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資管研究院研究員 唐曜華
近年來,資管產品投資者隊伍不斷壯大,其中基金投資者隊伍最為龐大,已超過7億,銀行理財投資者已接近1億。
投資者近期配置資管產品的趨勢是什么?不同類型投資者呈現出哪些不同的風險偏好和特點?
我們將結合權威部門和第三方調研數據,對資管投資者的結構特點和投資行為趨勢作出全面展現和深入分析。
銀行理財和信托降門檻“搶客”
基金由于投資門檻低等優勢,早已坐擁有龐大的投資者隊伍。據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個人股票投資者已超過1.97億,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尤其在2020年基金火爆時,基金投資者數量增長10.8%,2021年增速放慢。
信托以高凈值客戶為主,但近年來百萬門檻有所下降,投資者數量也出現了快速增長。根據中國信登信托產品登記及信托受益權定期報送等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信托產品存量投資者數量為71.70萬個,到了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產品存量投資者數量就突破了100萬;2021年末,信托產品存量投資者數量為126.14萬個,較年初增長55.35%。
同樣受益于投資門檻下降的還有銀行理財。由于理財新規出臺后,理財產品起售金額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銀行理財的隊伍。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截至2021年底為8129.90萬個,同比增長95.31%。其中,個人投資者新增3919.13萬人,同比增長94.48%;機構投資者新增48.29萬個,同比增長3倍。今年6月末銀行理財投資者數量已突破9000萬。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145.40萬個,較年初增長12.49%,同比增長49%。
在不同類型資管產品的投資者中,以銀行理財投資者的整體風險偏好最低,銀行理財產品也呈現以固收為主的投資特點,以匹配投資者偏好;基金、券商資管、信托等資管產品的投資者風險偏好均高于銀行理財。
今年投資者配置基金比例下降
近年來投資者投資行為的一大趨勢是增加權益類投資。但同時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也容易受市場波動和市場情緒影響,出現短暫的波動。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2022Q2)》,2021年三季度以前,家庭更偏向于投資偏股型基金,這可能是受到各類爆款基金的影響,自2021年三季度以后,該趨勢逐漸減弱。
去年股市的區間震蕩行情加大賺錢難度,據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發布的新一期《中國居民投資理財行為調研報告》,2021年全年實現正收益的受訪者比例為56%,較上一年度的67%有非常明顯的下降,即2021年有44%的投資者虧損或收益為0,相比上一年33%的比例明顯增加。實現高收益的投資者比例也明顯下降,2020年有34%的受訪投資者實現收益超過10%,而2021年只有21%的受訪投資者實現收益超過10%。
尤其2022年上半年股市出現大跌后,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趨于保守,在進行資產配置時大幅降低了基金的配置比例。《中國居民投資理財行為調研報告》顯示,今年投資者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為38%,相比去年的44%明顯下降。此外,房地產投資、私募基金、銀行存款的配置比例均有所下降。債券類資產(包括債券或其他固定收益類產品)、股票、另類投資(包括貴金屬、藝術品等)的配置比例有所上升。尤其是債券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上升幅度最大,由去年的15%上升到今年的21%。信托類產品的配置比例保持2%不變。
隨著5月份后股市出現回暖,投資者信心略有恢復。《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2022Q2)》顯示,今年二季度受股市回暖影響,受訪投資者對股票/基金類資產的配置意愿上升,但活期/定存類、商業保險類、貴金屬等避險資產的配置意愿指數仍然高于股票/基金類資產。
大部分居民家庭采取均衡配置,2022年第二季度均衡類(投資存款類或投資股票基金類)配置家庭的占比進一步上升至61%。存款類(僅投資存款類)配置家庭比例由37.1%下降到36.7%。偏股權類家庭占比略上升至2.4%。
銀行理財投資者品牌認同感更強
從不同資管產品的投資者特點來看,銀行理財投資者比基金投資者有更強的品牌認同感,更傾向于將理財資產放在一家機構。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截至2021年末,78.09%的投資者會將理財資產放在同一家機構中,14.42%的投資者同時持有2家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只有不到8%的投資者會選擇同時持有3家及以上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跟上一年的情況差不多。這可能跟銀行理財產品風險類別以中低風險為主有關系。
而基金投資者更傾向于同時購買多家基金公司的多只基金,據基金業協會今年1月份發布的《全國公募基金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2020年度)》,持有“5只以下”基金的投資者占42.3%,持有“5-10只”占比32.5%。另有14.4%、5.2%、5.6%的投資者選擇持有“10-15只”、“15-20只”、“20只以上”。大部分投資者持有兩家以上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截至2020年末,31.4%的投資者所持基金屬于5家及以上基金公司, 這一數字與2019年調查數據(32.7%)大致相同。持有4家、3家、2家基金公司基金的投資者分別占11.2%、25.5%、19.4%,只有12.1%的投資者僅持有1家基金公司的基金,與2019年調查數據基本接近。
即使是基金投資者,在投資基金的同時,也將大部分資產配置于銀行理財或存款,銀行理財被基金投資者當做中低風險的配置選擇之一。
《全國公募基金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2020年度)》顯示,2020年接受調查的個人投資者所投資的金融品種表現出以現金管理類為主、多樣化配置的特征,其中“銀行理財產品”和“存款”占比均超過50%,分別為53.2%、53.0%;“股票”、“非貨幣公募基金”以及“貨幣基金”占比分別為45.3%、41.8%、38.2%;“債券”、“保險產品”占比在10%-20%之間;“私募證券基金”、“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私募股權基金”以及“信托產品”等其他,占比均低于10%。
銀行理財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
本就保守的銀行理財投資者自2021年以來風險偏好進一步降低,并且對流動性的要求更高。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投資者分布方面,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中,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最多,占比為34.89%。與上年同期相比,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占比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3.08和2.59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的比例進一步增加到35.51%。而平衡型和進取型投資者占比則持續下降。
銀行理財投資者在產品選擇方面的風險偏好也在下降。近年來銀行通過發行低風險產品、降低起售門檻等方式,逐漸吸引更多有保守投資需求的投資者進入,保守型投資者隊伍擴大,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最受銀行理財投資者歡迎。
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截至 2021年底,投資者仍主要持有風險等級為一級(低)風險和二級(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占比分別為40.90%和49.14%,合計占比相較于上年同期提高3.12個百分點。持有一級(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占比相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58個百分點,但平均持有金額卻最少。
尤其今年上半年經歷“破凈”波動后,投資者風險偏好進一步下降,今年6月末持有一級(低)風險產品的投資者數量占比進一步增加,較年初增加4.94個百分點,占比達到45.84%。持有一級(低)風險和二級(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占比合計接近92%。
流動性更高、隨時可申購贖回的理財產品最受銀行理財投資者歡迎。截至2021年底,從投資者數量上來看,T+0產品受眾較廣(投資者數量占比54.23%),且較去年同期增加較多(占比增加約16個百分點);從平均持有金額上看,中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則更占優勢,期限為1年以上產品的投資者平均持有金額約為T+0產品的2倍。
開放式產品頗受銀行理財投資者歡迎,截至2021年底,隨著銀行理財逐步往凈值型產品轉型,凈值型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占比達到99.06%,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個百分點。其中,持有開放式凈值型產品的投資者數量最多,占比為86.16%。
選擇股票基金的投資者越來越多
2020年基金爆火后投資者的目光逐步轉向資本市場。基金投資者隊伍快速壯大,公募基金規模由2019年末的14.77萬億,快速膨脹至2021年12月末的25.56萬億。爆款基金、明星基金經理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入場,權益類資產在居民大類資產配置中的比重不斷提升。
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發布的2019-2022年度《公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者保護狀況評價報告》,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為投資者最青睞的3類基金,在受調查的投資中,尤其持有股票型基金(不含指數基金)的占比逐年提高,從2019年的46.21%提高到2021年的67.2%,持有混合型基金的比例在2020年大幅提高了近19個百分點到54.2%,但2021年占比有所回落。此外持有ETF基金的比例在2020年出現大幅上升,2021年也有所回落。
持有避險策略基金的比例則明顯回落。2019年投資者持避險策略基金比例達23.46%,可能跟2018年經歷下跌后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有關,而隨著2020年上證指數震蕩向上,投資者避險情緒出現了緩和,風險偏好上升。投資者持有避險策略基金的比例2020年下降至6.3%,2021年進一步下降至3.6%。
基金投資者越來越傾向于持有基金更長時間。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發布的2019-2022年度《公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者保護狀況評價報告》,持有公募基金平均時長在1年以下的比例由2019年的27.46%,下降到2021年的17.5%,持有時長在1-3年的投資者占比由33.18%上升到37.9%,為投資者選擇最多的投資時長。持有時長在3年以上的投資者比例總體上呈現增加的趨勢,從2019年的39.36%增加到2020年的47.3%,隨后回落至44.6%。
隨著持有時長的增加,基民的投資經驗也隨之增長,擁有3年以上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比例由2020年的72.4%增加至2021年的76.36%,投資經驗在1年以下以及1-3年的投資者比例均有所減少。
從投資者的年齡段分布來看,據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全國公募基金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2020 年度)》顯示,30-45 歲的個人投資者占比最高,達到38.8%;30歲以下和45-60歲的人群占比均在四分之一以上,比例分別為27.7%和25.8%。60歲以上的個人投資者占比為 7.7%。相比2019年調查數據,30歲以下投資者比例下降,45-60歲投資者比例上升,主力人群30-45歲投資者的比例則大致保持不變。
由于基金投資高、風險高、收益高等特點,基金投資者的金融投資金額普遍占家庭年收入比重不高。據基金業協會調查,2020年度接受調查的投資者中,81.3%的投資者金融投資金額占家庭年收入比重不超過一半。其中,投資金額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10%以下的投資者占比 18.0%,比重介于10%-30%的投資者占35.6%,比重介于30%-50%的投資者占27.7%。與2019年相比,投資金額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在 50%以下的投資者占比由75.4%上升至81.3%,上升了5.9個百分點。
總體來說,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更加趨于理性,《中國居民投資理財行為調研報告》顯示,投資者對明星基金經理的關注程度顯著下降,關注比例由去年的24%下降至14%。投資者對基金歷史收益的關注也有所下降,由56%降至53%。可能是受到市場風格切換后明星基金經理“翻車”事件影響的結果。
(統籌:馬春園)
(作者:唐曜華 )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