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妍 出品 |消費金融頻道
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雄)自從2019年延遲上市以后,似乎并沒有放棄繼續上市的想法,目前傳出消息正在準備第二次赴美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催收從業公司雖然很多,業績不錯的也不少,但能夠沖刺資本市場的還沒有,除苦等多年仍然是新三板待掛牌的上海一諾銀華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目前只有永雄還有可能躋身上市公司行列。
傳二次沖刺美股
多家媒體消息顯示,永雄正在準備第二次赴美上市,并且已經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不過‘消費金融頻道’還未在美國證監會官網上查到該申請文件。
可以肯定的是,從新三板到美股,雖然經歷多次上市折戟,永雄至今還未放棄上市的想法,并且有望迎來為催收行業第一股。
今年9月,永雄發生股權變更,新增5名股東,其中一家占股1.28%名為EP NEXT CHINA FUND I,LLC的美國公司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IPO申報前引入新股東是擬上市企業一種常見的做法,赴美上市的很多中國公司會引入美國股東,目的就是能夠更方便更快地完成上市。
此外,永雄還新增了代國宏作為境外股東發起人的境內法律文件送達接受人備案,業界猜測種種舉動都是永雄在為赴美上市鋪路。
此前永雄就有過一次赴美上市的經歷,甚至當時上市僅差臨門一腳。
資料顯示,2019年永雄在向美國遞交上市申請并通過后,本應該在當年11月20日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為“YXR”。
不過在20日當天,永雄決定因需要向SEC提供補充資料且來不及收到回復,故將上市日期順延一天。而在21日早上,永雄決定再次推遲掛牌日期,此后,永雄申請撤回了IPO申請,上市計劃被無限期擱淺。
在IPO招股書中,永雄公布了當時的業績情況。截至2019年6月30日,永雄在全國29個城市的34個運營中心有10915名全職催收人員,手握高達400多億的待催和35.3%以上的傭金率,五大國有銀行及七成大型商業銀行均為其客戶,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最大催收公司。
在永雄撤回IPO后,有消息稱,永雄會在2021年合適的窗口期再次申請IPO,但整個2021年永雄并未傳出上市動作。
不過永雄主要控制人譚曼卻在多個場合暢想過上市之后的一系列做法,可見永雄再次申請上市只是時間問題,作為中國最大的催收公司,永雄也有上市的實力。
工商信息變動頻繁
此前永雄未能乘勝追擊再次上市,除了監管趨嚴、催收寒冬的到來等原因外,其內部不斷變動也是原因之一。
今年1月,永雄近期發生工商變更,股東上海珩雄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退出。上海珩雄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雖是永雄最小股東,但它背后代表的是中平資本,撤資的行為被業界認為是資本市場不看好催收行業。
中平資本于2019年投資了永雄,在永雄集團向SEC遞交招股書前,譚曼和相關人員與中平資本訂立了股份買賣協議,中平資本或關聯公司愿意以3億元的價格從譚曼手中購買200萬股普通股股份,當時市場猜測譚曼急于在上市前夕套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2日董事王開國和監事李振宇先后從湖南永雄卸任。資料顯示,王開國曾擔任海通證券董事長,曾被譽為中國證券界“南北兩王”之一。2019年1月,譚曼和相關人員轉讓200萬股,引入中平資本及其附屬公司,中平資本的董事長正是王開國。
張化橋也曾是頗有知名度的券商分析師,資料顯示。張華橋擔任過瑞銀中國區副總經理,還擔任包括復興國際在內的6家H股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中國支付通非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
在沒了上海珩雄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這位股東之后,永雄的股權更加集中在譚曼與其妻子周小芳手中,少了其他資本的參與,永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家族企業。
今年4月周小芳退出了湖南永雄的股東行列,長沙永雄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為湖南永雄的第三位股東,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周小芳和譚曼分別持股30%和70%。
9月,永雄新增5名股東,其中長沙良哲企業管理合伙企業、長沙恒聰企業管理合伙企業、長沙創尚企業管理合伙企業和長沙標賢企業管理合伙企業4家公司均在今年8月5日同一天注冊,并且周小芳都是實際控制人和受益人,另外一家EP NEXT CHINA FUND I,LLC顯示為美國公司。
與此同時,永雄還進行了大規模增資,注冊資本由6000萬增加到7493.5369萬元,增資比例達24.89%。
多次調整之后,作為目前永雄實際控制人的譚曼最終受益股權比例也在不斷調整,從頂峰時最終受益股權高95.8%到現在的76.7%。
上市好處和壓力并存
作為超前消費觀念盛行的美國,其催收行業也十分發達,在銀行等金融機構核銷逾期用戶后,這些債務就會被賣給催收公司,或者買債公司進行催收,債務可以在催收公司中多次買賣。
目前,PraGroup和Encore capita兩家催收公司已經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美國成為少有催收公司能上市的國家,這或許是永雄選擇赴美上市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的催收公司更加合規,資料顯示2010年5萬多人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投訴,遭到職業催收公司的嚴重騷擾。另外,有1.8萬人稱催收公司使用過侮辱和攻擊性語言,4000多名消費者投訴【進入黑貓投訴】他們遭遇了催收公司的暴力威脅。目前,美國約有2000多家催收公司,部分公司員工超過1000人,普遍存在軟暴力催收現象。
上市對于催收公司好處很多,不僅能夠提升品牌背書,獲取更多關注度,在業務擴張以及融資渠道上也能夠比其他的公司更有優勢,不過與此同時催收公司也要對自身的展業進行公開,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監管壓力。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