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金監管加力擠水分在營網貸數量已縮水90%
本報記者 李 冰
目前,網貸平臺正在持續平穩出清。
8月1日,據深圳市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第一網貸)剛剛發布的《2019年7月份全國P2P網貸行業快報》顯示,截至7月底,在營業平臺為738家,而網貸平臺數量在高峰時期曾有7705家,也就是說,如今網貸平臺數量已縮水90%以上。
“未來多平臺連續暴雷概率較小,目前不少平臺是自認備案無望,選擇主動退出,也有部分平臺是在地區監管部門的引導下退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暴雷事件集中爆發的風險。”網貸之家研究員劉美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平臺數量最高已縮水90%
7月份,中國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明確了監管下一步要將穩妥有序化解存量風險、多措并舉支持和推動機構良性退出或平穩轉型的工作重點,并再次強調網貸機構信息中介的定位。
據第一網貸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網貸剩余在營業平臺738家,僅7月份就有92家網貸平臺停發新標。
另一組數據則是,高峰時期網貸平臺曾有7705家,截至目前剩余在營業平臺738家,也就是說,如今網貸平臺數量已縮水90%以上。
數據顯示,前述738家平臺,再加上當月有交易但已退出的26家平臺的話,有118家平臺成交額在100萬元以內,占比15.45%;295家平臺成交額在100萬至1000萬元之間,占比38.61%;265家平臺成交額在1000萬至1億之間,占比34.69%;86家平臺成交額超過1億元,占比11.25%。
從地區看,7月份全國P2P網貸平臺總成交額前三名,分別是北京市161.39億元、浙江省128.10億元、廣東省72.06億元。記者注意到,據統計,上述三省市P2P網貸平臺成交額合計361.54億元,超過了全國總數的75%。
同時,第一網貸報告顯示,截至7月底,在營業平臺為738家,從2018年11月份網貸進入退出期來,共863家平臺停發新標。也就是說,從去年11月份截至7月底,9個月中已有863家平臺停發新標。
深商大數據課題組負責人胡爾義對記者表示,“網貸行業偏離信息中介定位,又匱乏信用中介品質、能力和監管,導致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也是雷潮不斷的根源。”他同時表示,“網貸平臺良性退出,絕非易事。只有誠信、透明、風控能力強的網貸平臺才具有良性退出的可能。”
網貸天眼研究院負責人李鵬飛對記者坦言,“未來一段時間內,網貸的主旋律都將是備案試點的推進與風險出清。”
網貸平臺清退持續進行中
同時記者注意到,進入7月份后,各省市對網貸平臺清退工作及懲治“老賴”動作已提速。
7月30日,據山西省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山西互金協會”)微信官方公號披露,晉銀保監局已下發《關于清退未納入實時數據監測的網貸平臺的通知》【(2019)48號】(下稱“晉‘48號文’”)。
根據晉“48號文”,山西互金協會要求全省P2P網貸機構在7月31日前按時完成實時數據接入工作,到期未完成系統接入的網貸機構應穩妥有序退出市場。此外,對于已接入者但數據質量較差、導致無法有效進行風險監測的網貸機構,同樣將予以清退處理。
而7月22日,云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則發布公告稱,按照國家關于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要求,對納入范圍的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和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開展了風險整治工作,發布第四批7家擬退出市場的機構名單。
同時,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8省市相繼公布了網貸平臺清退名單。
記者發現,雖然還有不少省市未公示清退名單,但在引導轄內機構退出的工作進展明顯,除了部分網貸平臺被立案偵查之外,大多網貸平臺則是在各省市的監管指導下平穩退出。
隨著,網貸平臺的持續清退,后續可能帶來的催收問題,監管層也給出了相應的措施。
記者發現,7月份深圳市對懲治逃廢債“老賴”等失信人也加大了懲處力度。
7月5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出《關于加強深圳市網貸行業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嚴重失信網貸借款人加強聯合懲戒。
7月30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則發布第一批失信92人公示名單,其中絕大多數人處于失聯狀態。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造成網貸風波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借款人的惡意逃廢債的‘老賴’行為,監管也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相信逃廢債問題會得到逐步解決,行業也將迎來曙光。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