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理財子凈值化改造過程中成長的代價,或早或晚都會出現。”
“這幾天跌完了過去幾個月的收益”“還沒從股市的坑里爬出來,又在銀行理財的坑里栽了個跟頭”“一夜醒來又少了幾千”......面對銀行理財收益的連續下降,近日不少投資者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吐槽道。
這似乎重現今年3月份的情形。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受債市震蕩加劇影響,銀行理財被波及,開啟新一輪的下跌潮。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16日,在34000多只理財產品當中,最近一周出現收益為負的理財產品近13000只,占比超過35%。
這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投資者贖回加劇,而由此導致的負反饋風險也在積聚,進一步對市場產生影響。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資管與利率債利率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昨天債市的調整除了基本面的原因之外,可能與銀行表內、銀行理財、基金交易配置的操作因素有一定關系,贖回潮2.0或已來臨,負反饋效應短期主導了市場。”
其中,“作為主要機構投資者,近日銀行自營的贖回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波動。”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說道,“銀行自營交易戶臨近年底往往有考核壓力,面對債市的波動以及可能到來的浮虧,贖回的動力比較大。”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短期內贖回擾動預計不會持續很久,債市難言就此出現拐點。有分析稱,目前寬信用尚未得到實際驗證,國內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短期10年國債收益率持續快速上行的可能性不高。
銀行理財現第二輪下跌
今年是資管新規落地的第一年,銀行理財迎來了兩波來自“凈值化”的考驗。第一波是在今年3月,股債雙殺下,銀行理財出現浮虧。據統計,3月全市場有3600只銀行理財產品錄得負收益,產品累計凈值在1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達到1200只。
如今,銀行理財正面臨第二波挑戰。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最近一周出現收益為負的理財產品達12861只,占理財產品總量的比例超過35%;單位凈值跌破1的達1966只,占比約5.7%。另據方正證券統計,11月以來,理財凈值下跌的理財產品占比為34%,明顯高于10月的12.5%。
近日理財收益率的下跌主要是與債市調整有關。步入11月以來,債券市場接連回調,創下多個新低。11月16日數據顯示,國債期貨寬幅震蕩全線收跌,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下挫。
其中,10年期主力合約跌0.27%,創7月11日以來收盤新低;5年期主力合約跌0.31%,創7月4日以來收盤新低;2年期主力合約跌0.23%,創2021年12月3日以來收盤新低。同時,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波幅明顯加大,收益率普遍大幅上行,短券調整更加劇烈。受此影響,不只是銀行理財,債基收益率也明顯下降。
第一財經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債券市場的回調主要是受兩方面因素影響。首先是在基本面方面,章立聰對記者稱,第一,央行、銀保監會出臺具有標志意義的政策救助房地產市場;第二,市場對于資金面的擔憂有所加劇;第三,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帶來的復蘇交易。
具體而言,在地產政策邊際變化方面,11月第二周央行“第二支箭”再次投入使用并作用于地產行業,央行、銀保監會出臺“254號文”16條穩房市舉措落地,導致市場對于寬信用的擔憂再次發酵。
在資金面方面,自11月以來,資金面波動明顯加大,銀行間市場主要品種回購利率不斷上行,截至11月15日,最具代表的DR007(存款類機構7天期債券回購利率)均值為1.76%,較上月均值上升10個基點;隔夜利率DR001均值為1.66%,較上月均值上升32個基點;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均值為2.16%,也較上月均值上升15個基點。而且本月MLF縮量續做,使得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更加不確定。
另在權益市場方面,在防疫政策優化背景下,各地方管控力度出現較大調整,11月前兩周權益市場大幅走強,使得債市相應承壓。
集中贖回壓力大
除了基本面因素外,理財集中贖回的拋壓也對債市造成影響。“可能還與交易配置的操作因素有關。”章立聰對記者稱,目前部分債基和理財產品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不得不被動拋售部分資產,對債券市場的形成了較為強烈的負反饋。
銀行理財和基金客戶習慣于“追漲殺跌”,申贖行為的“順周期性”往往會放大市場波動,再度引發凈值調整,繼而再度激起贖回壓力,也即是市場所說的負反饋效應。“當理財和基金拋售壓力較大時,可能又會引發市場繼續調整,繼而進一步影響凈值,繼續引發贖回壓力,形成惡性循環。”章立聰說道。
從市場構成來看,在近日震蕩劇烈的短債市場中,主要投資者包括銀行的配置戶、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銀行配置戶往往是持有至到期策略不會凈賣出,而近期銀行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出現的贖回現象較為明顯。
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主要是居民,在理財凈值下跌過程中,居民贖回增加,從而使得理財規模收縮。方正證券統計,截至11月15日,理財合計規模為27.9萬億,這要較10月底的28萬億減少了1000億,其中主要是固收類理財產品由18.68萬億減少至了18.5萬億,減少了1800億元。權益類理財規模為356億元,與10月底基本持平。而理財公司在面對贖回時,也會贖回委外并賣出高流動性債券,從而對債市造成沖擊。
另在公募基金方面,前述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稱,公募基金的最大單一投資者機構就是銀行自營交易戶,來自于銀行的金融市場部門,他們通常會購買千億級別以上的公募短債基金。臨近年底,交易戶面臨考核壓力,近期債市回調可能已經使他們出現了損失,因而存在及時贖回的動力。
方正證券固收分析師張偉也表示,近期債市調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政策放松帶來的預期沖擊,這已經在11月14日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現在可能進入到了第二階段,也即因為債市下跌帶來的贖回壓力,從而導致機構被動拋售債券,并帶來債市調整。而債市調整又加劇贖回壓力。
“在幾個月之前,我們與一些理財和公募基金的投資者交流時,普遍都比較擔心利率一旦反轉,已經完成凈值化改造的20~30萬億規模的理財市場會出現贖回—下跌—贖回的負反饋,一致認為這是未來1~2年國內債券市場最大的灰犀牛風險。”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稱,結果沒有想到,這個灰犀牛風險出現得如此之快。
覃漢強調,近期債市的暴跌是由多重利空共振所導致,特別是理財集中贖回引發的拋壓,屬于是理財子凈值化改造過程中成長的代價,或早或晚都會出現。
后市怎么看?
展望后市,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對債市不必過度悲觀。華創固收團隊認為,近期債市出現大幅調整,但貨幣政策不顯著轉向前提下,當前債券品種收益率已初具配置價值;盡管悲觀情緒導致的贖回仍對市場產生擾動,但基本面未顯著改善前,贖回造成的摩擦并不形成趨勢影響。
章立聰也對記者表示,即便當前目前寬信用尚未得到實際驗證,國內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短期內10年國債收益率持續快速上行的可能性不高。短期內的贖回擾動預計不會持續很久。未來長期走勢還需要繼續觀察寬信用和經濟增長的情況。
“雖然從經濟基本面來看,長端利率上行空間不大,但是債市下跌帶來的贖回負反饋可能在短期內給債市造成超調風險。”張偉稱,當前贖回進度可能還在中段,機構反應較為靈敏,而散戶可能贖回滯后,因而需要關注贖回壓力可能造成的債市超調。但這一波交易層面沖擊過后,債市機會更好,因而也無需過度悲觀。
不過也有觀點提及需關注利率風險。興業銀行私人銀行研究團隊認為,當前國內信貸支持政策力度較大,但部分領域基本面持續承壓。考慮到仍然低迷的房地產銷售情況,部分房企資金鏈仍然十分緊張,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信用風險仍然較高。綜上所述,維持利率債和信用債未來12個月低配判斷。
另外,興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也紛紛發聲表示應對債市回調不必慌。比如,興銀理財認為,短期來看,債券市場經過風險快速釋放,繼續調整壓力有限,已經初步具備了配置價值。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