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客戶對絕對收益回報依然有較高預期,但底層債券、股票、基金資產的價格每天都在波動。投資人對凈值波動不習慣、不適應,銀行理財也面臨著提升自主投研能力等問題
“最近銀行理財怎么了,為什么大家都在虧錢。朋友購買的穩健型理財產品損失了本錢,我這兩天也虧了2000元?!庇型顿Y者發出這樣的疑問。
一時間,“贖回銀行理財產品”等話題充斥著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很多購買者表示,明明是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反而虧錢。
截至11月17日15時,《財經》記者根據WIND(萬得)統計顯示,目前全市場34382只銀行理財產品中,近一周總回報為負值的有13295只,占比38.6%。也就是說,最近一周,有將近40%的理財產品收益是負值;有2024只理財產品跌破了凈值。
2022年是資管新規正式落地的第一年,但這已經是理財行業第二次受到沖擊。在2022年上半年也遇到了“壓力測試”:尤其是在一季度,受外部市場沖擊,一度超過2000只理財產品跌破凈值。
銀行理財的劇烈波動造成了部分投資人恐慌,某股份制銀行的一款產品甚至出現了集中贖回的情況。“究其原因,在于近期債市連續出現調整,導致了銀行理財破凈。十年國債期貨在11月11日-14日兩日合計回調1.07%,信用債在14日單日跌幅24個基點?!庇蟹治鋈耸糠Q。
通常來講,債市與股市具有一定的蹺蹺板效應,當市場對于未來經濟沒有那么悲觀時,股市將反彈,而債券下跌。“11月上旬資金面收窄,資金價格中樞超預期抬升,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以及支持地產十六條接連出臺,使得債券做多的核心邏輯受到了挑戰,并引發債市大幅度調整?!庇蟹治龇Q。
也有銀行業人士表示,銀行凈值化轉型后,個別機構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了符合監管要求,采取了假凈值的方式,積聚了一些風險,可能借此機會將之前的風險釋放出來。
“投資者最大的恐懼,不僅在于虧錢,更在于他們對未來的不可預知,這更需要理財機構進行投資者教育和提升專業能力?!币晃焕碡斪庸救耸繉Α敦斀洝酚浾弑硎尽?/p>
理財產品收益再遇挑戰
2022年11月以來,債券市場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調整,其中10年國債收益率累計上行近20BP,對應價格下跌約1.65%,1年期存單收益率累計上行近40BP,對應價格下跌約0.36%。
上述波動對凈值型產品產生較大沖擊。11月16日,某股份制銀行的一款短債類理財產品因贖回客戶太多、觸碰巨額贖回上限,一度被暫停贖回。
該產品并非個例,整個理財市場都面臨著較大的沖擊。從全市場來看,截至2022年11月17日15時,近一周總回報為負值的有13295只,占比38.6%;有2024只理財產品跌破了凈值。
有市場人士認為,觸發市場調整的原因有:防疫政策超預期優化,各地方管控力度預計出現較大調整;地產政策融資端的支持力度超預期上升,“第二支箭”、地產新十六條、預售資金監管調整均對打破地產行業信用負循環起到積極作用;另外,10月下旬以來資金面波動加大,資金利率向政策利率中樞回歸。
“債券價格往往在對經濟展望不樂觀,在人民銀行放松流動性的階段上漲。相反,遇到防疫政策優化這樣對于經濟展望有利的好事,債券價格表現就會比較疲軟,甚至下跌。”平安理財稱。
而在理財產品投資結構,債券是最為重要的投向。《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財產品投資資產合計3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9%。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以固收類為主,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21.58萬億元、2.27萬億元、1.02 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7.84%、7.14%、3.21%。
“在低利率資產荒的市場和上半年權益市場表現不出色的環境下,大家都加大了對債券的配置力度。目前債市發生變化,也迅速波及到銀行理財產品。”一位國有大行理財子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
上述負責人還稱,在老百姓的觀念中,銀行理財代表著其產品穩健。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形成較大的輿論場,當下銀行理財較大幅度的回撤更對理財子公司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在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看來,與三、四月權益市場的回撤不一樣,此輪引發恐慌是因為投資者眼中的現金管理或短債類產品原本都是“穩穩的幸?!保F在收益卻發生了變化。包括理財產品觸及贖回上限,有種情緒在傳播中不斷擴大和釋放,造成了焦慮感。
不過周毅欽指出,相較于權益市場,債券市場的波動總體較小,同時回撤會有一定反彈?!氨热缃裉焓袌鼍陀兴嘏?,所以從投資角度來說,不應過于恐慌,這也提示理財子公司在未來要加強投資者教育?!?/p>
債市將怎么走?
2022年以來,債券市場利率先下后上。年初由于外部環境以及疫情沖擊,貨幣政策始終維持相對寬松狀態,帶動債券市場利率下行。但進入9月以來債券市場進入了調整,利率開始上行。
尤其是11月以來,債市出現了急劇的大幅調整。11月14日,10年期債收益率上行10BP至2.84%,信用債單日跌幅達到20BP以上,下跌幅度達到2016年以來的最大值。
通常來講,債券的收益來自兩部分,債券收益=票息收入+資本利得,票息收入構成債券的基本收益,不受市場波動影響。“就債市展望而言,債市并沒有從牛市轉向熊市,當前是長期牛市中的調整。防疫政策調整后,市場情緒在這幾天集中宣泄,可能還會有所震蕩,但拉長一點來看,經濟結構逐步轉型和增速下移,能帶來債市的長期支撐。就債券的本身特征看,在債券不違約的前提通常還是能獲得正收益的。購買固收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無需太緊張短期波動。”平安理財稱。
招銀理財認為,短期而言債券市場不具備持續大幅下跌的基礎,預計在逐步消化疫情防控政策與地產政策調整的預期后,將轉向區間震蕩走勢。但震蕩中樞較三季度將有所上移,其主要原因在于雙方力量尚未失衡: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市場對消費恢復的預期以及地產政策放開后地產周期階段性見底的預期對債券市場情緒會持續產生壓制作用;但當前居民需求依舊疲弱,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第一波疫情沖擊尚未到來,短期難以改善的經濟基本面仍會對債券市場的表現形成支撐。
從中長期來看,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地產政策的發力、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與經濟周期走向復蘇前期的過程中,債券收益率中樞存在繼續上行的空間。“與以往不同,本輪債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將相對有限,上行斜率相對緩和,類似2016年四季度和2020年二季度債市急劇調整的可能性較低?!闭秀y理財表示。
在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方面,招銀理財稱,投資者對固收類產品可以采用防守為基調的策略,將持倉結構向中短債、現金管理類產品調整,中長期限純債產品可等待收益率上行后再行配置。另外,當前權益市場性價比較高,投資者可在時點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逢低分批增加含權產品的配置,以大類資產配置的方式應對債券市場的波動。
有觀點稱,在逐漸消化政策預期后,市場預計將回歸現有基本面,產品凈值表現也預計將逐步修復。“本周中國人民銀行已在公開市場加大投放力度,債市流動性有望保持相對寬松格局,債券收益進一步上行空間有限,產品持倉資產收益已提升至合理水平,產品凈值有望企穩修復?!焙笺y理財認為。
銀行理財挑戰與出路
“當下,除了客戶對凈值波動存在著不習慣、不適應,銀行理財還面臨著風險、收益以及提升自主投研能力等問題?!币晃焕碡斪庸矩撠熑吮硎?。
目前銀行理財客戶對絕對收益回報的產品依然有較高需求,但底層債券、股票、基金資產的價格每天都在波動。“必須要持續地提升底層資產的優質資產的挖掘能力和投資組合的精細化管理能力,為客戶平衡好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惫ゃy理財董事長王海璐于2022年8月稱。
拉長周期來看,過去15年以來,A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是12.7%。王海璐表示,在優質資產的挖掘層面要進一步發揮銀行理財在信用研究領域的資源稟賦,并且和母行長期積累的信貸專業能力有效協同,為客戶挖掘更多的優質信用資產,在努力獲取信用利差回報的同時,要防范好信用風險,同時在“資產荒”下要持續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周毅欽表示,大部分客戶對于凈值波動持厭惡態度,所以在理財公司及代銷機構未來的產品營銷和開發中,要注意估值方法的引導及底層資產的布局。
“一方面,在銷售引導中,攤余成本估值產品波動相對較小,市值法估值產品則可以推薦給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客戶;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增加非標替代波動較大的資產,以此熨平收益曲線的變化。當然這給眾多理財子公司提出較高要求,是未來他們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周毅欽提到。
另外,投研能力是銀行理財作為資管機構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雖然銀行理財在大類資產配置和固收領域具有傳統的投研優勢,但是在權益投資等領域的經驗積累存在短板,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相對于標準資產,非標資產或保持了一定的相對利差,但相對來說風險也稍高。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對于出險的非標資產,采用的思路是以時間、空間的轉化為主,應在市場整體下統一考慮和統一協調。對于標準化資產而言,就應該是分散配置,降低單一資產對產品凈值的影響。
在市場的波動下,風險跨越機構傳染在時空上是很難避免的。另有人士認為,風險隔離的理念正面臨考驗,風險聯防共治已經成為迫切的現實。單一機構可能僥幸逃避個別風險,但無法化解整體和系統風險。因此,如何與其他機構一起聯防共治風險,需要有制度安排和機制保障。
“與其他資管產品不同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眾多。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145.40萬人,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為9061.68萬人,占比99.08%。這意味著,面對市場的波動和風險,我們一定要謹慎開展業務,提升自身的專業化運作水平,拓展投資能力。”上述國有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表示。
?。ㄗ髡邽椤敦斀洝酚浾撸?/p>
題圖來源 | Pexels
版面編輯 | 李郝鈺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