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消息,2021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5月22日至23日召開,會議主題為“新格局 新發展 新金融”。華控清交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東出席并發表演講。
張旭東指出,數據變成生產要素以后,數據資產化變成資產,它是未來金融業最大、最新的資產類別,不可忽視。所以,以后數據資產管理是我們金融業像財富管理一樣重要的業態,它作為資產,也是金融業必須支持的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所以,怎么樣圍繞數據要素,使金融業成為數據要素化的關鍵基礎設施,這是我們金融業應該開始研究、開始著手嘗試的事情。
以下為發言實錄全文:
張旭東:感謝五道口,感謝主辦方,剛剛三位非常精彩地講了科技對金融的促進作用,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
華控清交是清華大學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五道口金融學院發起的數據科學的企業,研究的就是怎樣讓金融“可用不可見”,同時能夠控制它的具體用途和用量,為國家構建數據要素交易流通的基礎設施。我們正在進一步嘗試。
明文數據的交易流量在理論上是個“偽命題”。數據一旦被看見,包括被機器看見或者被人看見,就暴露信息了。暴露了信息以后就可以復制傳播等等,拿到了明文數據,人家怎么用,你就管不住。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也好,數據流通也好,這是最大的風險,其實就是被濫用的風險。暴露信息也會造成數據濫用。從理論上來講,從信息學的角度來講,數據的價值恰恰在于它所承載的信息的不對稱性。我有,你沒有;我知道,你不知道。但是明文數據的交易、流通的過程,恰恰信息是對稱的。所以,明文數據的換手、流通過程恰恰是它的價值滅失的過程,這是一對矛盾。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明文數據的供給和需求都是無限的,無限供給、無限需求,無法形成有效的定價,也使它無法流通。
在過去大概10—15年,數據已經主要是被計算機用來算的,而不是被人看的,主要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利用現代密碼學、計算機科技,我們已經實現了可以把數據當中可以看見的信息部分和它用不著看見就可以進行計算的使用價值分開了,做到“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什么叫用途可控可計量?就是數據的使用價值只能用于計算某個算法,可以精確到計算機的一個基礎操作層面,也就是加法、乘法和比較。不同的算法就需要不同的授權,就防止數據在流通過程當中,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暴露信息,造成數據濫用。
數據為什么成為生產要素?因為它是我們在數字經濟當中,在未來社會當中,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在使用和分配時的關鍵決策要素,它的作用就是優化。在數字經濟當中提高勞動生產率,改變生產關系,數據是關鍵要素。
今天有兩個可以講,一個是金融數據該怎么用,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我不是專家已經講的很多了,大量的專家在講金融數據該怎么用,包括把小的池子連起來,數據融合等等等等。今天我想講的是數據金融,剛剛講的數據要素化包括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為數據要素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它為金融業帶來什么?
不同的要素只有在相互結合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生產要素,在現代社會當中,金融資本、貨幣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也是利益傳導和效率放大最最重要的機制和方法。所以,金融對任何要素極其重要。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必須有金融業的支持。所以,金融本身是利用數據要素來提高生產效率,形成新的生產關系。但同時它對數據要素的支撐,是對數據要素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做了30年金融,數據變成生產要素以后,數據資產化變成資產,它是未來金融業最大、最新的資產類別,不可忽視。所以,以后數據資產管理是我們金融業像財富管理一樣重要的業態,它作為資產,也是金融業必須支持的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所以,怎么樣圍繞數據要素,使金融業成為數據要素化的關鍵基礎設施,這是我們金融業應該開始研究、開始著手嘗試的事情。
數據要素化是我們現代金融業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也是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國家戰略的重要責任。怎么做?明確的答案不知道,怎么辦?嘗試。挑戰是什么?
挑戰一:數據確權。大家都講數據要有流動,首先要確權。對嗎?肯定對。流通的前提是不是一定要確定所有權?我們人作為第一生產要素,勞動力在流通的時候有沒有先進行確權?流通的是什么?流通的是我們的使用權。數據確權最大的難點是它同時具備權益性和資產性,是相互交融的。權益性是什么?我作為主體,別人搜集了我的數據,你使用的時候需不需要經過的同意,不能侵權。你采集了我的數據,賺了錢,是不是需要分一點給我?這是權益性。資產性,我花了成本采集了數據,清洗、整理,我能不能用?經濟效益規則,資產性就是數據是在我手里控制的,能夠替我產生經濟效益的東西。這里邊最難的在這兒,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時間。但是“數據可用不可見”使數據在被使用的時候不泄露信息、不侵犯個人或他人的具體隱私和信息。
挑戰二:明確數據的資產性。我們國家有《物權法》,物權四分(歸屬權、使用權、受益權、處置權)。同樣新的科技創新,“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可以實現把數據的使用權從數據的所有權當中分立出來。為明確數據的資產性提供了技術基礎,當然還需要法律上對數據使用權進行具體的描述。
所以未來真正數據流程的是什么?并不是它的數據本身的明文數據,而是數據特定的使用權。我們建議數據的使用權入手先試先行,進行有效的探索。
挑戰三:數據交易和定價。明文數據怎么交易和定價?真正流通的是數據的特定使用權,而不是明文數據本身。現在想到的絕大部分場景想到的數據交易流通是把數據當計算的原料在進行流通,很多人把數據交易設想成在菜場里發生的,原料嘛。其實數據的價值僅僅和完全體現在它所參與形成的計算結果的使用價值上,離開了具體的用途,數據作為計算原料無余獨立確定其價值。數據的價值跟它的計算結果的用途是緊關聯的。所以,數據交易的整個設想體系并不是在“菜場”里發生的,而是在“餐廳”里發生的。西紅柿炒蛋,到餐廳里買一個西紅柿炒蛋,當然科學家認為我說的不嚴謹,因為西紅柿炒熟了是紅的還是暴露信息了,雞蛋炒熟了是黃的,還是暴露信息了。我們就是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不讓你把西紅柿帶回家,因為你把西紅柿帶回家,你炒沒炒西紅柿炒蛋或者是炒了別的?更可怕的是你在墻邊把它種下了,以后就收成西紅柿,你自己去賣西紅柿了。雞蛋也一樣,沒炒雞蛋你會孵出小雞來,會偷吃雞肉,更可怕的是雞又生出雞蛋,怎么辦?所以要在餐廳里幫你把西紅柿炒蛋炒好了讓你消費。這就是數據交易真正的本質。
因為現代密碼學,因為科技上可以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為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為數據交易流通,創造了、奠定了技術基礎,它對我們未來金融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它需要金融業對它進行支撐、服務;另一方面,它會改變我們整個金融行業的格局和生態。
面對它有兩種態度,一方面說數據流通、數據要素化沒有立法。我們國家整個法律體系內對“數據”這兩個字的描述還是很缺失的。怎么辦?一種態度是等到法律制度清晰完備,依法經營、合規經營,這也是一個很嚴謹的態度。另外一種是“摸著石頭過河”,先進行嘗試,我們建議從數據使用權的交易和流通開始,為最終數據所有權的立法提供有效的嘗試。
所以,數據金融的未來已來。
謝謝大家,我給大家匯報到這兒。
責任編輯:李鐵民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