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 | ③走向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自1994年開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向著越來越市場化的方向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率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近幾年來,這一匯率制度經受住了多輪沖擊的考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方向,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增強匯率彈性,注重預期引導,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一、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特點
一是人民銀行退出常態化干預,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決定。近兩年多來,人民銀行通過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大幅減少外匯干預,在發揮匯率價格信號作用的同時,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二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2019年到2020年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427個交易日中有216個交易日升值、211個交易日貶值。近期人民幣有所升值,主要是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的體現,我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和經濟恢復正增長,出口增長較快,境外主體持續增持人民幣資產。總的來看,人民幣仍是雙向浮動的。
三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經受住了多輪沖擊考驗,匯率彈性增強,較好發揮了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2020年前9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化波動率為4.25%,與國際主要貨幣基本相當。截至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年初升值2.4%,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指數升值3.3%,升值幅度比較適中,同期歐元、日元對美元匯率分別升值約4.5%和3%。
四是社會預期平穩,外匯市場運行有序。近年來,盡管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但人民銀行加強預期引導,外匯市場預期保持平穩,中間價、在岸價、離岸價實現“三價合一”,避免了匯率超調對宏觀經濟的沖擊。外匯市場深度逐步提升,市場承受沖擊能力明顯增強,銀行結售匯基本平衡,市場供求保持穩定。
五是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促進了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貨幣政策自主性提高,人民銀行主要根據國內經濟形勢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避免了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標沖突。在此基礎上,人民幣匯率有序調整,合理反映了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實現了國際收支的自主平衡,促進了內外部均衡。今年上半年經常項目呈現順差,資本項目呈現逆差,跨境資本雙向流動特征明顯。一方面,境外資本流入增多,改善了境內資產的持有人結構。另一方面,資本自主流出增多,主因是境內銀行等主體自主增加境外資產,境內主體提高了境外資產占比。這種格局是健康的。
二、堅持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繼續堅持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一是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當前合適的匯率制度安排。繼續堅持讓市場供求決定匯率水平,不進行外匯市場常態化干預。與此同時,我國的貿易和投資結構日趨多元化,對主要貿易和投資伙伴的匯率水平變動都將影響我國的國際收支和內外部均衡,繼續參考一籃子貨幣能有效增強匯率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和指示意義。
二是繼續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更好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當今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明顯,投資者對預期變動比較敏感,一些消息面的沖擊容易引發市場大幅震蕩。只有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才能幫助對沖外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沖擊,保持貨幣政策自主性。同時要注重預期引導,為外匯市場的有序運行和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創造條件。
三是加強外匯市場管理。由于外匯市場異質性預期特征明顯,預期變化更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對匯率走勢形成較大影響。要充分發揮外匯市場自律機制作用,要求金融機構保持“風險中性”,加強對企業進行外匯衍生品交易的真實性審核,防止部分企業脫離實需、加杠桿炒匯、投機套利行為帶來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
四是把握好內外部均衡的平衡,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是聯系實體經濟部門和金融部門、國內經濟和國外經濟、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紐帶,是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外部均衡的關鍵支點。我國是超大體量的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制定和實施必須以我為主,市場化的匯率有助于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促進經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進而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