2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報告稱,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2017年報告感染者中異性傳播為69.6%,男性同性傳播為25.5%。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14年提出把到2020年實現“3個90%”作為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標。具體是指:經診斷發現并知曉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達90%以上,診斷發現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比例達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療成功率達90%以上。這也是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的目標。
誠然,HIV仍是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但越來越多的預防教育、檢測手段和藥物讓艾滋病逐漸成為慢性病。從1980年代美國疾病與預防中心的報告發現這種疾病開始,到發現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V)、雞尾酒療法出現,到今天已有多種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以及蛋白酶抑制劑藥物獲批上市。
新藥研發方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冊的艾滋病臨床試驗,有接近500項,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南非,以吉利德和默沙東最多。
Evaluate Pharma在《World Preview 2017, Outlook to 2022》報告中稱,歸功于在HIV領域的產品組合,2022年吉利德在抗病毒市場仍舊具有領先優勢,其HIV重磅炸彈預計在2022年銷售超過40億美元。在其預測的2022年前五大抗病毒藥物中,HIV占了四席。
得益于審批加速,今年國內也上市了多款HIV藥物。1月20日,葛蘭素史克(GSK)在國內上市首個HIV治療領域完整單片復方治療方案;11月22日,西安楊森旗下兩款HIV藥物上市,與其他抗HIV藥物聯合使用,用于治療成年1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