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金融雜志
文 | 《中國金融》記者 紀崴 劉宏振
十月的北京,疊翠流金,天清氣朗。10月18日~20日,500多位境內外重量級嘉賓齊聚北京金融街,共赴以“信任和信心——共商金融開放合作 共享經濟穩定發展”為主題的2024年金融街論壇年會盛宴。本屆年會是金融街論壇年會升格為國家級論壇的第五屆,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金融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在主論壇、平行論壇、金融科技大會等45場精品活動上,就推動中國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暢所欲言,獻計獻策。本刊記者穿梭于年會活動現場,用文字記錄著與會者的真知灼見。這些充分交流和深度探討既是對當下實際情況的剖析,也是對未來金融發展的展望。
信任和信心是這段時間金融領域最熱門的詞匯。這兩個詞作為本屆年會的主題詞,讓公眾對年會充滿期待。在開幕式上,金融管理部門領導出席并致辭,梳理匯總前期政策落地情況,并對金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從這些領導的致辭中,我們看到了人民銀行推動降準降息、四項房地產金融政策、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政策工具的落地,看到了金融監管總局強化央地聯動和部門協同、從供需兩端發力打通信貸投放卡點堵點等系列舉措,看到了證監會為A股市場引入增量資金并通過強監管對資本市場強本強基的決心。這些致辭傳遞了金融管理部門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與發展的信號,必將對增強市場信任、提振市場信心發揮積極作用。
在主題為“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提升宏觀治理水平”的人民銀行主場論壇上,國內外十余位專家共同探討了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央銀行制度、加強國際對話協調、提高宏觀治理水平、實現全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話題。其中,中國金融學會理事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易綱的主旨演講令人印象深刻。他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一內容,提出中央銀行履職要始終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的原則;要始終堅持立足中國國情,并積極借鑒國際有益實踐。他指出,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框架經歷了三次重大演變,現階段要以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并發揮好貨幣政策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易綱會長的演講將中央銀行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既對貨幣政策的改革歷程進行了梳理,也引發了對未來政策框架的思考。
科技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之首,是金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 更好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分論壇上,北京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周貴華就北京證券交易所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給出了具體路徑:強化制度的適應性,有針對性地評估完善發行上市機制、優化融資并購安排、豐富產品工具體系,支持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上市發展;強化創新的包容性,在制度機制和理念上提升對創新的包容度,同時堅持嚴監嚴管,完善配套風險防控措施,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強化服務的精準性,堅持“開門服務、直達服務、精準服務”理念,完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服務體系和服務內容,進一步促進投融資對接,更好地支持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強化政策的協同性,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壯大耐心資本、拓寬創投退出渠道、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等方面加強與各方的協同。這些舉措會進一步拓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長期資金的空間,為民營經濟進行直接融資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綠色金融是經濟高質量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質就是綠色生產力。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有許多場次的分論壇都以“綠色”為題。在“共建低碳未來 共謀全球可持續發展——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家圓桌會議上,近30位金融家、企業家、學者就中國企業如何“向綠而行”集思廣益,碰撞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思想火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主任武雅斌提出,除投資綠色產業外,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也應該是“向綠而行”的重要舉措,高質量發展有兩個途徑:國際化和可持續,這就需要全球共同參與合作。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蔣錫培呼吁,在人才和物質資源存在錯配、營商環境亟須改善、市場信心亟待提高的當下,應該進一步完善法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催發民營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數治萬物、萬物皆數的時代。金融行業正站在由人工智能(AI)技術領銜的科技革命潮頭。這場革命以其深遠的影響力,重塑著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金融已經開啟與數字結合的新紀元。本屆年會上,“ AI+”成為很多分論壇主題的關鍵詞。在以“AI+金融賦能數字金融新篇章”為主題的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就該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他指出,金融是AI技術發展的主要領域,金融行業將迎來技術革命,轉型邁向智能化新階段,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金融的優勢作用,同時正視AI給金融業帶來的數據、算法和算力上的深遠影響和錯誤結論等諸多挑戰,研究金融和AI的深度融合,在探索應用場景、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同時注重降低使用成本。在這場論壇上,很多企業代表,如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神州信息、京東集團、螞蟻集團,也都結合自身商業實踐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比如,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表示,中小機構包括中小金融機構面對數字化浪潮,不必投入大量成本開發自身算力,可以通過構建一個統一的算力體系供這些機構使用。這或許也是未來數字金融發展的一個方向。
金融的產生是為了分散風險,但金融本身又產生了新的風險。尤其是在AI潮流的當下,如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金融業界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屆論壇對金融風險的探討甚多。防范系統性風險與維護金融安全、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金融法治保障、金融法治與風險防控、金科平行論壇—AI重塑金融與安全治理等會議都圍繞防控金融風險展開。在主題為“AI重塑金融與安全治理”的金融科技平行論壇上,與會嘉賓就人工智能(AI)發展演進特征、安全性、開放式金融發展、在普惠金融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保險行業的時代已經到來。其中,客戶的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風險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如何保障決策過程的公正、透明和可解釋性,而不是過度依賴算法等問題亟須關注,他建議業界應盡快制定符合行業特征的技術標準規范,全面構建保險業人工智能安全技術體系,借助第三方科技力量加強檢測評估。在“金融法治與風險防控”分論壇上,公安部、檢察院、法院、司法部等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相關的部門也紛紛“亮劍”,展示了近年來在金融領域犯罪懲治和預防方面的工作成效。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有利于營造金融領域良好的營商環境,確保市場的公正和透明。面對對外開放、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日益復雜的金融風險,要以制度的確定性對焦風險的不確定性,建立制度和治理的統一聯系,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在這些論壇上,我們感受到了業界對維護金融安全的積極探索,也感受到了公檢法司捍衛金融安全的決心和行動。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志。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如何實現中國高質量對外開放既是國內大眾關注的內容,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本屆論壇上,許多場次的內容與開放相關。在“‘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機遇、挑戰與展望”分論壇上,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發布了《亞洲金融觀察(2024年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周亮在演講時指出,“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不斷完善合作機制,創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質效,為“一帶一路”共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要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強化金融產品的適配、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金融治理的包容性。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高水平的開放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強大動力。
2024年10月20日,本屆金融街論壇年會圓滿閉幕。閉幕式再一次以綠色發展為主題,彰顯出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在高峰對話環節,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參加以“豐富金融供給 助力全球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圓桌對話。他指出,應更好地發揮碳市場和碳價格機制作用。除非目標之間存在完全對立的情況,否則通常可以通過對目標函數進行加權以及有效的價格機制來配置所有可用資源,確保各個目標都能達到預期。需要不斷完善碳市場機制,使其更加有效。從管理目標和激勵機制的角度來看,需要確保碳市場能夠發揮作用,促進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除形式多樣的論壇外,本屆年會還舉行了內容豐富的發布活動,其中最受關注的十大成果有:金融行業隱私計算平臺,科技金融股權投資指數,全國數據產業地圖(2024),北京法巴天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備組啟動,建設域外金融法律實務公益服務平臺,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突破萬億元,中債金融機構碳核算支持工具,中國移動“AI+金融”應用與創新成果,保德信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籌備組啟動,“投資流”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這些成果將在未來金融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在本屆論壇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金融管理部門、公檢法司等相關部門、金融機構乃至參會企業,對增強信任、提振信心,共同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信心。這些政策舉措、建言建議都是接地氣的,有的放矢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在金融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金融市場信心必將持續增強,不斷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持久增進民生福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