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定的受眾群比收視率更重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3:48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岳 巍 《百家講壇》的成功,除了讓公眾開始關注科教類節目之外,更使得各家電視臺紛紛開設同類型節目,并因此使得科教類節目從邊緣漸漸變成主流。但是,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輝煌之后,包括《百家講壇》在內的此類型節目幾乎無一例外地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當前的困境,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傳播學者方毅華。 華夏時報:《百家講壇》這樣的科教類節目在中國電視業中的地位和存在意義是什么? 方毅華:科教類節目從本質上來說屬于科學傳播,過去比較邊緣化。近年來,隨著中國媒體文化本身的轉型、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客觀要求以及頻道自身運作理念的一些適時轉變,使得科教類節目成為媒體主要是電視媒體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制作手段的豐富化和內容的趣味化、故事化講述以及懸念鋪墊、解密等等,使這類節目有了很大的成長空間,使它擺脫了那種邊緣地位,越來越主流化,很可能會成為排在新聞和娛樂之后的第三勢力。 華夏時報:但我們必須正視的一個事實是,這類節目在經歷了初期的收視飄紅后,大部分都出現了收視率的大幅下滑。 方毅華:我個人認為,各種節目從紅極一時,創造輝煌,到收視率下滑,是一個必然現象。當然,電視界的常青樹也有,比如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新聞類節目《60分鐘》,就保持了40年長盛不衰,但《60分鐘》有它的特殊性。 任何節目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從哲學角度來說,有“火”的時候,就會有走向冷落蕭條的時候,這是必然趨勢。所以要改變這種節目的生命周期,就要不斷創新,不斷適應觀眾的需求變化。 華夏時報:怎樣的發展狀態對于一檔科教類節目是適當的和科學的? 方毅華: “火”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一個科教類節目的常態?平填惞澞孔顟撟非蟮膽撌欠定——保持穩定的收視率,有一批穩定的鐵桿的觀眾,這才是一個節目應該追求的東西。 我不認同“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的講法。完全否定收視率的作用是不能擺正自身在市場經濟的位置的做法。收視率能衡量傳播效果。但現在這種把收視率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的做法是不對的。收視率可以是很重要的標準,但絕對不是唯一標準。作為主流媒體,作為國家電視媒體,應該能有足夠的寬容度和胸懷,來容忍一些收視率相對低、相對小眾但又有足夠社會意義的節目存在。 面對電視業界出現的只重視收視率、不重視滿意度的現象,CCTV提出了“綠色收視率”的概念,將滿意度融入到收視率中,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一個解決單純重視收視率問題的途徑,可以看做是對舊有收視率概念的一種補充和修正。我相信在這方面,以后一定會趨于理性成熟,F在把收視率排在最前面,最看重,這也是一個必經的階段,肯定不會永遠這樣下去。 華夏時報:一個成功的科教節目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方毅華:不僅僅是科教類節目,一個節目成功的關鍵就是要選準自己的受眾群,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和一個清晰的目標。找準自己的目標受眾群,從而能夠有效地對核心受眾產生吸引力。此外,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化,同時還要具有穩定的獨特的風格。對于收視率,是求穩定而不是求高,這就要求建立一種合理的科學評估體系。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