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2012年基金半年報 > 正文
曹元
8月29日,全部基金2012年半年報發布完畢,根據披露的數據,基金上半年向證券公司貢獻分倉傭金20.68億元,較之去年上半年的27.8億元下降了25.6%。
與之相應的是,上半年券商研究所裁員之風盛行,中投證券甚至將研究所獨立,讓其自負盈虧。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對券商的研究越來越不信任。“我們基本上不用券商提供的研究了。”深圳某基金公司研究部總監表示,“券商研究所對于我們的作用已經轉變為同上市公司溝通的通道。”
基金公司和券商研究形成的傭金分倉商業模式隨著新型基金的誕生而誕生;2003年價值投資成為基金公司主流投資方式后取得了快速發展;在2007年牛市之時達到高潮。但在2012年,這一模式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基金分倉困局:賣方研究遭信任危機
研究員的信任危機
“賣方研究員推薦的投資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這種水平讓我們如何相信。”這家基金公司研究總監表示。
海外的一些投資機構正在逐漸將研究外包,但與之相反,國內的基金公司卻在弱市中大量招募自己的研究員,以加強研究實力。
“我們今年招募了10多名研究員。”博時基金(微博)人士透露。
“這么些年來,我們的研究員數量只增不減。”匯添富基金人士強調。
行業內老大華夏基金(微博)研究員的數量超過170名,超過了大多數券商研究所的人數。而內部研究的加強勢必對外部研究弱化。
說到底,基金公司對券商提供的賣方研究產生了信任危機。在2012年,一系列事件凸顯出來。
比如,國金證券研究員和中海基金工作人員發生的肢體沖突就因為研究觀點不合;比如嘉實基金擬退出“新財富”分析師評選。更有基金公司內部要求,投資不得用賣方分析師的報告。
說起基金公司對賣方的不信任原因,各個公司各有苦衷。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監稱:“牛市中,賣方分析師推的股票成功率很高,但是在熊市中賣方推的股票失敗概率很高。”
廣州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稱:“2007年之后,券商分析師經歷了大擴容,一些剛畢業的學生就當起了分析師,差的研究報告數量更多了。”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研究總監則認為:“2007年之前的賣方分析師經歷過熊市,但現在大多數研究員資歷太淺。”更讓這位研究總監惱火的是,研究員推薦的很多個股在報告發出后,接連下跌。
基于這些不信任,有基金公司將賣方研究視為參考;有些公司徹底拋棄;有些則增加自己的研究實力以提高鑒別能力;有些只相信個別研究員的報告。對于不同的基金公司,賣方研究對基金公司的作用雖有不同,但都在弱化。
商業模式求變
對于券商研究所而言,基金對其的需求弱化很可能成為自傷的武器。
“如果基金不那么相信賣方的薦股,也就不會產生更高的換手率,券商獲得的分倉傭金也就會下降。”深圳一位做過賣方研究員的基金研究員表示。
今年上半年,基金分倉傭金下降25.6%,至20.68億元或許就受其影響。
另一個影響則是基金在銷售時同券商簽訂的隱秘合約如同一張廢紙。
券商有時候為了獲得更多分倉傭金,也會銷售基金。這種銷售的背書是銷售量的數倍交易量。有些券商甚至要求交易量100倍,但大多數是在50倍左右。
“如同大人間開玩笑的娃娃親,現在幾乎沒有基金公司能夠實現當時和券商簽署的協議。”有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基金會按照自己的策略進行投資,不會實現當初的承諾。
對于券商研究而言,收入下降成為必然。
但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研究總監向記者透露了許多券商研究一些隱秘的盈利模式。
比如,同上市公司、私募勾兌,推薦基金買入,中間獲得好處;比如和基金內部人士勾兌,因為根據規定,基金投資必須有依據,研究報告就成為投資依據。基金經理為了拉抬某個股票,要求研究員寫這個股票的推薦報告,于是基金經理控制的基金便能買入,早先埋伏當中的資金便能獲益。研究員也獲得當中好處。
而這些行為,都會損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