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5年中國可生物降解塑料產量將達到400萬到600萬噸,整個市場規模將近700億元。
升級版“限塑令”于新年第一天正式落地。
元旦假期,在上海浦東的一個連鎖商店,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曾經的PE塑料袋已經全部由可降解和無紡布購物袋替換,大部分進店的消費者都將物品放進了隨身攜帶的背包中,只有少量顧客由于購買的物件過大而選擇購買購物袋。
作為曾經便利的發明,塑料如今卻為全球帶來了明顯的負外部效應,但也因此給生物降解材料帶來發展機遇。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生物降解材料有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2025年中國可生物降解塑料產量將達到400萬到600萬噸,整個市場規模將近700億元。
雖然市場可期,但在當下升級版“限塑令”落地初期,塑料企業轉型仍面臨原材料短缺、漲價等問題。
可降解材料市場可期
2019年,中國塑料制品產量高達8184萬噸,全球占比較高,而生物降解塑料消費量僅為52萬噸。
事實上,為了減少塑料排放,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早在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限塑令”。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新版限塑令指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去年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但是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1月13日,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出臺了實施新版限塑令的措施文件。
比如,2020年2月10日,海南省率先發布了《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這也是新版“限塑令”之后,國內首部針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法規。近期,海南省又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實施方案》提出7個方面21項重點工作任務。
上海在2020年9月印發《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商場、超市、藥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違者將依法進行查處。
浙江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則明確,以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為重點,將分步驟、分領域禁止、限制使用相關塑料制品。
河南省《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提到,到2020年底,鄭州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奶茶店提供的可降解吸管 金葉子/攝
密集發布的限塑措施讓可降解行業看到了發展機遇。
資料顯示,環境降解塑料的降解過程主要涉及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化學降解,這三種主要降解過程相互間具有增效、協同和連貫作用。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經營范圍含“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學降解、可降解”,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可降解相關企業近8400家。
近十年來,我國可降解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年度注冊數量與增速呈穩定上漲趨勢。截至目前,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2020年新增可降解相關企業近2300家,同比增長38%。地域分布上看,我國可降解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有近5000家相關企業,占全國近6成,廣東省以超670家相關企業位居第二位,安徽省和山東省均有超過300家相關企業。
國家食品接觸材料檢測重點實驗室(廣東)主任鐘懷寧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限塑政策的強力推進,生物降解塑料原材料市場暫時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情況。但國內企業已在加緊研發、布局及投產生物降解塑料,特別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國內宣布注資投產的可降解生物項目產能約在450萬噸,已完成前期工作的約有100萬噸,且聚乳酸行業正在努力突破核心的丙交酯合成技術。因此,國內現有的生物降解塑料產能可能會短時間不足,但隨著政策的逐步推進,在3~4年內應該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企業轉型有哪些問題
盡管“限塑令”帶來的市場機遇可期,但在目前利潤較低的情況下,物料企業該如何轉型?
有著“塑料之鄉”的安徽省安慶桐城,塑料袋產量占全國市場的一半以上,面對升級版“限塑令”,當地企業有不少擔憂的地方。
“我們廠每年傳統的PE塑料袋產值大約在1000萬元。”桐城市一家中小規模的塑料包裝企業負責人戴先生告訴記者,公司所在的華東塑料城,有數千家規模不一的塑料企業。
戴先生從事塑料生產行業12年,公司共有17個人,主要生產的是PE材質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也是新“限塑令”下重點限制的塑料制品。不過,由于低線城市仍然有大量塑料袋的需求,他們廠目前還在維持PE塑料袋的生產。
“轉產是必然的,塑料城的企業都在轉產。我們今年(到農歷春節)還有一部分原材料沒做完,待最后這批原料做完后,就開始轉產可降解塑料袋,2021年PE和可降解的比例對半分。” 戴先生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于塑料行業入局企業眾多,行業利潤早已變得微薄,“這行利潤率有12%可能就是天花板了,一般來說利潤只有7%左右,能維持這個利潤已經算是很好了。”
在新一輪“限塑令”下,他最憂心的還是原材料的問題,比如聚乳酸。
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是以玉米、甘蔗等作物為原料,經過一系列復雜工藝生產而成,也是目前可降解塑料袋、吸管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戴先生告訴記者,聚乳酸原材料一噸售價在1.9萬~2.1萬元之間,而以前PE材料是八、九千元一噸。“生產聚乳酸塑料袋,不管是設備還是生產環節,和之前做PE塑料袋差別不大,經過磨合產能應該很快能跟上,之后轉產壓力最大的還是原材料的問題。原材料盤子只有那么大,如果入局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業一多,有點怕聚乳酸會出現像年初熔噴布漲價的情況。”
他還表示,由于廠里的塑料袋主要是供給奶茶店,不管是PE還是轉產可降解塑料袋,營收應該還算過得去,“商場、超市如果都用可降解塑料袋,因為商品的價格較高,消費者還比較能接受,最難熬的是那種小商店和菜市場,商品價格本來就低。”。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經營范圍含“聚乳酸”,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聚乳酸相關企業近200家。截至目前,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2020年新增聚乳酸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約48家,同比增長近129%。
鐘懷寧告訴記者,現階段看,由于供需關系緊張,目前聚乳酸的價位居高不下,而我國下游的塑料制造業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所以會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通過市場機制作用,上游產能擴大帶來的規模化效應和成本下降,整體行業會逐步進入有序規范的狀態。”
對于產業鏈上的企業,他建議,上游企業可進一步開發與利用綠色資源,契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如現在利用秸稈等纖維素(非食品性碳源)來合成可降解生物高分子。而中下游企業,可以做好生物降解材料的品質管控,確保符合生物降解性能要求,并提升產業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另外還可以加強公共教育,促進消費者正確認識和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同時提高可降解材料的高附加值,如開發高性能、可用于精加工的可降解材料。
針對限塑令,各家企業也開始行動。
星巴克中國告訴記者,從2019年4月開始,在部分城市的門店試點停止提供塑料吸管,用直飲杯蓋和紙吸管來替代。到2019年年底,星巴克中國門店已經100%完成了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換。每年大約可以減少200噸塑料的使用。
盒馬鮮生也對記者表示,在頒布限塑令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武漢、西安等門店,盒馬自2021年1月1日起,更換為可降解購物袋、環保無紡布袋、紙袋等;一次性吸管和門店使用餐具,也全部更換為可降解材質或者可循環使用材質。
責任編輯:陳修龍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