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俊琳
備受關注的多空分級基金又有新動向。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在接受基金公司反饋意見提交2個月后,首批反饋的基金公司迎來新一輪反饋意見補充。
證券時報記者從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監管部門對第一次的補充意見進行了研究討論,已將反饋意見的補充要點發送給基金公司。風控依然是此次反饋意見的重點,意見要求基金公司充分研究海外同類產品的運作情況,對產品發展和監管思路要有充分的學習和論證。
一位產品設計總監告訴記者,“監管部門的思路是要讓基金公司以及他們自己都能夠充分了解此類產品的風險點,盡量避免風險點在國內暴露。”
不過,相對于首次反饋意見而言,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首次補充意見是針對公司內部風控以及產品設計本身的補充,完善起來相對容易。針對海外市場的細致研究以及風控監管等內容,操作起來相當困難。因此,基金公司這次反饋速度會慢一些。
公開信息顯示,中歐、中海、興業全球以及中郵基金均在7月18日迎來了監管部門的首次反饋意見,并均作出了回復。而對于此次反饋之后多空分級基金何時能夠獲批,基金公司均表示無法預期。
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多空分級在海外并不是一個容量很大的品種,而國內卻出現一窩蜂局面,共有20只多空分級基金產品上報待批。“對一個本來就不太明確未來風險點的產品,如此高的同質化使這類產品的未來走向難以定論。”
前述產品設計總監認為,多空分級產品創新成本較低,一段時間內成為基金公司追捧的對象。“這么多產品積壓,是否有必要存在這么多都是一個問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