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李良)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謝衛2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提交了題為《關于加強金融精細化監管的建議》的提案。
謝衛認為,從金融發展的歷史來看,危機與發展相伴而生。監管政策的導向就是要妥善處理好兩者的關系,牢牢把握金融業平穩發展的主線。而在當前強監管的氛圍下,還需要討論如何實行更為科學更為精細的監管政策,全面而準確地理解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監管提出的新要求。
謝衛表示,過去一年來,各金融監管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積極彌補監管短板。據不完全統計,“一行三會”在2017年密集出臺了超過300份的監管文件。這些監管措施的出臺對遏制金融亂象的蔓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敢于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氛圍初步形成。
在提案中,謝衛針對加強金融精細化監管提出了五點建議:第一,監管政策需要科學預判。他表示,監管政策需要不斷研判經濟金融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趨勢,并做出及時的應對。前瞻性是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的生命所在,監管者更需要對新的金融行為以及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對苗頭性,趨勢性的金融新現象及早作出科學研判,早早筑牢監管大壩。
第二,監管政策需要保持定力。謝衛表示,任何一個監管政策的出臺既要著眼當下,也要兼顧長遠,給被監管者一個明確的預期。金融管理部門不能因為經濟形勢的變化和行業的訴求而競相降低監管標準來支持所轄機構獲得相對的競爭優勢。“經驗告訴我們,金融監管政策應具有內生的反周期性,重要的監管政策必須從更長的視角來審視,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保持政策定力是科學化精細化監管的基本前提。”謝衛說。
第三,謹慎使用窗口指導。謝衛指出,窗口指導是指監管部門不需要通過頒布法規和規章等文件,通過約談或電話的方式對被監管者進行監管。從我國的監管實踐看,窗口指導更多地運用在監管企業具體的經營行為,因而運用的比較廣泛,對于一些苗頭性問題,窗口指導往往比較有效。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政策有效期難以明確。一些指導意見事隔多年因沒有后續政策還在發揮作用,但往往已經事過境遷不合時宜了。二是標準難以統一。不同監管部門,甚至同一部門的不同監管人員對窗口指導意見給出自己的解讀,導致監管尺度各不不同。三是嚴肅性不夠。頻繁使用窗口指導更容易引發監管部門重視短期的監管調節,忽視中長期的監管布局,從而使監管政策始終處于打“補丁”的狀態。
第四,提升監管的技術手段。謝衛認為,當下金融業務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深度嵌入金融領域,金融市場的繁復程度遠非以往。這對傳統的以現場和非現場為主要監管手段的金融管理部門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監管技術落后會導致在面臨風險時難以精準施策。因此,加強對金融數據的分析和共享,提升科技監管的水平,從數據中出監管政策應該成為下一步監管的方向。
第五,監管人才需要優化。謝衛表示,精細化監管需要高質量的監管隊伍。長期以來,受制于體制和薪酬因素,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員很少能夠充實到監管部門,應該從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高度出發,對部分金融監管的崗位進行必要的體制創新,優化和充實現有的監管隊伍,使金融監管政策更具可操作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