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百家講壇》看大眾傳媒的文化價值操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3:48 華夏時報
劉 譽 如果評論近來最具轟動效應的電視節目,恐怕應該是創造了“學術超男、超女”的《百家講壇》。這個節目自開播以來,陸續推出系列專家講座,將過去只在大學課堂上傳播的文史知識直接傳播給億萬電視觀眾,讓普通觀眾能夠直面專家、學者,能在休閑狀態下學習或者說欣賞中國文化,節目以其新穎的形式受到了社會大眾的狂熱追捧。 《百家講壇》也的確很有意思,是學術么?不夠理論支撐或者說太不嚴謹。是課堂么?又盡量地采用娛樂的形式進行包裝炒作。是大眾化的娛樂節目么?它又以文化經典的高雅姿態出現在最普及、最通俗的大眾媒體。 這個融合了眾多功能的電視節目也必然隨著熱播成為社會焦點,對其抨擊的人不乏吃不著葡萄嫌葡萄酸的感覺,對其吹捧人的也以為自己是傳統文化的衛道士。 爭論的雙方都有過激的嫌疑。我認為《百家講壇》應該就是個文化脫口秀節目,是一個知識普及性的欄目,面向的受眾就是普羅大眾。因此,為了能夠讓大眾都接受,為了提高收視率,為了讓所有人都能懂,才會有“非權威人士以非學術性的方式講授”的事情。這正符合時下“快餐文化”的潮流。 這種主動的迎合使社會大眾似乎全體都被打了一針腎上腺素,掀起了集體性的對歷史文化通俗化解讀的熱潮,也掀起了對某些出現在《百家講壇》的專家、學者追星式的狂熱崇拜。 但是文化脫口秀的制作傾向卻使這個節目從誕生伊始就埋下了價值偏移的隱患。 首先我們是要肯定這樣的節目定位的,以講課的形式搭建民眾與文化之間的橋梁,將大眾傳媒和文化價值傳承相連接,把學術問題以一種親民的姿態放置于普通民眾之中,將復雜晦澀的學術知識放低身段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在社會大眾中進行一次無障礙的信息傳遞,是在文化傳播上進行一種積極的有意義的嘗試。用一種我們主流媒體經常說的話來講是有先進性的、是與時俱進的。 談到這兒,我要問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最近看過書么?你看的是什么書?這個問題可能會讓很多人尷尬,因為在我們這個快速消費一切包括文化的時代,很多人是不看書的。而《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就是讓一些學者把自己從書中領會到的知識讀給人聽,說給人看,這本身是有價值的。甚至有些觀眾因為節目里的內容開始回過頭來找此類的書籍去看、去讀,這就更有意義了。 先不說節目里的正說明、清史在學術上是不是有創新,也不論品三國在理論上是否有諸多的謬誤,我們更可以回避對老莊、孟子的解讀是不是僅僅停留在膚淺的看圖說話的層面。在思想平庸、文化的娛樂功能是主流甚至任由文化垃圾引領潮流、社會充斥著媚俗的拜金物欲的當下時代,讓人們領略文化的美、給人們開啟探求文化崇高的窗口,這應該是一個媒體工作者、文化傳播者的榮耀。 什么是知識的力量、文化的價值?這就是!起碼《百家講壇》這個節目的出發點是體現了這一點的。 但是從《百家講壇》最近一段時間的制作情況來看,其傳媒領域里商業化的本質又顯露出來。關注度高了,收視率上去了,節目值錢了,卻因為商業化導致了節目安身立命的價值根本開始位移,這是可怕的。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