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 陶然
新浪財經訊 “我的專注點是拓展能力圈,在能力圈內做好自己的事情。” 海富通基金公募權益投資部總監周雪軍如是說,“經常干能力圈范圍外的事情,那肯定是做不出阿爾法的。現在大家也越來越知道,需要專注到優勢領域中,把眼光放長遠點” 。而他從業十余年來,一直在不斷拓展能力圈,爭取給投資者更好的回報。
投資方面,周雪軍認為,應慎做倉位高低變動,做好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向判斷,再結合自下而上的個股挖掘,在優勢領域做出業績。對于市場,他表示更看重三個因素,第一是企業盈利情況,第二是無風險利率,第三是風險偏好。行業上,周雪軍偏好大消費、大金融板塊,他也認為科技類行業未來是向好的,看好科創板出來后的很多優秀科技標的。
周雪軍,碩士,曾就職于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2月加入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公募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現任公募權益投資部總監。2015年6月起任海富通收益增長混合基金經理。2016年4月起兼任海富通改革驅動混合基金經理。2018年11月起兼任海富通中小盤混合基金經理。2018年12月起兼任海富通滬港深混合基金經理。
投資篇:專注優勢領域并拓展能力圈 慎做倉位高低變動
周雪軍有著自己的投資體系,專注做好自己能力圈中的事。他偏向自上而下選股,認為通過倉位變動來實現超額收益較難實現,而兩次難忘的經歷也幫助他完善和拓展了自己的投資邊際。
靈活配置型基金如何操作——我們做靈活配置型基金,但倉位上我們不會有大幅波動。我們和做基金研究的專家們交流,也是這種感覺。大家普遍認為,基金經理做倉位選擇很難,或者說通過頻繁的建倉加倉來獲取長期收益是很難的,在倉位上要擇時很難。你可以做對一次、兩次,但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后果。
從產品設計上來講,靈活配置是一個工具,但這個工具要慎用。因為從長期看,你很可能加著加著就加到高位上了,減著減著就減在最低點了。所以靈活配置型基金比較普遍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常年在80左右,遇到極端情況做一些增減,類似于偏股型產品;另一種就是常年在20的倉位左右,買50-60的債券,做低風險運營的產品。
當然倉位調整是具有靈活度優勢的,比如我某段時間想要做大的調倉,那可能會慢慢降低倉位,轉換到看好的方向上去。這種倉位選擇也不可能減很多,減10-20個點就差不多了。
投資體系——我覺得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并盡量完善和拓展,才能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第二點,我還是偏自上而下的投資風格方式,做方向把控,爭取相對收益。第三點,我的風險偏好不會特別高,相對會分散一些,控制住風險。總結下來是比較明確的是這三點。
之前也提到過兩次痛苦經歷,那其實都是在拓展能力圈。一開始研究大金融和周期品,第一次13年是拓展到成長類投資,第二次17年是拓展到泛消費領域的投資。到現在為止能力圈越來越寬,短板也不是很明顯了。下一步是進一步細化,與投研團隊配合,持續地把行業和個股篩選做得更精準。
為何產品規模下降——海富通改革驅動16年業績比較好,所以申購資金比較多,17年業績排名是中等偏上一點,沒有那么突出。有些投資者判斷未來風格可能會偏向于別的方向,所以他們就會有一些贖回的動作,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覺得只要我們產品在同類里面持續做的比較好,就可以。大家通過定期報告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海富通改革驅動的規模又逐漸上來了。
所以規模變動的因素很多,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當然對基金經理來說,當然希望規模長期增長。但從主動性來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業績做好。
總體來說,我的專注點是拓展能力圈,在能力圈內做好自己的事情。
怎么看待“80%的基金經理都沒有獲取阿爾法的能力”——這還是定位的問題,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做,就比較容易獲得阿爾法收益。不要輕易去嘗試你不懂的東西,因為大家都是有考核壓力的,如果定力不足,可能會追著市場跑,這也是單一排名的后果。但經常干能力圈范圍外的事情,那肯定是做不出阿爾法的。現在大家也越來越知道,需要專注到優勢領域中,把眼光放長遠點。
當然這話說得容易,但排名、業績天天都在基金經理身上背著。要想去關注長期業績,需要從公司管理、投資者理念、基金經理等各方面去做改善。
比較擅長的方向——每個基金經理其實都有自己的能力圈,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五種:大金融、泛消費、成長股(TMT、高端裝備等)、中下游的制造業(汽車、電子等,和消費挨得近)、偏上游的制造業(有色、煤炭等等)。像我這樣配置型的基金經理,可能是在幾個板塊上有優勢,但總體上是相對均衡的,不能有弱板。如果要我給自己打分,假設是0-100分,我在大金融板塊能力強一些,能到80分;科技、成長股投資上,能到70分;中上游制造業投資上能到60分;中下游制造業和消費品投資上應該就比較弱一些,這兩年我們也在補短板。另外,公司內部我們也有在大消費投資上比較強的投資力量,大家也有一些交流。
對于我這樣的基金經理來說,能力圈相對比較平衡,所以我們要有行業輪動和把握機會的意識。而買我們產品的客戶,他并不是要求我始終沖在最前面,比如現在是泛消費一枝獨秀,那么我們的客戶不會說要求我去跑到市場最前面,因為這不是我最擅長的,但我們在大多數時候表現都不會太差。我們是有風格切換的,假設明年又切換到科技行情,那么我們也是能把握住機會的。而對于能力圈和風格比較單一的基金經理來說,他們在某個領域研究特別深,那么客戶買他的產品,肯定是看重的他這個領域的突出能力。
長期持有我們產品的客戶來說,如果我們每年都能跑贏或者跑平市場,那么就是比較符合客戶期待的。比如去年市場偏股基金跌了25%,去年我們產品也沒有比市場更差。今年市場漲了20個點,我們跑贏大概30個點左右,那么客戶體驗就還是比較好的。
比較成功的案例——重倉個股的,主要是自下而上風格的基金經理,他們對看好的股票可能會有十個點甚至更高的倉位,主要把握個股機會。我這種投資風格上,不在于抓住了一兩只大牛股這種,因為個股的配置比例一般不超過5個點。成功了也不會對凈值產生特別大影響,我們產品其實還是致力于方向正確,比如某段時間我們在低位布局了大概十五個點的地產股,十個點的計算機行業,這就給組合帶來了不錯收益。
能管多少億規模——均衡配置型選手來說,配置比較分散,所以對規模上沒有太大約束,基本上百億也不會有大的問題。但目前市場上其實百億的資金很少,我覺得我們產品在二三十億就挺好的,不會去過于追求規模。投資方法是相通的。
難忘的經歷——難忘的經歷一般都是痛苦的回憶,但對于基金經理來說,能從中走出來那就會獲得成長。我是2012年開始管產品,下半年業績挺好的,主要是因為之前做過房地產和大金融行業研究,當時市場是這兩個行業表現比較好。所以作為菜鳥基金經理,一上來就能跑到全市場前10%,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2013年后,市場風格轉到成長類投資,我從前10%掉到了后10%,壓力也很大,發現市場漲的都是自己看不懂的。怎么調整?就是行業團隊協作加自己的刻苦努力。有一段時間基本上是每天晚上熬夜研究、大量的行業交流,有一定把握后再嘗試著配置一點點,感覺還可以之后再去做正常配置。就是在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和研究下,自己的投資能力圈得到了拓展。所以我雖然原來做研究員是做房地產投資,但13/14/15年市場偏向成長風格時,我的成績在全市場也是前三分之一,沒有落后太多。這個重要轉變就是13年,但現在回頭來看當時壓力蠻大的,包括高強度的工作、心理壓力、整晚睡不著覺等等,當然也很感激團隊和領導的幫助。
去年也是比較大的洗禮,發現投資原來有這么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原來專注于國內資本市場,現在發現還要去研究全球等等。
另外,很多“濃眉大眼”的白馬股突然也出問題,還有一些“黑天鵝”對于很多基金經理來說也是值得關注的新現象。
市場篇:預測短期漲跌不靠譜 白馬股仍有吸引力
對于自上而下配置的基金經理來說,行業選擇是需要重點把握的一環,這也有利于防范個股風險。
對于行業與市場,周雪軍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首先要對市場有大致判斷。這個判斷不是去預測市場漲跌,影響漲跌的因素太多了,去預測短期的漲跌是不靠譜的。”
行業上,他認為大消費和大金融可以關注,可尋找具有行業地位和影響力的龍頭公司,和細分行業的優勢公司。
如何選股——關于行業選擇,哪個要高配,哪個要低配。從風格來講,我是偏向于先自上而下的判斷作為投資出發點,首先要對市場有個大致判斷。這個判斷不是去預測市場漲跌,影響漲跌的因素太多了,去預測短期的漲跌是不靠譜的。
目前的市場,短期來看,減稅政策對股市是有支撐的。從長期來看,資本市場也越來越多的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對于全球投資者來說還是會繼續增配中國資產,首選肯定是白馬股。
我們對大盤不悲觀,那么在行業上呢?我認為主要是大消費、大金融板塊,細分的如食品飲料、家電等等。具體標的上,肯定是去尋找具有行業地位和影響力的龍頭公司。當然今年以來這些標的也不便宜了,但只要不出現大的變化,那么看下半年他們其實下跌空間不大的。
如何看白馬股估值過高——如果把它們跟過去三年、五年、十年的估值比,那肯定是高的。但如果橫向上,和全球資本市場的龍頭公司比,像一些白酒龍頭,和全球消費品龍頭比,還談不上多高,因為全球消費品龍頭很多估值20倍,但他們業績是穩定的,沒有太多增長。而國內的龍頭公司,估值也許20多倍,但我們的增長還有30%以上的增長,這就還是有吸引力的。
在白馬股選擇上,更看好大龍頭,還是細分市場上比較突出的公司——龍頭和細分行業的優勢公司都可以,我倒不一定抱死在龍頭上。比如看海外資金持股比例最高的股票,大部分集中在大消費和大金融。但其實很多細分行業都可以選的,比如醫藥行業也有一些不錯的企業,都是可以考慮的。
怎么看待地產股——總體上來說,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產業發展相對比較平穩。在整個行業發展比較平穩的情況下,龍頭公司市場占有率相對不是很高,還有提升的空間。所以我們認為一些龍頭公司還是有價值的,包括一些外資和港資也非常關注房地產龍頭。
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的波動與貨幣狀況高度相關,一季度社融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房地產股表現就比較好。
如何防備白馬股觸雷——今年確實還比較幸運,我們組合都沒有踩到觸雷的個股。
第二點,這也和我的投資風格有關,我會先做自上而下的判斷,大致上知道這個階段我們組合是偏向成長、大金融還是消費等等,這是有個自上而下的大致判斷。再次基礎上,細分行業選股上,我們肯定會跟公司內外的行業研究員有深入交流,看公司調研、看財務模型。向多個外部研究員請教,同時也請內部研究員多把關,我自己去把握行業結構和方向,選股是多了解,防范個股風險。
第三點是,我們自上而下配置的風格,應該不會在個別股票上有太高的比例所以我的持股集中度不會特別高,即使真的踩到雷了,對基金影響也還是可控的。
熱點篇:科技類行業未來是向好 基金經理要有定位和特點
當前,科創板無疑是最重要的話題。周雪軍表示,科技類行業未來是向好的,看好科創板出來后很多優秀的科技標的。對于“科創板分流資金”的觀點,他認為要辯證看待,但是在投資能力圈內可選范圍大了無疑是一件好事。
近年來,指數基金快速“吸金”,周雪軍認為值得重視。對于基金經理來說,要想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尤其是主動型產品的基金經理,要有明確的定位和特點。
對科創板的看法——首先,我們組合配置上確實關注了一些優質的科技類企業。第二點,從產業周期上來說,其實這兩年是科技行業偏低潮期。我們回顧下,2012/13年,智能手機普及,傳媒互聯網、游戲娛樂特別是手游等發展都很好,電子產品也很好。一直到2015年,在智能化浪潮下,科技行業各種應用層出不窮,這三年成長類選手中風云人物此起彼伏。2016年開始,整個市場就開始偏向價值,全球范圍內來說價值投資大行其道。2016年開始的這三年也沒有什么科技浪潮,下一波科技浪潮什么時候到來呢?大家都寄希望于5G、新能源汽車,這些行業目前還屬于蟄伏期,還沒有普及。
我認為科技類行業未來是向好,因為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長期看還是依靠科技發展。包括醫藥行業,也越來越像科技行業。所以科創板出來后很多優秀的科技標的能進入我們投資視野,我們是看好的。
科創板分流資金——去年到今年,我們IPO其實一直沒有停的,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行新股。當然科創板的新股,條件上有差異,投資可選擇范圍更多了,確實可能會有一些資金抽離。但抽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質上來說,股票投資需要去比較的,那么抽離就說明目前A股這些同類標的,相對于科創板來說,是沒有優勢的,所以資金會用腳投票。但如果比較下來,現有的A股標的比科創板標的要好,那么科創板對于現有的股票來說,就有抬升作用。而對于我們這些專業投資者來說,在投資能力圈內,可選范圍更大了,所以我個人是歡迎的。
對指數基金的看法——指數基金帶來的一個影響就是,現在越來越強調主動型產品的基金經理,要有明確的定位和特點。比如有偏向消費的基金經理,那么客戶看中的就是他對消費領域的深刻理解;比如像我這樣偏配置的基金經理,客戶看中的就是我們對方向的把握。總體上來說,還是要在同類基金中做到比較優秀,才能吸引客戶。
對于大資金的客戶來說,指數基金也是比較好的投資工具。因為資金體量非常大,對他們來說去篩選基金經理是比較難的,那么看好市場的時候直接去投被動產品,性價比也會高一些。未來像我們機構投資者會去貼標簽,對于基金經理來說,你要想清楚你的優勢在哪里。這肯定是有壓力的,但其實金融供給側改革下,各行各業都有壓力,本質上來說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優勢體現出來。
責任編輯:陶然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