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俊琳
距離監管部門對上報的多空分級基金第一次意見反饋已過去兩個月,至今在基金產品申報進度表中,接收反饋意見一欄中依舊是空白。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首次反饋意見并未被接受,備受關注的多空分級基金何時獲批依然是個未知數。
“短期內監管部門或許不會受理多空分級基金的反饋意見,一哄而上的多空分級基金將難以獲批。”一位業內人士日前透露。據其分析,反饋意見無法到達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基金公司沒有按照監管要求完成修改和遞交程序;另一種原因則是監管部門不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上報的多空分級基金即將達到6個月期限時,監管部門曾于7月18日向四家基金公司征詢了反饋意見,這一舉動在當時被視為監管部門對此類產品的態度。不過,根據最新的基金產品申報進度表可見,至今已過去兩個月時間,首批反饋意見仍未到達監管部門手中。
“當時,我們按照要求準備了相關資料,涉及風控和投資者適用性等方面的內容。”一家上報了此類產品的基金公司相關部門人士透露,由于當時的反饋意見較為簡單,所以公司對反饋結果心存隱憂。
一位資深產品設計人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一般而言,對于有反饋意見需要做補充的產品,基金公司通常會在一周之后提交給監管部門。“從工作程序來說,基金公司方面應該已經做好了首次反饋意見的準備,至于這類產品的反饋意見為何‘難產’,并不明確。”上市設計人員說。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上報通道中已聚集了20只不同標的和類別的多空分級基金,這些基金無一例外均處于已受理或是第一次意見反饋階段。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微博]指出,受“光大證券”事件影響,監管層對這類產品的擔憂可能加劇,并可能要求相關各方重新評價多空分級基金的潛在風險,進而影響此類產品的審批進度。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產品人員也表示,鑒于前期基金公司集中申報的多空分級基金存審批風險,目前公司已經暫停了此類產品的設計和申報計劃。“當前的監管風向是對有風險的產品和項目有更高要求,這使得原來基金公司忙于各類創新的步伐或將減慢。”他如是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