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這十年】金融改革亮十年成績單,保險業拿下多少分?丨金融新未來

【中國保險這十年】金融改革亮十年成績單,保險業拿下多少分?丨金融新未來
2022年07月12日 11:26 新浪財經

  刊首語:2022,信念如磐,奮楫前行。新浪財經推出《金融新未來》年度專題,專題包含“財富未來”、“普惠前行”、“數字新局”、“發展之路”四大篇章,回顧奮進路,展望新征途。

  本文由新浪財經、A智慧保聯合出品

  文丨智慧君

  6月23日下午,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外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等監管領導出席,并圍繞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

  十年間,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超10%;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實現雙位數增長;股票市場規模增長超兩倍,債券市場規模增長超四倍,兩大市場均位居全球第二;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證券超2萬億美元。

  透過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的一組組數據,一幅關于中國金融業十年改革發展的全圖景呈現在大家眼前。

  作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保險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又是如何保障國計民生、助推國家戰略穩步實施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國金融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十年?!毙侣劙l布會伊始,作為首位發言者的陳雨露如是感嘆道。

  陳雨露介紹稱,這十年,我國通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研判國內外復雜多變的金融形勢、發揮貨幣政策總量調節和結構性調節的雙重功能,前瞻性強化跨周期調節,有效應對了世紀疫情等內外部沖擊。

  十年里,監管部門選擇堅持管住貨幣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守好老百姓的錢袋子。2012年以來,M2年均增速達10.8%,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

  此外,十年間, 我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綠色貸款、綠色債券余額位居世界前列,牽頭制定了綠色金融國際規則和標準;堅持創新驅動,高新技術制造行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較十年前增加近7倍;強化金融普惠共享,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已超20萬億元,支持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超5000萬戶。

  十年間,金融業大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力度,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比十年前增加了2.4倍,同時金融業通過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把好準入關口;人民幣國際地位持續提升,成功加入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躋身第三大籃子貨幣,權重從最初的10.92%提升至12.28%。

  十年來,金融發展與安全實現良好統籌,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十年來,我國金融業不斷強化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逐步構建。

  重頭戲來了!作為以風險管理見長,在國民經濟多個領域均可發揮重大保障作用的保險業,在過去十年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哪些是監管眼中格外值得稱贊的KPI?對此,肖遠企總結道:

  過去十年來,我國保險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保險業總資產已經從2012年底的7.4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同時,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的總資本也已從2012年底的9.5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底的32.4萬億元。

  此外,我國保險深度已經從最初的2.98%上升至3.93%,提升了0.95個百分點;保險密度從1144元/人上升至3179元/人,也就是說,十年增長了近1.78倍。

  在風險保障作用方面,保險業積極參與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自2012年大病保險制度建設以來,已覆蓋我國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范圍也已近1.5億人。

  在服務三農發展、支持鄉村振興方面,農業保險充分發揮保駕護航作用。其中,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0.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4萬億元,增幅近3.9倍。與此同時,保險資源配置不斷向縣域和鄉村延伸,目前平均縣域保險機構已達15.8家。

  與此同時,商業保險機構深度參與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并取得顯著進展。當前,專屬商業養老險的試點范圍已擴大至全國,截至今年5月末,專屬養老保險保單件數15.7萬件,保費規模15.7億元。

  保險業還在更多領域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如已為超33億劑次的新冠疫苗接種提供了保險保障,環責險也覆蓋了20多個高環境風險行業,科技保險正在有力支持創新發展,巨災保險等也為災后重建、產業企業恢復生產提供了很重要風險保障。

  在深化改革開放方面,數據顯示,2021年,在華外資保險機構資本十年間增長了1.3倍,資產增長了6倍,為激活我國保險業市場,推動行業成熟化發展起到了較大作用。

  當然,在嚴監管的環境下,我國保險業監管能力也逐步提高,多種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得到嚴厲整治;常態化開展了保險機構股權和關聯交易的治理,重點打擊掏空金融機構的違法股東和高管,為保險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為扭轉金融資產脫實向虛,過去五年來,我國保險業總資產也保持在合理增速,年均增速為11.4%,低于同期信貸投放與債券投資的年均增速。

  回顧我國金融業過去十年發展成就,肖遠企用了“舉世矚目”四個字來形容。

  對于銀行業取得的跨越式發展,肖遠企介紹道,過去十年,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模式逐步形成。十年間,銀行貸款與債券投資的年均增速分別為13.1%和14.7%,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貸款增速方面,我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與普惠型涉農貸款的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遠遠高于貸款平均增速;我國人均銀行賬戶約9.5個,體現出普惠金融的覆蓋范圍和可及性明顯提高。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成果方面,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峰值已壓降約25萬億元;不良資產的處置能力顯著提升,過去十年累計消化不良資產達16萬億元;與此同時,一系列金融違法與腐敗行為也受到嚴厲懲治。

  銀行業改革方面,過去十年,我國深化中小銀行農信社改革;大力發展養老第三支柱,截至2022年5月末,養老理財產品的認購金額已超600億元;十年來,我國推出50余項銀行保險開放政策;2021年,在華外資銀行資產和資本均較十年前增長超50%,吸引一批專業性強的銀行業機構積極參與到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中來。

  此外,十年間,嚴監管的氛圍基本形成。我國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規章70余部,使得依法監管的有效性明顯提高。同時,通過嚴厲處罰銀行保險機構及相關責任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公開五批124個違法違規股東,推進金融腐敗懲治與金融風險防范,來守好金融風險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強化基礎制度建設,我國資本市場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對此,李超介紹稱,十年間,我國股票市場規模增長達238.9%,債券市場規模增長達444.3%,兩個市場均位列全球第二地位。其中,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超過2億。

  這十年,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廣度深度正在擴展。通過推出新三板、科創板、設立北交所等健全多層次市場體系;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適配性明顯增強,股債融資累計達到55萬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成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重要渠道,期貨期權品種覆蓋到國民經濟的主要領域。

  這十年,我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基礎制度更加成熟,實現了核準制向注冊制的跨越,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得到完善。

  這十年,市場主體邁向高質量發展,實體上市公司的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由十年前的23%增長至當前的接近50%;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總資產增長5.5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增長了8倍,實力顯著增強。

  這十年,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行業機構外資持股比例全面放開,啟動滬倫通、滬深港通,A股納入到國際知名指數且不斷提升比重,外資連續多年保持凈流入狀態。

  這十年,資本市場“四梁八柱”法律體系基本建成。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實施,“零容忍”執法威懾力顯著增強;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升,經受住了各種超預期事件的沖擊,主要指數穩中有升。

  作為我國金融改革開放和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過去十年,外匯市場也向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格局邁進。

  對于過去十年來,我國外匯市場改革發展取得的重要成績,王春英介紹道,一是國際收支實現基本平衡,發展更加穩健。經常賬戶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保持在一定合理區間;投融資和跨境貿易市場更加活躍;人民幣匯率彈性提升,較好發揮了國際收支調節的自動穩定器功能。

  二是資本項目開放得到穩步推進,可實現較高水平的可兌換,境內居民配置境外資產渠道拓寬,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證券資金已超2萬億美元。

  三是投融資和跨境貿易更加便利,跨境投融資等資本項目的手續得到不斷簡化,科技賦能效果明顯,個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多樣化的外匯需求,獲得了更好滿足。

  四是不斷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效的外匯市場,為管理匯率風險和高效配置外匯資源創造了較佳條件。當前,外匯市場可交易貨幣種類已超40種,交易品種也覆蓋了國際主流的外匯交易產品,十八大以來交易量已增3倍,2021年交易量達36.9萬億美元。

  五是外匯儲備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安全與流動性兼備。今年5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超過3.1萬億美元,連續17年穩居全球第一,發揮了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穩定器”和“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暢想下個十年,保險業向何處去?

  正所謂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比起過去十年金融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行業更關心的是,展望下一個十年,在監管的指引下,金融業,特別是保險業又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展?

  對此,肖遠企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以下四點,我們不妨暢想一下:

  一是不斷優化金融結構體系。

  事實上對于優化金融結構體系的表述,監管已提到不止一次。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撰寫的《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一文中就強調,新時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對金融體系及資源配置功能提出了較高要求。而金融體系的結構優化,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易綱認為,須穩住宏觀杠桿率,通過改革開放舉措發展直接融資。只有發展好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才能有效減少市場對銀行債權融資的過度依賴,從而保證在穩住杠桿率的同時,保持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減。

  由此不難預見,未來保險資金也會加大力度發展股權投資,積極承擔社會經濟發展助推器的角色,通過股權投資方式,將長期資金重點投向基礎設施、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等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領域,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二是繼續深化銀行保險機構改革,加強公司治理建設。

  肖遠企指出,下一步特別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城商行改革以及保險營銷體制改革。

  眾所周知,2022年4月,銀保監會最新下發了《人身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最具看點的是文件明確,險企應根據人身險產品的不同類型、復雜程度與風險水平,對人身險產品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根據銷售人員的分級結果以及保險產品的分級分類情況,對銷售人員可銷售的產品進行差異化授權。

  盡管人身險銷售新規尚處在征求意見階段,但可以預見的是,監管推動保險營銷體制改革工作,已是板上釘釘、大勢所趨。

  三是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重點提升銀行保險機構內生風險防控能力。

  提升內生風險防控能力的背后,實則是不能僅依賴被動的監管處罰、監督機制,而是需要從強化公司治理能力、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等多方面著手。譬如從強化保險機構董監高的問責機制、完善業務發展激勵機制,提升主動識別風險能力等方面,提升風險防控的“軟實力”。

  四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監管制度體系。

  肖遠企指出,下一步應做到所有金融活動都納入到監管范疇,并建立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鏈條、全方位監管機制安排。

  這或也意味著,未來保險業的監管環境只會更嚴、更全面,經營主體想要通過“監管套利”或制度漏洞謀取利益,已不似過往那般容易。

  肖遠企著重強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將是金融業永恒主題,后續銀保監會將按照穩定大局、分類施策、統籌協調、精準拆彈的方針,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關系,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相關專題: 金融新未來專題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10 矩陣股份 301365 34.72
  • 11-10 銳捷網絡 301165 32.38
  • 11-09 云中馬 603130 19.72
  • 11-09 鼎泰高科 301377 22.88
  • 11-09 天元寵物 301335 49.9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