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行業逐光而行 次第綻放
編者按:2023年,私募基金行業迎來規范化發展大年。整體來看,行業在監管和新規指引下走過逐光而行的一年,在規范發展中走過井然有序的一年,在市場波動中走過思考歷練的一年。
這一年,監管政策頻出,尤其是私募基金行業首部行政法規的實施,推動行業邁入規范化發展新時代;行業整體規模穩中有進,在增幅放緩中“蓄力”提質,努力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量化私募依然是市場各方追逐的焦點,管理人業績表現賺足了流量;行業激濁揚清,一批管理人和產品退出歷史舞臺,市場生態進一步凈化。
回首2023年,私募基金行業在變化中穩步前行,本文以六大熱點話題為引線,記錄行業的收獲與反思。
本報記者 王寧 王思文
私募行業首部行政法規終落地
2023年7月初,我國私募基金行業首部行政法規——《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私募條例》)正式發布,并于9月1日起施行?!端侥紬l例》在市場準入、展業要求、登記備案、資金募集、投資運作、監督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通過行政法規明確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和功能作用。
這項政策的出臺過程可謂“十年磨一劍”,其自2013年啟動,到2023年審議通過并實施,歷經十年終結碩果。《私募條例》的發布,將私募投資基金業務活動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進行監管,既是健全私募基金監管基礎性法規制度的標志,也是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標志,對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
為全面落實《私募條例》要求,《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于12月8日發布。另外,《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也相繼發布,合力推動私募基金行業規范化發展。
此前,私募基金行業準入門檻較低,部分從業者合規意識淡薄,公司制度建設混亂,市場整體抗風險能力偏低,導致風險事件時有發生。
今年,多項政策的接連發布,體現了監管對私募基金行業的規范化發展越來越重視,私募基金監管越來越呈現“公募化”“縱深化”特征,這不僅有利于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也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
嚴監管形勢下,私募基金行業整體合規意識大幅提升。同時,在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合力配合下,行業“扶優劣汰”更加凸顯,私募基金行業呈現出逐光而行、次第綻放的良好局面。
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穩中有進
2023年,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穩中有進。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17萬家,管理基金數量15.37萬只,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0.87萬只,增幅為6%;管理基金規模20.61萬億元,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0.58萬億元,增幅為2.9%。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477家,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9.81萬只,存續規模5.73萬億元,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0.17萬億元,增幅為3.06%;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14萬只,存續規模11.12萬億元,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0.18萬億元,增幅為1.65%;存續創業投資基金2.3萬只,存續規模3.2萬億元,相較于去年年底增加0.37萬億元,增幅為13.07%。
總體來看,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創業投資基金的規模增長較快。一方面,隨著多元化投資需求不斷增加,私募基金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多樣化投資策略,能夠更好地滿足投資者需求。另一方面,私募基金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專業的投資服務,提高資產配置效率和收益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備受市場關注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再度迎來小幅增長。在此之前,2020年至2021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曾實現爆發式增長。中基協數據顯示,2020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量規模從年初的2.51萬億元增至年末的3.78萬億元,至2021年10月份,存量規模一舉突破6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達6.12萬億元。不過,從2022年4月份開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量規模開始縮水,最低跌至2022年11月份的5.56萬億元,2023年又穩步回升。
與此同時,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年內發展趨勢向好。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當月共有582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合計備案了964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環比增長超過160%。此外,截至11月24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也終結了10月底以來連續4周下跌勢頭,反映市場行情或開始觸底企穩。
今年以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數量持續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私募基金機構和投資者對于A股市場持積極樂觀態度。隨著我國經濟基本面逐步改善,各項經濟指標企穩回升,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利好逐步落地,私募基金機構也陸續動用自有資金跟投旗下產品,A股市場有望加速回暖,迎來基本面和估值的雙重修復。
量化私募成“流量”擔當
量化私募依然是2023年私募基金市場的“流量”擔當。
從量化私募基金產品業績跑贏其他策略,到個別量化私募基金管理人“跑路”,從量化私募從業者個人自律問題,到投資者投訴產品出現大幅回撤,量化私募的一舉一動都在聚光燈之下,始終是今年私募基金市場的最大看點。
從量化私募產品業績和數量來看,整體表現較好。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百億元級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05家,有業績展示的有87家,年內平均收益率為1.83%,取得正收益的有55家,占比為63.22%。其中,年內收益率超10%的有11家,介于5%—10%的有21家,介于0—5%的有23家。截至11月底,百億元級量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32家,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7.66%。
量化私募基金產品業績表現良好,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首先,今年是市值風格分化明顯的一年,中小盤股票大幅跑贏大盤藍籌股,更適合以量價趨勢策略為主的量化私募基金捕捉超額收益,量化私募基金的業績大幅跑贏主觀多頭,大量配置權益類資產的資金流向了量化私募基金;其次,投資者對于量化的認知度也在提高,更有信心去配置量化私募基金;最后,量化私募基金在技術上具有較大優勢,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量化投資挖掘到了更多的超額收益。
在取得良好業績的同時,量化私募基金也在激濁揚清,走向規范健康發展。
今年,證監會指導證券交易所出臺加強程序化交易監管系列舉措,明確證券公司程序化交易管理職責,規定證券交易所對異常交易行為等重點事項加強監測監控,明確證券交易所對高頻交易提出差異化管理要求,包括調整異常交易認定標準、增加報告內容等。
上述一系列舉措建立起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和相應的監管安排,為量化交易的平穩規范運行指引了方向。嚴監管下,推進程序化交易更加規范化,提升量化私募基金行業的整體監管透明度,打擊“假量化”和利用程序化交易進行的違法違規交易行為,長期有助于促進量化私募基金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量化投資的價值在于給市場帶來更好的定價效率,減少買賣價差,提升整個資管行業的科學性,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便利。隨著監管制度的持續優化完善,得益于AI技術發展、算力提升、深度學習模型運用等科技進步,量化私募市場也將更加成熟和規范。
管理人注銷數量再創新高
2023年以來,私募基金行業已有248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注銷,遠超往年水平,創下歷史新高。
縱觀近年數據,2022年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數量突破2000家,達2217家。在此之前,2019年至2021年,每年注銷數量均在1000余家,分別為1072家、1057家、1230家。之所以最近兩年注銷數量屢創新高,既是市場自我凈化的過程,也是頂層設計框架不斷完善的結果。
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數量屢創新高的另一面,則是新增數量的井噴式增長:2019年至2022年,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數量均超千家,分別為1100家、1148家、1246家、1280家。這也導致了私募基金行業存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強、魚龍混雜等情況,甚至有個別機構以私募之名挪用基金財產、由其他私募代為開展募集活動、不配合自律檢查工作,真偽私募并存,須出清“偽私募”,“扶優限劣”凈化市場生態。
在這種形勢下,今年以來證監會多次表態嚴厲打擊“偽私募”,加大對重點領域風險整治,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各類“偽私募”“亂私募”得到有效清理,行業生態逐步凈化并持續向好。
更重要的是,證監會強調合規經營,規范市場秩序,對私募行業的募集資金、投資范圍、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不斷細化。一系列監管政策的落地,提高了行業門檻,行業分化加劇,一大批小私募機構被淘汰。
另外,市場競爭激烈也是引發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的一大原因。一些資金面壓力大、業績表現不佳的私募機構難以吸引投資者,最終黯然退場。
實際上,私募基金行業“注銷潮”既是考驗,也是機遇。在“優存量”的市場環境下,那些具備創新能力、優質投資能力以及合規經營水平的私募機構嶄露頭角,在合規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拓展投資領域,為投資者創造可觀的回報,成為市場的領軍者。
總的來說,2023年創下新高的注銷數量,表明私募基金行業正在加快新陳代謝,優化“進出有序”生態,同時也體現出行業正在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高質量發展可期。
明星私募基金經理在考驗中前行
2023年,明星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投資征途上遭遇挑戰。這一年,震蕩的市場使明星基金經理在考驗中前行,也在暫時性失利中向投資者坦誠致歉。
過去,許多明星私募基金經理曾以穩健的投資策略和卓越的業績躋身行業前列。然而,2023年市場復雜多變,既讓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脫穎而出,也讓昔日明星老將如履薄冰,一些百億元級私募基金機構業績難掩頹勢,有的在單周凈值跌幅接近9%,有的甚至在市場低迷時觸發預警線。由于凈值下降、贖回等因素,部分私募機構面臨業績和規模的雙重壓力。
凈值下滑成為私募基金經理業績單上無法回避的“標簽”,這也使來自高毅資產、善道投資等機構的一眾明星私募基金經理紛紛向投資者致歉。在這些道歉信中,他們承認投資中的困難,反思對行業政策調整的理解不夠深刻、反應不足,以及對宏觀流動性判斷的偏差,種種因素導致產品回撤。
作為從業多年的投資老將,他們經歷過多次完整的市場周期。一些私募基金經理在致歉信中也明確了自身反思和調整的方向,思考如何從產品持倉維度和市場維度著手進行基金凈值修復。他們認為,投資的挑戰關鍵在于能否調整糾偏,適應市場的變化,需要通過剖析投資失誤的原因,制定更為科學的風險管理策略。
更有私募基金管理人掏出“真金白銀”陪伴投資者,例如,10月份市場大幅調整時,中歐瑞博投資、林園投資、止于至善投資等通過自購、連續多次追加跟投、未來持續跟投計劃等方式表達對市場的信心。
投資者對于這些致歉信的反應也不盡相同。一部分投資者表達了理解與支持,認為市場波動難以準確預測,這些經驗教訓將促使私募基金管理人形成更為成熟的投資理念。另一部分投資者則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提出更多要求,希望他們能夠通過更為科學的風控和投資策略,降低未來風險。
這些致歉信,不僅是私募機構對過去困境的自我剖析,也展現出對未來市場表現的信心。市場也呼吁,逆境中,明星基金經理們應珍惜每一份投資者信任,做好每一筆投資,不負所托。
服務房企融資開新局
今年以來,信貸、債券、股權“三支箭”融資工具打出“組合拳”,為盤活存量、增加“保交付”能力等提供有力保障,房企融資暖意漸濃。
2023年,作為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第三支箭”的重要內容,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正式啟動,暢通了私募基金通往房企股權融資的道路,成為促進房地產市場盤活存量、支持私募基金行業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重要舉措。
2023年2月末,證監會宣布啟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工作。同日,中基協發布《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備案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鼎暉投資、深創投不動產基金、高和資本等6家頭部私募基金機構飲得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頭啖湯”。
《指引》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框架下,新設“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門類,并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政策,對管理人條件、投資者門檻、融資杠桿方面的規定要求細化,投資范圍擴展到“特定居住用房”,包括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場化租賃住房等,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可通過滿足不動產領域合理融資需求,投資存量住宅,助力做好“保交樓”“保民生”工作,進一步發揮私募基金多元化資產配置和專業投資運作優勢。
事實上,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工作醞釀已久。近年來,已有一些私募機構陸續設立投向商業地產、基礎設施的私募基金,不斷探索積累不動產投資運作經驗。
去年11月底,“第三支箭”正式落地,證監會出臺五條措施支持房企股權融資。其中一條提出,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開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設立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引入機構資金,投資存量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基礎設施,促進房地產企業盤活經營性不動產并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時至今日,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共發行不動產基金8只,合計認繳規模82.48億元,主要投向商業地產、基礎設施、保障租賃住房、倉儲物流等領域,私募機構布局積極性較高。
整體來看,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在發揮專業化優勢的基礎上,能夠與信貸、債券及其他股權融資等金融工具形成合力,多箭齊發,引入更多長期資金,共同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責任編輯:何松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