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市場28歲,即將步入而立之年。在過去20余年間,A股市場“牛短熊長”,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牛熊切換周期更短。據統計顯示,A股牛市的平均持續時間僅21個月,而美股牛市平均可持續64個月,3倍于A股市場;同時,A股熊市平均持續為28個月,而美股僅19個月。
注:統計時間從1998年7月-2018年6月,“牛市”為持續上漲超20%的時間段,“熊市”為持續下跌超20%的時間段(中歐基金整理)
與經歷了200多年發展的海外成熟市場相比,國內A股市場當屬名副其實的“新興股票市場”,成長過程難免曲折。在中國股市建立之初,各項機制尚不健全,市場套利機會較多,短期交易相比長期投資而言更易獲利,“短炒”也因此成為早期市場的主流方式之一。
然而,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如今A股生態環境已發生明顯的變化。無論是上市公司質量、市場整體估值水平,還是投資者結構、行業監管政策等都在不斷改善,A股市場正日趨成熟。未來,“牛長熊短”的時代將漸行漸近!
三大因素改變A股生態,“牛長熊短”條件逐步具備
1、優質企業供給增加
2000年后,中國證券市場不斷擴容,民企逐漸取代國企成為上市的主力。隨著各行業龍頭企業的紛紛上市,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逐步提升,更為A股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優質標的。數據顯示,2002年上市公司中ROE(凈資產收益率)大于15%的企業僅為52家,而到了2017年則增至677家,增速超過10倍!
2、歷史估值低位,投機向投資轉變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A股的整體估值也逐步與海外成熟市場接軌。截至2018年7月,上證綜指估值在過去20年中下降了68%,同期SP500指數下降19%,A股市場估值已經低于美國股市。即使對比全球股市,A股的估值水平依然處于低位區。
注:估值計算包含負值,數據來源:中歐基金整理
3、機構投資者占比不斷提升,投資更趨長期理性
A股的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2003年,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僅為4%,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據已逐步提升至46%。未來,A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占比還將進一步提升,外資機構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7年,A股經歷四次闖關最終成功納入MSCI指數,并在今年8月納入權重提升至5%。截至2017年末,境外投資機構持有A股市值約8860億元,在流通市值中占比2%,且增長態勢迅猛。未來,市場上長期理性的機構投資者占比或將越來越高。
數據來源:天風證券
兩大因素影響未來股市:資產管理新規和個人養老稅優政策
2018年4月,央行聯合三會和外匯局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規定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對非標投資將加強限制,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并應當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
資產管理新規的推出對股市產生重大影響,投入剛兌產品的幾十萬億資金也將進行重新配置。注重安全性的資金可能會轉向貨幣基金、銀行存款等收益較低的產品,而追求較高收益的則會選擇凈值化金融產品。從全球經驗來看,股票型公募基金是高風險高收益偏好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因此資產新規的推出必將擠出部分資金進入股票基金,并推動主動型價值投資大發展。
個人養老稅優政策將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大發展
目前,我國養老形勢十分嚴峻。人口老齡化加速、撫養負擔重。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我國處于“未富先老”的局面,養老資金儲備嚴重不足。為緩解危機并推動個人養老金的發展,今年4月國家推出了個人養老稅收優惠政策。個人如果參與養老投資,當期的稅收可遞延至退休之后再繳納,相當于稀釋了個稅,達到減稅效果。
海外經驗表明,個人養老稅優政策可以極大的推動個人養老賬戶的建立和發展,以及個人養老金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以美國為例,1974年《雇員退休養老保障法案》推出,建立了個人自愿參與、國家提供稅收優惠的養老保障體系。稅收優惠政策的推出和免稅額度的多次上調,極大激勵了美國國民參與第三支柱個人養老賬戶的積極性。截至2017年末,IRA計劃資產規模達到8.9萬億,占美國養老金總規模的29%,占GDP的比重約49%,約有34%的美國家庭參加了IRA計劃。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中歐基金整理
個人養老投資將為市場帶來大量長期穩定資金
在美國市場,個稅遞延政策使得以IRAs計劃為代表的個人養老金市場快速壯大,成為美國共同基金和資本市場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但賬戶建立初期,養老投資也并非一帆風順。個人投資者普遍缺乏投資經驗,不具備資產配置的能力,導致投資時要么過分保守,要么過分激進,難以獲得理想的投資回報。
幸運的是,1996年美國富達基金針對個人養老投資困局,推出了養老目標日期基金(TDF),從產品設計上解決了投資者面臨的資產配置難題。這類基金可根據生命周期,自動調整資產配置比例,從而滿足投資者各階段的風險收益偏好。
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多以退休日期命名,比如2035目標日期基金就是針對2030年到2040年之間退休的投資者設立。投資者只需選擇與自己退休日最接近的基金即可,這大大減小了投資難度,使得投資者無需學習和了解關于投資的復雜知識。
由于目標日期基金投資簡單且盈利體驗較好,2006年美國在養老金改革法中,將目標日期基金設定為個人養老賬戶的默認選項。截至2017年末,美國養老目標日期基金總規模超出1萬億美元,且自1996年以來連續22年實現每年凈流入,深受投資者認可。此外,美國 IRAs 賬戶中約有48%的資產投向了包括TDF在內的公募基金,規模達到4.3萬億美元。長期穩定的養老資金注入,推動了美國股票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更進一步推動市場參與者投資理念和策略的轉變。這一時期美國涌現出彼得林奇、巴菲特等一大批投資大師,長期價值投資、買入并持有的投資策略盛行。
當下,我國個人養老稅收優惠政策允許個人每月享有1000元(或月工資6%孰低)人民幣的稅收優惠額度。假設未來有兩億人開立個人養老投資賬戶,平均每月投入500元,那么每年個人養老賬戶的總額會增長1.2萬億,而且會不斷累積,發展空間巨大。今年8月6日,我國批準了首批14只養老目標基金,中歐基金等14家基金公司入選,為中國人的養老投資提供了合適的產品選擇。
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有助于加速推動中國第三支柱的建設和個人養老金市場的發展壯大,未來中國的公募基金行業和股市也因此受益,迎來大量長期穩定且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股票、基金等品類的投資管理將更加立足于基本面研究,真正秉承長期投資價值理念。同時,中國股市經過最近幾年的調整,已經處于估值低位,這為養老資金的入市提供了良好機遇。隨著股市生態環境的向好發展,未來股市或將迎來牛長熊短的新階段,股票型公募基金也有望和股市形成良性的互動,迎來大發展。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