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2022,信念如磐,奮楫前行。新浪財經推出《金融新未來》年度專題,專題包含“財富未來”、“普惠前行”、“數字新局”、“發展之路”四大篇章,回顧奮進路,展望新征途。
本文由新浪財經、A智慧保聯合出品
文丨智慧君
在“中國保險”這十年系列專題的上兩篇文章中,我們主要梳理了過去十年來,保險業助力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支持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的心路歷程。
實際上,這僅僅是保險業服務國家戰略的一個側影。
近年來,在助力鄉村振興、雙碳目標,支持實體經濟等一系列國家大政方針和重大戰略中,保險業也積極扮演著“助推器”的角色,并留下了累累碩果。
農業是強國之基,立國之本。十八大以來,我國把解決好“三農”問題視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保險隨之成為支持“三農”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工具。
從近十年發展情況看,農險保費規模實現快速擴充。數據顯示,農業保險原保費收入已從2012年末的241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的976億元,增幅超過3倍。在此過程中,我國農險的保費規模也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險市場。
農險保費規模的快速擴增,離不開中央及地方財政補貼的大力支持。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財政撥付農險保費補貼達333.45億元,較2015年的145億元,增長近1.3倍。據平安證券研究報告統計,當前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農險保費補貼比例基本已穩定在75%左右。
從創新發展層面看,近年來,國家正在持續強化農險“擴面、提標、增品”。2018年,為推動農險實現“直接物化成本+地租成本+勞動力成本”的保障全覆蓋,我國在內蒙古、遼寧、安徽等6個省市率先展開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2019年,財政部、銀保監會等四部委又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到2022年,我國三大主糧作物保險覆蓋率應達到70%以上,其中收入保險成為重要險種,農險深度達到1%。
緊接著,2021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下發文件,宣布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實施范圍至13個糧食主產省份。2022年,銀保監會發文再度提及,保險機構要落實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并探索開展糖料蔗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大力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等。
值得一提的是,為給予農戶、農企更多元的風險解決方案,很多保險機構也在開展農險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保險+期貨”模式。此外,部分險企還通過保證保險業務,為地方農業提供增信支持。而為了與現代化農業發展步調相匹配,農險業務的科技應用水平也在持續提升,財險公司紛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賦能農險,實現從承保到理賠的全流程線上化處理,推動農險業務降本增效。
基于我國對農業的高度重視,以及鄉村振興、糧食安全戰略的相繼提出,專業人士也對農險發展潛力抱以樂觀預期,《科技助力農險高質量發展白皮書(2022)》中就預測,2025年,農險保費規模將超責任險,成為僅次于健康險的財險公司非車險第二大險種。
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服務“雙碳”戰略也成為保險業又一重大使命,而發展綠色保險便成為核心抓手。
事實上,綠色保險這一概念并非近兩年才提出,早在2016年原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就提及,“配合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加快發展綠色保險,完善配套產品的研發”。
為了推動“雙碳”目標盡快實現,2021年,銀保監會將發展綠色保險作為當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落眼至今年,監管又將發展綠色金融上升至銀行保險機構的經營戰略層面。2022年6月,銀保監會在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中明確,銀行保險機構董事會應確定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審批高管層制定的綠色金融目標及報告,指定專委會負責綠色金融工作,監督并評估機構戰略執行情況等。
從當前綠色保險發展情況看,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統計,2018-2020年,我國綠色保險保額累計達45.03萬億元。其中,2020年,我國綠色保險保額達到18.33萬億元,較2018年增加6.3萬億元,年均增長23.43%。理賠方面,2020年,綠色保險賠付金額213.57億元,較2018年增加84.78億元,年均增長28.77%。
除豐富綠色保險供給,提升保障力度外,近年來,保險業還在綠色投資領域充分發揮險資長期資金優勢。據統計,保險資金用于綠色投資的存量金額已從2018年的3954億元,增至2020年的5615億元,年均增長達19.17%。
從具體實踐上看,頭部險企無論在綠色保險還是綠色投資方面,都已走在市場前列。如截至2021年,中國人壽累計綠色投資規模超3000億元,新增綠色投資規模500億元;截至2021年,中國人保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綠色低碳領域,提供風險保障超過23萬億元;截至2021年,中國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2245.8億元,該年度發展環境類可持續保險保費收入為445.69億元;截至2021年末,中國太保綠色投資金額約233億元。
不難看出,在服務國家“雙碳”目標方面,保險業正在從資產、負債兩端雙向發力。放眼未來,隨著后續監管配套政策的持續完善以及行業數據庫的建立,保險業在綠色保險產品供給和投資力度上也將不斷提升。
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保險作為社會的“穩定器”與經濟的“助推器”,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有著天然的職責。
十八大以來,保險監管層面也本著“放管服”的原則,積極引導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體來看:
2014年
國務院“新國十條”: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
2017年4月
原保監會下發《關于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積極發揮險資融通和引導作用。
2020年
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提出通過“負面清單+正面引導”機制,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2021年11月
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險資投資公募REITs。
2021年12月
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范性文件的通知》:放寬了險資對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的限制。
2022年4月
銀保監會、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險資參與重大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新型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2022年7月
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鼓勵險資通過多種形式為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基于一系列暖風政策的落地,險資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不斷增強。
日前,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022年6月末,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已達24.46萬億元。另據今年年初銀保監會召開的相關會議指出,截至2021年11月末,保險資金通過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融資20.4萬億元。
當然,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僅限于投資端,在風險保障方面,保險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專業優勢。
如在支持外貿企業發展方面,出口信用保險持續“保駕護航”。有數據顯示,僅2021年,中國信保全年承保金額就超過8300億美元,同比增17.9%;在支持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方面,有企責險、安責險、雇主責任險等發揮風險分散作用;為更好支持科技、高端制造企業發展,我國也在大力推廣科技保險。日前,銀保監會與上海市政府聯合發文,表示將在臨港新片區建設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
可以看到,無論是風險保障還是險資運用方面,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式和途徑都在逐步拓寬。當然,從保險機構自身經營層面看,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投資優質有潛力的企業股權,也有利于險企負債端的穩健經營,夯實償付能力。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