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新思路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新思路
2018年02月05日 15:12 小康雜志社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新思路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則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從鄧小平“不改革死路一條”的大聲疾呼,到習近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錚錚誓言,中國在困頓中踏上改革開放之路,又在接續奮斗中讓這條偉大的道路不斷向前。

  文|《小康》記者 劉源隆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在2017年9月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表示,2018年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既是對改革開放政策的充分肯定,也向外界傳遞出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

  只經歷了短短的近四十年改革開放,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大國就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剛剛完成工業化基礎建設發展到即將步入全面小康,真正成為了一個能夠吸引全球目光、受到世界關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經濟大國、政治大國、外交大國。這恰恰得益于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不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韓震表示,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發展是第一要務”

  任何的社會變革總是思想先行。而振聾發聵的文字,往往會引發全社會的震撼,從而開啟一個時代。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歷時36天,原本準備討論經濟工作,最終開成了一次全局性的撥亂反正的會議。

  12月13日,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同志在會上發表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當大多數人還在計劃經濟的溫室里觀望時,最先從國有單位“下海”者成為了第一批“弄潮兒”。

  “計劃與市場”、“姓‘社’還是姓‘資’”,這個羈絆中國改革的歷史性難題,在1992年的春天給出了全新的答案。“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發表的重要談話,在事關中國道路向何處去的又一重大歷史關頭,為全黨指引了方向。

  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起基本框架。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舉。”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步入新階段。一場波瀾壯闊的制度變革,由此開啟。

  40年來,中國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聚精會神謀發展,以增進民生福祉為使命,豐碩成果惠及近14億中國人民,讓廣大人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因為中國本身即擁有世界約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以中國國民富裕程度的顯著提升便是人類社會均衡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成就。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40年的長期快速發展,不僅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拉動了世界經濟的溫和復蘇并走向穩健增長,而且在關鍵時刻,以其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對世界經濟成功克服危機和挑戰作出了極為顯著和舉世公認的貢獻。

  2017年11月《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說道: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則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從鄧小平“不改革死路一條”的大聲疾呼,到習近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錚錚誓言,中國在困頓中踏上改革開放之路,又在接續奮斗中讓這條偉大的道路不斷向前。

  “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新思路

  1953年,新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此后一個個“五年”,勾勒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清晰有形的軌跡。歷史長河中的微小“標尺”,丈量了中國的進步與發展。

  2016年到2020年,共和國的經濟敘事走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按計劃,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同時,2020年也是夢想的新起點。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十三五”規劃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五年規劃,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我們黨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黨的十八大后明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的時代回答。

  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一項項可操作的部署,讓指引中國未來發展的規劃路線圖更清晰、更充實。

  2015年春節,45萬中國人在日本消費了近60億元人民幣。“馬桶蓋”刺痛了中國的制造業,境內消費供求關系的扭曲,既是一種警示,也是鞭策。

  2017年,情況發生了變化。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讓人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迪奧口紅。旅游預訂網站Hotels.com和益普索的年度調查顯示,中國游客把購物作為主要旅游動機的比例從2016年的逾2/3下滑到2017年的1/3。

  創新發展成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的關鍵驅動因素,這是一場深入到每個經濟細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思路、新辦法、新模式的試點遍地開花,推動著中國經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今天,中國與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被世界改變,也在改變著世界。

  2016年6月20日,正式啟用統一品牌“中歐班列”的列車駛入了行程的終點站波蘭首都華沙。列車上,TCL的電子元件將被運送至中國在波蘭最大的制造工廠TCL波蘭工廠進行組裝,再發往全歐洲進行銷售。

  “TCL的物流時間從38天縮減到23天。”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說,15天的“時間差”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

  2017年1月至9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178億元,同比增長10.4%。在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中國總裁張文翊眼中,互聯網數字技術與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推動著中國消費升級和經濟社會轉型。

  過去5年里,中國GDP占世界經濟比重不斷提高,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作為世界最大貨物出口國、第二大貨物進口國、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最大旅游出境國以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與此同時,面對環境污染、經濟增長停滯、貧富差距擴大等共同挑戰,“中國方案”為全球提供了新思路。

  新時代、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倡議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堅持改革開放,是過去5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基礎,也是開創新時代發展新局面的強大動力。

  “我們期待十九大以后的好形勢通過3月政府、人大和政協的換屆進一步發揚光大。” 2018年1月,《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借十九大東風,中國保持、擴大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經濟的動力強,會傳導給各項事業,更有利于提振信心,讓民眾安心。為此希望經濟改革不斷落實,刺激投資的活躍,同時各級政府抖擻精神,有所作為。

  2017年,中國在線零售交易總額突破萬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零售市場將自此翻番,超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

  2017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突破1.4億人次,預計到2020年,中國國內旅游規模將達到68億人次,出境旅游人數將超過兩億人次。

  “十三五”期間中國交通運輸投資規模將達15萬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高鐵將覆蓋中國80%以上的百萬人口城市。

  5G計劃在2019年試商用,2020年規模商用。

  前景是美好而遠大的,然而道路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新老問題和矛盾就越是交織疊加。”2017年12月24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面臨諸多新課題。

  做好2018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從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到打好三大攻堅戰,再到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做好經濟工作,會越來越多觸及體制機制深層次問題,必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沒有坦途,只有善于解難題、克難關,才能闖出發展新路。”新華社評論文章總結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置“僵尸企業”,化解過剩產能,要加大工作力度,同時也要做好人員安置分流,確保有力有序向前推進;拓展開放的范圍和層次,既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也要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既要加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調整力度,也要從實際出發、穩扎穩打。做好各項工作,要增強分析問題的系統性、謀劃工作的整體性、推進改革的協同性,做到既抓住重點又兼顧全局,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雷厲風行又步步為營,才能讓改革蹄疾步穩,讓事業善作善成。

  2018年,我們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不斷在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的進展,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相信改革開放將以“史詩般的進步”,讓我們的祖國抵達全新高度;相信激蕩百年的民族復興夢想,必將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