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領域變革:力促中西部教育發展 改善醫療服務放大招

民生領域變革:力促中西部教育發展 改善醫療服務放大招
2018年02月05日 15:12 小康雜志社

  民生領域變革:力促中西部教育發展 改善醫療服務放大招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更是值得期待的美好一年。教育、醫療、環保、住房、就業……這一年,民生領域將會產生怎樣令人期待的變革呢?

  文|《小康》記者 劉建華

  “我了解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許多收獲,也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18年新年賀詞時再次對民生問題發出殷殷關切,并強調稱,“各級黨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更是值得期待的美好一年。教育、醫療、環保、住房、就業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不僅是中央未來重點改善的民生領域,也是廣大群眾期盼的普照陽光。在2018年,這些民生領域將會產生怎樣令人期待的變革呢?

  力促中西部教育發展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礎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公平”“質量”無疑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教育發展的兩大關鍵詞。

  從幼兒園到大學,從鄉村到城市……關于教育,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煩惱。圍繞“公平”“質量”,2018年,一系列政策與制度紅利相繼釋放,為不同的受教育者帶來共同的實惠。

  “年輕父母為什么想盡一切辦法涌入大城市?就是因為一線城市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來自貴州的劉清對《小康》記者說,先不論同一所大學對生源地招生分數不一樣,單是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學質量,落后地區和大城市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就不是同一個等級的。“他們是真的輸在起跑線上。”

  小學教師張英告訴《小康》記者,“同一份試卷,不同生源的學生,成績真的有很大區別。”張英此前在珠海某公立學校做了四年小學數學教師,后因家庭原因,回到家鄉韶關某縣的一所公立學校繼續教書。在回到家鄉的第一年,為了驗證家鄉孩子與珠三角孩子學習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她用同一份試卷對孩子們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出來之后,讓她很驚訝,在珠海時,當時全班四十多個學生,平均分達到95,而家鄉的學生測試成績上80分已經算是成績比較好的了。“以前很多家長都以為,珠三角孩子平時測試分數高是因為試題比較簡單,而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真的是因為兩地教學質量不一樣。”張英分析認為,教學質量不一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孩子的素質,也包含教師的素質等因素。

  質量和公平是教育的最核心矛盾,地區發展不平衡是影響我國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定時期內,還需不斷努力。不久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督導評估監測辦法》,將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等納入督導評估監測的內容。根據該《辦法》,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責任不到位、政策不落實、工作推進不力、工程項目進度緩慢的省份,將被通報。未能如期完成總體目標任務的省份,將依據國務院有關規定進行問責。

  目前,許多省份已出臺了相應措施:重慶市教委發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通知》,嚴禁各中小學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集體上課,或以補差、提優等形式變相組織集體上課或考試等;河南省自今年起將設立獎補資金,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改善辦園條件和提高保教質量,鼓勵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積極擴充資源,以解決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

  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放大招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為下一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1月3日下午,劉延東副總理在2018年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實施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在優化醫療服務流程、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改善群眾就醫感受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黨組書記李斌指出,通過3年真抓實干,改善醫療服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有效提升。李斌強調,要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人民為中心,重點建立預約診療等5項工作制度,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等10個方面醫療服務,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

  次日,《關于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正式發布,要求利用3年時間,努力使診療更加安全、就診更加便利、溝通更加有效、體驗更加舒適,逐步形成區域協同、信息共享、服務一體、多學科聯合的新時代醫療服務格局。

  根據《通知》,自2018年起,醫療機構要建立預約診療制度、遠程醫療制度、臨床路徑管理制度、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制度。醫療機構通過省級、市級等相關專業醫療質量控制合格的,在相應級別行政區域內檢查檢驗結果實行互認。醫聯體內實現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病理檢查等資料和信息共享,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有條件的三級醫院可以設立醫務社工部門。

  下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將重點在10個方面創新醫療服務,包括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針對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等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針對住院患者探索制定單病種多學科診療規范,建立單病種多學科病例討論和聯合查房制度。在地級市和縣域內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在醫聯體內,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信息共享,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連續醫療服務,完整記錄健康信息。

  《通知》明確表示,鼓勵有條件的醫院為患者提供日間化療、新生兒日間藍光照射治療等日間服務,以“互聯網+”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地級市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要實現一卡通。在醫聯體內實現優質護理服務下沉,醫療機構可以為合作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提供護理服務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居家護理指導等服務。二級以上醫院要實現藥學服務全覆蓋,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的處方進行審核。后勤服務管理要加強,重點提升膳食質量和衛生間潔凈狀況。以人文服務為媒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等。

  生態環保高壓不改

  繼2017年成為環保政策“爆發年”之后,2018年1月,環保政策再迎密集落地期。

  記者梳理發現,自1月1日起,國家層面,《環境保護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制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多個環保新政正式實施。地方層面,《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海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貴陽大氣污染防治辦法》、《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浙江省污染地塊開發利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等相關政策也開始密集落地。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同時強調:“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在之后的環保部黨組(擴大)會議上,環保部提出將抓好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開展清水行動、扎實推進凈土行動、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六個方面工作。

  如果把污染防治比作一場攻堅戰,那么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環境保護稅法》無疑就是一個重量級的武器。《環境保護稅法》是中國首部體現“綠色稅制”的單行稅法,自此,我國此前征收的排污費將改為環境保護稅。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表示:“實施環保稅是一個根本性的舉措。一方面可以倒逼環境監測數據更加真實,另一方面也可倒逼企業提高環保水平。”

  今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也開始在全國試行,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損害賠償解決途徑等。這意味著,環境有價,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損害了環境就要賠償,破壞了環境就要進行修復,以往“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現象將得以改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有專家認為,2018年,我國環保政策仍將保持高壓態勢,并形成制度化的嚴格治理體系。

  緩解人民就業、住房矛盾

  當前,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已從總量矛盾轉向結構性矛盾。在去年年底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中組部副部長、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明確表示,2018年,必須始終把促進就業作為第一位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政策落地見效。要把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扎實做好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等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一句“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讓很多人激動不已,并對未來充滿期待。

  按照十九大報告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列為今年要做好的8項重點工作之一。在住房制度方面,租賃市場發展或將成為今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會議上,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公布了一系列具體的支持政策,比如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進國有租賃企業的建設,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等。

  有專家預計,根據此次會議,2018年,國家還將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出臺更多配套政策和調控措施。例如,2018年將針對各類需求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等。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2018,中央具體切實的部署,必將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民生紅利,讓夢想更接近現實。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