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之災:資金遇冷行業生寒 圈地做房地產自救?

華誼之災:資金遇冷行業生寒 圈地做房地產自救?
2018年11月06日 13:43 商學院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華誼之災:江湖易冷 ,大哥不再?

  華誼兄弟要打造的娛樂江湖,在依靠資本市場變得更聲勢浩大時,更需要回歸初心,保有耐心,江湖易冷,大哥不再?

  文|陳茜

  賈樟柯在《江湖兒女》中刻畫了一個小鎮江湖,一聲槍響,注定了曾經的“大哥”要經歷著“樹倒猢猻散”的落寞;電影中,受崔永元炮轟《手機2》事件影響,敏感人物馮小剛戲份被全刪;電影出品方之一華誼兄弟(300027.SZ),曾經的創業板“影視第一股”,股價大跌。現實中的影視娛樂江湖上,風聲鶴唳,寒意逼人。江湖易冷,但江湖中人仍需不忘初心才能屹立不倒。

  由于電影票房的不確定性,進入資本市場的影視公司,紛紛希望開始利用內容版權,尋求產業鏈上下游的拓展。上到藝人經紀,下到綜藝、游戲、文化地產等領域,逐漸成為影視公司產業布局的標配。

  2009年上市以后,華誼兄弟的戰略從“去電影單一化”的多元化投資擴張,到回歸內容本身,以及未來發力實景娛樂,也發生了多次變化。

  在一個最會講故事的產業,影視行業從業者們把“一魚多吃”,做布局全產業鏈的“中國迪士尼”的故事,也常常掛在嘴上。但是,過度分散的布局,過高的試錯成本,過長的投資回報期,也讓資源之間的協同常常成為美好的理想。

  作為中國最早進行商業化電影制作的民營電影公司,華誼兄弟成立20年。截至2018年1月5日,華誼兄弟主出品影片已經達到100部,總票房突破200億元,位列中國電影公司榜第一名。2014年從票房冠軍寶座跌落,在依靠資本市場變得更聲勢浩大時,卻發現,要屹立與娛樂江湖,還需要回歸初心,保有耐心,江湖易冷,大哥不再。

  行業寒意,高質押背后的資金壓力

  經過近三年的調整,傳媒行業整體估值經歷連續下跌后已經處于歷史低位區間。今年以來,在A股上,市值在百億以上的23家影視行業上市公司中,跌幅超過一半以上的有40%。

  10月20日,華誼兄弟CEO王中磊(王忠磊)減持了華誼兄弟375.2萬股,占總股本比0.13%。這是自2013年王中磊減持574.5萬股,董事長王中軍(王忠軍)減持1100萬股之后的首次減持。公告中給出的解釋是,此次擬減持原因是“個人資金需求,擬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保障公司控制權不發生變更。”

  股市大環境低迷,稅務風波未散,風口浪尖的華誼兄弟股價跌至歷史最低點。截止到10月19日僅剩下4.36元,距離2015年31.94元的高點,跌幅約達87%。

  在很多公司股東計劃增持自家股票時,華誼兄弟這時減持股份不免讓人質疑,大股東們自身難保?是否資金鏈已經出現問題?畢竟,王中磊和王中軍兩人的股權質押比例已經很高。

  在10月19日最新的質押公告中,王中軍和王中磊分別質押了400萬和1150萬股,合計持有 7.87億股,質押 7.46億股,比例高達 94.79%。其中,王中磊的質押比例97.8%。兩人質押股份一共占公司總股本的 26.7%。質押股權本是上市公司的正常籌資渠道。在股價低谷時,風險加大。

  在10月11日,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有股民發問,“控股股東什么時候質押平倉?是不是平倉了我們才有希望!”華誼兄弟回應:“控股股東質押的股份未出現平倉。”

  雖然如此回應,但在最近的兩次解除質押報告中,王中磊和王中軍在2017年5月和2018年1月分別質押于中信建投的兩筆股份,到期之時,均只償還了部分本金,仍未解除質押。資金鏈和實際控制權仍不容樂觀。

  一位金融安全領域的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因為質押發生在不同時期,可能有一部分質押股權已經觸及平倉線,通過減持非限售股可以償還貸款,緩解平倉壓力。《商學院》記者聯系了華誼兄弟品牌方求證,直到發稿仍未得到回復。

  資金遇冷是影視行業的現狀。

  中原證券發布研報稱,經過近三年的調整,傳媒行業整體估值經歷連續下跌后已經處于歷史低位區間。目前,在A股上,市值在百億以上的23家影視行業上市公司中,今年以來,跌幅超過一半以上的有40%。

  近日,證監會向各大券商下發了《再融資審核財務知識問答》與《再融資審核非財務知識問答》,兩份文件明確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游戲”的審核要求,防止募集資金投向‘脫實向虛’。同時要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應具有確定性,不得為初步意向性項目或僅披露投資方向的資金池項目。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還應具備必要的實施基礎,如用于影視劇拍攝的,相關劇本需按規定完成相關備案程序。

  這一次對于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明確限定,讓影視行業成為了“脫虛向實”的典型反面例證。

  據相關報道,近五年來一大波A股上市公司對影視、游戲和互聯網金融的并購和炒作熱潮,許多上市公司在并購后的業績未能達到承諾的高額目標,這也使得這一類上市公司的股價極其不穩定,讓投資者及散戶們的利益受損。

  證監會在上述文件中叫停上市募資跨界投資影視和游戲,是否會影響到華誼兄弟后續的資金鏈?與“脫虛向實”的政策大環境相悖,華誼兄弟將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資本寒冬?

  關于華誼兄弟與上市公司的跨界投資的關系,查閱資料可見,在2015年8月,為了提升生產規模,加快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深度融合,實現“影游互動”,以及減輕負債率,華誼兄弟向阿里創投、平安資管、騰訊計算機、中信建投四家公司定增1.46億股公司股票,募資總額約36億元,發行價格24.73元/股。新增股份的限售期為新增股份上市之日起36個月,上市流通時間為2018年8月25日。后來,華誼兄弟多次使用部分閑置募集用于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然后歸還。截至2018年8月22日,募集資金專戶余額為人民幣 9.6億元。根據2018年半年年報顯示,華誼兄弟合并負債報表中,總資產為201.5億元,其中,商譽為30.5億元,負債為92.7億元,負債率約46%。

  普華永道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影視行業私募及創投投資達到209筆,環比減少15%;上半年披露投資金額的1400筆投資涉及總額1429億人民幣,比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7%。

  面對可能的資金壓力,王中軍和王中磊需要想辦法化解。

  在影視行業遇冷的當下,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團委書記、制片人張旭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變得更謹慎會帶來兩個影響。一方面,部分從業者做項目不如以前那么容易,在融資環節變得困難,某些案子暫停,甚至無法開始;另一方面,正在做的項目會更加謹慎,要更好打磨劇本,尋找合適的導演、演員。

  張旭認為,從長遠來看,影視業的發展還是會越來越好,因為起決定作用的是作品本身,好的案子就如同金子總會發光,是更加稀缺了,所以用心做的好項目非但不會受到影響,反而迎來更好的時機。

  穿透財報,更像“投資人”而非“制片人”

  華誼兄弟更應當被冠之以資本運作的高手,而非卓越的實體經營者。

  據資料顯示,華誼兄弟是其創始人王中軍,在19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和兄弟3人共同投資100多萬元創立了名為“華誼兄弟”的廣告公司起家。1998年投資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華誼兄弟正式進入電影行業。這年,王中軍憑借賺得的第一桶金,及其擅長資本運作的優勢與廣泛的企業家朋友圈,將華誼由一個廣告公司構建成一家影視帝國,比如后來成為華誼兄弟股東的馬云、馬化騰。

  曾任華誼兄弟宣傳總監之職的工夫影業的合伙人、制片人朱墨曾在新書中寫道,“馬云和王中軍之間惺惺相惜,源于一句簡單的對話,馬云問王中軍,做華誼兄弟,你是想掙錢,還是想做中國的時代華納。王中軍回答,我想做中國的時代華納。”

  要成為“中國版的華納兄弟”,華誼兄弟準備在資本市場上大展拳腳。

  2007年,華誼兄弟開始啟動上市,2008年,馬云成為公司副董事長,至今仍是華誼兄弟的前五大股東之一。在2014年,通過定增,華誼兄弟又引入了阿里創投、騰訊、中國平安入股。正如華誼兄弟在官網中所說,這些股東的加入,“成為華誼兄弟突破行業邊界限制的強大后盾”,只是,突破邊界后,如何凝聚核心競爭力,持續增長成為下一個難題。

  “上市前的2008年,公司股東權益僅為2.48億,王氏兄弟持股45.88%,是一家名符其實的小規模影視公司。”長江商學院創辦副院長薛云奎在《穿透“華誼兄弟”10年財報》一文寫道。通過分析2006年到2016年華誼兄弟的財報,他認為“華誼兄弟更應當被冠之以資本運作的高手,而非卓越的實體經營者。”

  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與其上市后快速增長,但收入增長動因主要得益于并購,而非內生性增長有關。并購擴張也帶來了副作用,比如東陽浩瀚和東陽美拉兩家公司可能面臨的商譽減值風險,以及其投資收益與政府補貼的高利潤占比,在2016年曾占到公司稅前利潤的95.81%,成為利潤主要貢獻者。其影視娛樂等主營業務卻乏善可陳。

  華誼兄弟之所以更像是“投資人”而非真正的依靠電影來盈利的“制作人”。這也與其戰略上逐漸多元化有關。

  2009年上市之初,電影、電視、藝人經紀是其主要戰略板塊,這也幾乎是當時中國影視公司的業務架構模板。不過,王中軍當時就提出了未來要“去電影化”,只是沒有明確。此后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如果只做票房的話,我覺得這一個企業就走偏了,2009年一上市,我自己說出的對高管的第一句話就是從今天開始華誼兄弟去電影化。但是這個話其實我想好了也沒有想好,但是我冥冥中感覺到,華誼一定不能只做電影。”

  雖然已經是國內的票房之王,但是,直到2009年才只有4.09億的收入,無法滿足華誼兄弟要成為中國時代華納的目標。“去電影化”成為華誼兄弟上市后的戰略選擇。

  從2010年開始,華誼兄弟就開始了不斷開展跨界收購擴張。2009年全資或控股公司只有6家,到2016年增長至披露70家,2009年參股公司數量為1家,2016年達到58家。投資并購是其多元化戰略所需,實際上,所入股的游戲公司成為華誼兄弟利潤的重要調節器和蓄水池。

  2010年,華誼兄弟以1.49億元投資炙手可熱的游戲公司掌趣科技,股份占比22%,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在2013年解禁后,華誼兄弟陸續減持掌趣科技,截止到2016年,華誼兄弟基本已減持完畢,總計套現約25.74億元。在2013年,華誼兄弟又斥資6.72億獲得銀漢科技50.88%股份,不過,在2017年,華誼兄弟以6.47億元對價將銀漢科技25.88%的股份轉讓給騰訊的關聯公司——林芝家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冷美華,此時,銀漢科技的估值比四年前已經翻倍。2015年,華誼兄弟又以約19億入股英雄互娛。

  但是,當下游戲和影視集體進入監管冬天,未來游戲板塊對業績貢獻或許將越來越弱。在2017年,互聯網娛樂的收入占比只有7.77%,而在2014年,曾經高達35.7%。

  2015年華誼兄弟的股價一度沖到64.45元,而到了2017年4月末,股價已經跌落到8元,而到今天,股價則持續在4元左右的低位徘徊。2015年4月2日,其董事長王中軍在投資者交流會上“千億市值的目標應該很快就會實現”的豪言壯語,越來越遠。

  “去電影化”戰略失意

  回歸影視,弱化游戲板塊的做法,讓2017年華誼兄弟的業績變得更加好看。回歸影視本身后,又將陷入票房不穩定的怪圈。

  在2014年,華誼兄弟正式宣布了“去電影化”戰略,確定了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的“新三駕馬車”,其中,產業投資也是重要的收益來源。

  也是在這一年,影視娛樂板塊的收入貢獻率從2013年收入占比約98%直接降低到55%。這一年,剛收購銀漢科技一年,游戲分散了華誼兄弟的精力。2014年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僅為2.3億元,當年排名41名。當年,光線傳媒首次超越華誼成為年度民營電影公司票房冠軍,華誼市場占有率跌出三甲。

  隨著,華誼兄弟不斷減持游戲板塊的持股,互聯網娛樂版塊的收入貢獻率,則在持續下降中,從2014年的35.7%跌到2015年的22.23%,2016年的19.30%,直到2017年的7.77%。

  在2015年,影視娛樂的收入貢獻率回歸到73.12%,2016年保持這個數字,到2017年,增加到了85.5%。

  可見,雖然2014年確立了“新三駕馬車”的戰略,但是,實景娛樂還處于培育期,前途未卜,包括游戲和新媒體在內的互聯網娛樂已經逐漸泄氣。

  2016年是華誼兄弟戰略轉型后的低谷期。根據2016年財報顯示,當年營收總收入約35億元,同比下降9.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8.08億元,同比下降17.2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4018.28萬元。這是營業收入上市八年來出現了首次下滑。

  影視娛樂收入的下滑是主要原因,當年10部票房收入只拿到31億元。華誼兄弟參與投資發行的主力電影,《搖滾藏獒》成為炮灰票房收入不到4000萬元,馮小剛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蓮》票房不及5億保底線,《羅曼蒂克消亡史》則只收入1.23億票房不及預期。由于影視娛樂行業經歷震蕩,增速低于市場期望。

  而光線傳媒則憑借《美人魚》、《火鍋英雄》、《大魚海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十三部電影獲得64.2億元票房。

  對于2016年的業績虧損,王中磊曾表示,“我覺得去年的利潤下滑給我們的企業領導者一個說法,就是企業可以喘氣的,人也有病的時候,華誼未來在2018、2019有很好的機會。”

  在2017年,華誼兄弟戰略再次調整,加力回歸電影主業。

  在2017年3月,華誼兄弟與工夫影業一起發布“想象力工業”電影計劃——發布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摸金校尉之九幽將軍》等四部影片片單。4月,為補齊發行短板,華誼兄弟剛成立一年的發行公司華影天下公布首發8部影片,包括《摔跤吧!爸爸》、《芳華》《前任3:再見前任》等。7月,以6.47億對價,將銀漢科技25.88%的股份轉讓給騰訊的關聯公司,林芝家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冷美華。

  這些回歸影視,弱化游戲板塊的做法,也讓2017年華誼兄弟的業績變得好看。當年報告期內,累計實現國內票房約51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微增。這時,影視娛樂板塊收入占比回歸到85.50%的高位。

  但是,回歸影視本身后,華誼又陷入票房不穩定的怪圈。

  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App數據,今年下半年,華誼兄弟擔任主出品發行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江湖兒女》、《找到你》三部電影的票房分別為6.06億元、6979萬元、2.36億元。

  根據2018年目前上映的電影票房榜,這三部影片的票房只排到了第25位、第44位,第81位,與排名首位的博納影業的《紅海行動》、萬達影業的《唐人街探案2》、唐德影業參投的《我不是藥神》均過30億的票房差距很大。

  華誼兄弟10月25日晚間公布2018第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28億元,同比下降45.38%。這與2017年華誼兄弟出售了所持銀漢科技、掌趣科技部分股份,至使2017年前三季度非經常性損益收益凈額達到4.85億元有關。

  而扣非后凈利潤達到2.7億元,同比增長133.76%。這里的利潤包括《芳華》《前任3》兩部高票房的跨期電影。

  手機變“手雷”,2018年的坎兒

  在2018年,剛喘口氣的華誼兄弟卻又陷入了輿論風波的中心。起因則是由于一部15年前的電影——《手機》。

  前《實話實說》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因一直認為該部影片影射其本人,對導演馮小剛頗有意見。得聞《手機》要再拍續集,溝通未果后,選擇以微博為陣地,對與該部影片有關的主創包括馮小剛、范冰冰、劉震云及出品公司華誼兄弟展開“爆料炮轟”模式。“陰陽合同”、天價薪酬、偷逃稅款等事件擴散至整個影視行業。最終,范冰冰被徹查,需補繳稅款、滯納金以及罰款,超過8億元。

  事件之后,監管加緊,引發了影視公司的稅務自查恐慌。曾經的“避稅天堂”霍爾果斯出現“注銷潮”。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6月到10月間,共有226家企業登報發布注銷聲明。這些注銷公司90%成立不滿5年。”作為爆料人,崔永元并不滿意這樣的結果,他曾表示:“窩案從來都是論窩的”,直指華誼兄弟、馮小剛等人尚未得到調查。至今沒有公開與崔永元正面交鋒的進展。對于稅務部門是否進駐華誼兄弟介入調查的問題,《商學院》記者依然未得到華誼兄弟的回復。

  關于《手機2》能否如期上映,不僅成為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也攸關華誼兄弟和馮小剛之間的對賭協議是否能如期履行承諾。

  2016年11月,在華誼兄弟以人民幣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權之后,又以人民幣10.5億元收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的股東馮小剛和陸國強合計持有的目標公司70%的股權。東陽浩瀚是一家僅成立一天,注冊資本1000萬的空殼公司,實際控股股東中有明星股東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而馮小剛的東陽美拉則負債總額為人民幣 1.91 萬元。

  薛云奎在上述分析中質疑了這兩次收購案例的合法性——“公司股東(們)自身的身價可否作為他們所持有股份的公司估值的依據?”、“股東對未來業績的承諾或者對賭,可否看成是公司過去的交易事項?以及它是否可以作為公司估值的依據?”

  王中軍在今年6月11日一封公開信中,對質疑收購東陽美拉和東陽浩瀚合法性問題解釋道:影視行業有其獨特的屬性,輕資產和重人才,而評判一家影視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和價值是對核心創作人才的把控,對影視項目運營管理的經驗。在他看來,華誼收購這兩家公司是為了綁定核心創作人才。

  在這兩起收購中,華誼兄弟把明星的身價化為商譽,綁定明星們的利益,牢固合作關系,但是,當東陽浩瀚與美拉傳媒的業績承諾期滿,卻有可能面對商譽減值的風險。“即使他們的承諾是無限期的,但由于明星導演或演員作為生物體也有自然的生命極限或創造力枯竭,同樣會導致公司在未來的商譽減值風險。”薛云奎曾分析到。

  根據華誼兄弟跟東陽美拉雙方簽訂的五年總計6.75億元的業績承諾顯示,自股權轉讓完成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2016年年度經審計后凈利潤不得低于1億元,自2017年起,每個年度的業績目標在上一年度承諾的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這意味著東陽美拉今年需要完成不低于1.32億元的利潤。如果業績完不成,馮小剛用現金補足差額。

  得益于《芳華》屬于跨期電影,華誼兄弟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約1.15億元,凈利潤達到5139萬元。但是,今年馮小剛的新片《手機2》卻遭遇風波,剩下的8000萬元業績承諾將在哪部電影上實現?《手機2》項目的上映檔期是否會定于今年?如果業績沒有按承諾完成,東陽美拉是否會遭受商譽減值,華誼兄弟將如何應對?對于上述問題,華誼兄弟品牌負責人并未做回復。

  由此也暴露了華誼兄弟過度依賴馮小剛的問題。股權能綁定住利益,卻綁定不住可持續的創造力。華誼兄弟這種用利益來“圈住人才”的“江湖”做派,正遭遇風險。

  關于《手機2》的最新進展,能查詢到的消息是,馮小剛在7月回應崔永元時稱《手機2》已經殺青,9月14日,華誼兄弟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透露,《手機2》項目已經殺青,未來具體的上映檔期暫未定。

  2018年,華誼兄弟成立20年,卻也因為與馮小剛導演綁定過于緊密,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今年,華誼兄弟出品的其他電影票房成績也足以讓其焦慮。

  實景娛樂還是房地產?電影IP運營看著美好

  國內有70%的主題公園處于虧損狀態,20%持平,只有10%實現盈利,超過1500億元資金被套牢在主題公園的投資之中。

  在影視娛樂板塊遭遇滑鐵盧,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也不容樂觀。

  從2014年~2017年的財報可以看到,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雖然毛利率高達98%-100.00%,但是,業績貢獻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這也與實景娛樂產業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有關。其商業模式主要是品牌授權、電影公社、文化城、主題樂園、實景演出等多種業態。華誼兄弟以自身IP資源庫及品牌影響力進行授權,獲得品牌管理費及運營分成。

  據2018年半年顯示,這部分的營業收入只有1.42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8.4%。報告中解釋,主要是因為各項目推進進度存在時間性差異。

  華誼兄弟自2011年起涉足實景娛樂,目前,華誼兄弟旗下的子公司以及聯營企業中,涉及實景娛樂產業的資產有三家,分別是華誼兄弟(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海南觀瀾湖華誼馮小剛文化旅游實業有限公司以及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

  在王中軍看來,實景娛樂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模式,以華誼20年積累所形成的片庫——即IP庫進行授權,收取品牌管理費,與地產商合作共贏。曾任華誼兄弟CFO的胡明認為,“華誼兄弟是中國唯一的一家本土的電影公司,具備了如此大的內容庫,可以支撐起這樣的授權的電影公司。”

  對于習慣了做文化創意工作的電影人來說,可以很好把握觀眾心理,改變創意,表現方式,不斷試錯,但在運營管理實體的文化產業時,卻要面對更多挑戰,試錯成本變高。雖然,目的是為了電影IP的價值再度挖掘,不斷衍生,實現利益最大化,但是,為了資金更快回籠,華誼兄弟目前在發展“輕資產”實景娛樂時,也在向房地產領域下注,變得很“重”。

  2014年多元化戰略確立,在2014年第四季度,華誼兄弟的實景業務拓展迅猛,爆發式增長,陸續簽約多個新項目。截止到2017年年底,累計簽約項目18個,其中多個項目進入在建狀態并相繼開工。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于 2018 年 7 月 23 日開業,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也在十一開園。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南京),建業華誼兄弟 電影小鎮(鄭州)預計將陸續開業。

  據了解,位于蘇州陽澄湖畔的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是目前唯一個重資產實景娛樂項目,華誼兄弟持有蘇州項目公司14.29%股權,通過實景娛樂公司間接持有蘇州項目公司11.57%股權。據華誼兄弟此前公開說明,項目總體投資金額達到35億,由華誼兄弟自主運營。

  相較于靠電影世界門票收入收回成本,房地產項目成為回籠資金的重要渠道。

  除了蘇州電影世界,還配套了房產項目,即華誼兄弟藝術家村、華誼兄弟藝術酒店(悅榕莊度假酒店)。該藝術家村首期于2016年10月開盤,目前簽約率接近70%。

  華誼兄弟要以實景娛樂之名來圈地做房地產?

  據了解,華誼兄弟與新加坡悅榕控股集團于2012年12月28日簽署“華誼兄弟·悅榕莊”合作協議,華誼兄弟藝術家村和藝術酒店在其合作中。接近華誼兄弟的人員曾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品牌娛樂授權帶來的收入。

  王中磊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玩不轉房地產”,蘇州電影世界的模式初期很難取得所有人信任,要自己努力,包括可能要投入較大資金。但輕資產一定是華誼兄弟最終的方案,因為其是文化輸出公司,是輕資產公司,但現階段有“重”的權利。

  從2018年上半年財報中可以看到,華誼兄弟其他在線的實景娛樂項目均與當地或其他地產公司合作開發,占比較少。上海、濟南、涼山、武漢、安徽、股份均占比在10%,南京甚至只占到1%。不過,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認繳股份均存在未支付投資款情況,也已高達過億款項。

  取材于七部華誼兄弟經典電影,打造出了五個主題區域:“星光大道區”“非誠勿擾區”“集結號區”“通天帝國區”“太極區”。票價平日為218元,周末票價則是278元。較高的定價和IP影響覆蓋率有限的客群是否能為華誼兄弟帶來豐厚收入呢?

  華誼兄弟2018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結果并不樂觀。前三季度的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收入約為1.55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57.11%。與2018年上半年的1.42億元相比,該季度的收入只增加了1300多萬元。與2018年第一季度,該版塊約為1495萬元的收入相比,也呈下滑趨勢。看來蘇州電影世界的開放的業績貢獻還需要等待時間。

  如果一個蘇州電影世界就占去了七部頭部IP,那么剩余的十七個項目又有多少頭部IP可以再開發?

  雖然,海南觀瀾湖的馮小剛電影公社據稱年游客數量破百萬,不過,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這家公司截止到上半年,收入近1.9億元,虧損9383萬元。

  重資產的運營模式讓其不堪其重,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就是更容易摘的果實嗎?2016年,由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國內有70%的主題公園處于虧損狀態,20%持平,只有10%實現盈利,超過1500億元資金被套牢在主題公園的投資之中。

  與迪士尼、環球影城等IP化運營的主題公園相比,當前國內主題公園運營商還遠未探索出成熟的盈利模式,仍以園區門票和酒店等收入為主,并依靠地產業務補貼反哺主題公園運營。在衍生品銷售方面,還有很大不足。

  在房地產業融資極不樂觀的當下,華誼兄弟正在籌備開建的實景娛樂項目是否也會遇到壓力?未來合作順利程度,也需要觀察蘇州和長沙的兩個已經開園的樣本項目了。

  在2014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王中軍這樣構想,“華誼在品牌管理費上是收取門票收入的10%,如果180億我們的凈利潤就是18個億,就是無成本的18億。這就是IP的錢,迪士尼就是靠這個賺錢……另外還有租金的百分之幾,還有零售商品、衍生品的百分之幾,這些都是很有想象力的。”

  王中軍對自有的電影IP的粉絲轉化率看起來非常自信。但是,與迪士尼的IP可以覆蓋各年齡層,特別是兒童不同,華誼兄弟電影的IP則更多是成年人。他們對電影世界的熱情,考驗粉絲們的好奇心程度。當萬達商業為了尋求“輕資產”,紛紛開始出售文旅產業時,如何將內容產業與實體產業融合,是華誼兄弟需要思考的問題。

  王中磊曾在采訪中表示,“未來,在投資收益外,實景娛樂板塊的收入將至少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1/3。”根據2018年上半年報顯示,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的收入占比為13.52%。

  在問何時能達到1/3收入目標之前,華誼兄弟需要思考的是,那個曾經專注于創造出更多觸動人心力量的華誼兄弟是否已經遠了。

  關注內容產業的新元資本副總裁崔岳在接受《商學院》雜志采訪時表示,他對影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以及走全產業鏈發展的路線并不認同。在他看來,做電影的影視公司不具有打造完整產業鏈閉環的能力。如今一些影視公司一邊拿著政府補貼,一邊利用資本力量涉足金融、地產、互聯網等領域,而沒有專注于做好內容,與政策主導思想是相違背的。這也為他們帶來各種風險和挑戰。

  如今,一部商業片的票房收入能達到二三十億,房地產業、制造業、互聯網企業紛紛涌入。當資本逐利在電影行業,這個本來應該用好作品贏得尊重的行業,卻越發變得不那么令人尊重。

  驅動華誼兄弟不斷開疆擴土的源頭,是王中軍口中不為賺錢,要做時代華納的夢想,還是希望遠離娛樂,得到更多江湖里的企業家尊重?這或許是一個一體兩面的問題。

責任編輯:萬露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22 新農股份 002942 14.33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貝通信 603220 7.85
  • 11-06 中國人保 601319 3.34
  • 10-31 邁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