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公告稱,11月8日起調整基金定投業務規則,在基金定投扣款時增加風險等級匹配判斷。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發布類似公告,在基金定投扣款時增加風險等級匹配判斷、公開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及動態評估規則等,加強基金代銷渠道風險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相關舉措是落實監管層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的體現,后續相關規則料持續完善。
● 本報記者 陳露 見習記者 張佳琳
調整基金定投業務規則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在發力基金代銷業務的同時,不少銀行持續優化風險管理能力,調整了基金定投業務規則。
日前,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于11月8日起調整基金定投業務規則,在基金定投扣款時增加風險等級匹配判斷,若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已失效或與擬定投的產品風險等級不匹配,該行系統將不會進行扣款,直至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恢復有效且與擬定投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匹配。單筆定投委托連續3次扣款失敗,則該筆定投委托失效。
興業銀行北京西城區某支行一名理財經理解釋,“在定投扣款時,如果客戶的風險等級變低,此前會對客戶進行風險提示,但不影響扣款。規則調整之后,如果在定投期間,客戶的風險等級與產品的風險等級不匹配,或風險評估結果失效,系統將無法繼續扣款。”
此前,交通銀行也發布公告稱,自9月5日起,在基金定投扣款、交通銀行“快溢通”自動轉入扣款發起時增加風險等級判斷,若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有效期屆滿或與擬購買的產品風險等級不匹配,該行系統將不會進行扣款。
除調整基金定投業務規則之外,也有銀行從產品的角度對基金代銷業務進行風險管理。今年6月,農業銀行發布關于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及動態評估規則的公告。公告表示,該行將持續開展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相關調整信息將通過掌銀小信封、短信等方式向投資者推送。中國銀行也于今年1月發布過類似公告,表示將持續開展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
相關規則料持續完善
對于調整基金定投業務規則及動態評估基金風險等級的原因,多家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此舉是為了落實監管層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要求,保護投資者權益,后續有可能繼續對相關規則進行完善。
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不同銀行的措施略有不一。
若投資者定投高于個人風險等級的基金,興業銀行App頁面會彈出“風險等級不匹配”的提示,投資者無法進行購買確認操作。建設銀行也類似,提示投資者如需繼續交易,需要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一位投資者向記者表示:“這一做法對‘小白’投資者有一定好處,能夠避免自己購買超出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水平的基金,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也有部分銀行未通過風險等級匹配來限制投資者購買產品。比如,有國有銀行、股份行的手機App顯示,若投資者定投高于個人風險等級的基金,在扣款時會彈出風險提示及高風險產品定投確認書,簽署確認書后即可繼續購買。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在銷售基金等理財產品時,應遵循風險匹配和審慎合規原則,有效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求,提高客戶的投資體驗。
根據央行、銀保監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金融機構發行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堅持“了解產品”和“了解客戶”的經營理念,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向投資者銷售與其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相適應的資產管理產品。
在具體的操作上,業內人士建議,銀行可加強對金融科技的應用,更加準確有效地識別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提升代銷產品風險管理的把控能力。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