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世界的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3:46 華夏時報
左 岸 比爾·克林頓、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點?普羅大眾首先想到的是:他們都是或曾經是“大人物”?肆诸D是美國前總統(tǒng),后兩位分別是世界首富、《福布斯》中位列“世界富人俱樂部”的成員,其財富甚至可以匹敵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他們擁有的無上權力和財富無疑使他們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然而在克林頓的新書《付出》中,他們還有被大眾忽視的另一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慷慨的慈善人士。與權力和獲取財富相比,更大與更有效地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是給予與付出,從權貴政要到財閥大亨莫不如此。當遠離權力頂峰的浮華與喧囂后,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告誡我們:假如人人都能真誠地付出,哪怕僅僅做一點好事,我們就能改變世界。 2004年克林頓突發(fā)心臟病,之后,他開始更加認真地反省自己的人生。在他眼里,伴隨了自己大半生的政治經歷就是一個不斷索取的過程,索取越來越多的金錢,競選所需的經費總是高得嚇人。而且,為索取越來越多的選票,競選者不惜互相攻訐、詆毀乃至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索取越來越多的權力——不僅要領導美國,還希圖統(tǒng)治世界。即使在政府中為公眾服務,亦不過是為納稅人履行自己的應盡職責。因此,克林頓寫到:他在離開白宮時就決心已定,要在有生之年為有意義的事業(yè)奉獻時間、金錢和技能——那就是投身慈善事業(yè),致力于改變全球人民的健康、貧窮、環(huán)境和經濟問題,他以自己的克林頓慈善基金會實現(xiàn)著這個偉大的目標。 “人人皆可為堯舜!笨肆诸D在自己感悟與行動的同時,通過《付出》一書鼓勵讀者盡其所能地幫助他人。書中介紹的人士莫不是付出與奉獻的典范。48歲時的比爾·蓋茨成立了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會——“比爾及梅林達·蓋茨(蓋茨夫人)基金會”,旨在促進全球衛(wèi)生和教育領域的平等,他向外界公布自己的遺囑,將財產的98%留給基金會。沃倫·巴菲特更是將相當于300多億美元的股票捐贈給蓋茨基金會,成為美國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私人捐款。甚至年僅6歲便開始組織清潔海灘運動的麥肯齊·斯坦納,都在身體力行著付出并品嘗由此而來的快樂。 然而克林頓也承認付出金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如比爾·蓋茨所說:“捐出這筆錢可能比掙這筆錢還要難。”令我們許多人驚奇的是富豪們面對此事時少有的坦率與謙遜,沃倫·巴菲特說:“我捐的錢算不了什么。我用不到1%的財產就能滿足所有的日常需求。我恰逢其時地出生在一個3/4經濟發(fā)達的國家,比起教師和士兵,我的工作報酬高得不成比例。我捐出的只是對我來說毫無價值但能為別人做許多事情的多余之財。我真正欽佩的是那些小額捐款人,他們付出看電影或去飯店的錢來幫助更貧窮的人。”這一段話恐怕令我們許多人,特別是國內的許多富人汗顏。盡管他們在財富榜中位置不斷上升,但在慈善榜中卻長期缺席。而根據(jù)克林頓的統(tǒng)計,2006年,美國人的捐款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2%,總額約為3000億美元。這個數(shù)字同樣使我們反省與深思。 克林頓指出:人們處于不同的社會階層,但是在時間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美國,每年有8400萬成年人自覺花費一定時間來義務為他人服務,書中介紹的馬克和謝莉的例子更像是美國的“活雷鋒”。他們建立了非政府組織——美國-非洲兒童聯(lián)誼會。在兩年時間里,他們找到35所美國學校與津巴布韋學校結成姊妹學校,向那些學校運去了超過15萬冊書籍以及教學用品等?肆诸D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向讀者推廣付出的理念,他甚至告訴大家當志愿者的具體方法,他在書中不像政治人物,更像一位教育工作者,這就是真實的克林頓,在政壇的浮沉中厭倦、擺脫了政治權謀,堅定了自己信仰的克林頓,他的信仰就是:每個生命的價值都是平等的,付出比索取更令人感到滿足。 政治人物的著作以披露秘聞,或炫耀政績自我吹噓者為多,如克氏這般推廣慈善事業(yè)的公益類實不多見。再看看我們國內的道德環(huán)境,其現(xiàn)狀早已不容樂觀。早先經濟學家茅于軾的《中國人的道德前景》從經濟學角度審視并力圖修復轉型期的道德縫隙,今克林頓以慈善觀念弘揚付出的道德理念,殊途同歸,也算一種不是巧合的巧合吧。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