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理財公司過半凈利潤下降 “卷規模”股份行理財子全面反超大行

18家理財公司過半凈利潤下降 “卷規模”股份行理財子全面反超大行
2024年04月15日 16:43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楊希

  隨著銀行2023年度報告的披露,銀行理財子公司2023年的規模和盈利情況也陸續出爐。

  過去一年對于銀行理財來說,是規模和業績修復的一年,投資者心態轉向“保守”與“求穩”,銀行理財規模也在“贖回潮”后逐漸企穩和回升。《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數據顯示,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6.80萬億元,據2022年三季度末的高點仍然有一定距離。

  充滿挑戰的一年也真實地反映在銀行理財公司的盈利和規模數據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梳理,目前已公布業績的18家銀行理財子中,有7家管理規模同比下降,其中建信理財、渝農商理財和農銀理財管理規模同比下降超過10%,2022年管理規模奪得行業首位的招銀理財守住了冠軍位次,但規模下降超4%。

  在盈利方面,行業的艱難表現得更為顯著。18家銀行理財子中,有10家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農銀理財、建信理財和渝農商理財凈利潤“腰斬”,降幅超過5成,包括中郵理財、寧銀理財、興銀理財等在內的6家理財子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10%。

  當然,也有銀行理財子實現了逆勢增長。數據顯示,交銀理財、平安理財、信銀理財三家理財子實現了管理規模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復盤來看,增長的原因包括適時調整產品設計與發行、拓展行外代銷等。

  大行理財子掉出“第一梯隊”

  從銀行理財子管理規模來看,2023年發生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大行理財子的規模掉出了銀行理財子“第一梯隊”。

  其實,在2022年末,在“贖回潮”沖擊之下,擁有大量客群的大行理財子規模已在明顯收縮,但2022年末,仍然有建信理財以接近2萬億的規模位列“前三甲”中。到了2023年,在股份行理財子持續發力之下,銀行理財子規模的“第一梯隊”中,已不見大行理財子的身影。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分別以2.55萬億元和2.26萬億元居于銀行理財子規模前兩位,其中招銀理財管理規模較去年下降4.49%,興銀理財規模較去年增長8.18%。

  之后是規模在1.5萬億元之上的5家理財子,即信銀理財、中銀理財、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管理規模分別為1.73萬億、1.63萬億、1.61萬億、1.59萬億和1.50萬億。從變動幅度來看,除信銀理財同比增長9.6%之外,四大行理財子規模均同比下降。中銀理財、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管理規模的降幅分別為7.39%、8.67%、10.67%和21.47%。

  建信理財管理規模較去年末下降超兩成,也使得其管理規模從2022年末的理財子第3位,大幅下降至2023年末的第7位。

  管理規模在1萬億之上的理財子,還有光大理財、交銀理財和平安理財,管理規模分別為1.31萬億、1.23萬億和1.01萬億,規模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0.08%、13.45%和14.20%。

  在已披露數據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理財子公司中,值得關注的是,北銀理財管理規模較2022年末微降4.54%至0.29萬億;渝農商行理財規模同比下降14.29%至0.12萬億,降幅較大。開業一年有余,恒豐理財規模同比增長19%至0.12萬億。

  過半數理財子凈利潤下滑

  在起售金額大幅下降等因素催化之下,近幾年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持續增長。《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1.14億個,同比增長 17.84%。

  但銀行理財公司的利潤并不與投資者數量的增長直接相關,與規模、產品類型、收益確認方式等關聯性更高。2023年銀行理財規模較2022年總體下降,產品發行也趨于保守,銀行理財公司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在被統計的18家理財子中,有10家凈利潤較2022年下降。

  具體來看,2023年,招銀理財以31.9億元的凈利潤位列行業首位,但相比2022年,該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1.22%。凈利潤緊隨其后的是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分別實現凈利潤25.82億元和22.55億元,其中興銀理財凈利潤較上年下降17%,信銀理財凈利潤則較上年增長10.11%。

  四大行理財子的凈利潤都在15億左右。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和建信理財2023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3.25億元、15.97億元、16.28億元和13.23億元,除工銀理財外,其余三家大行理財子均規模和利潤“雙降”。

  具體來看,工銀理財規模下降8.67%,凈利潤增長7.20%;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的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2.19%、54.67%和53.42%。農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的凈利潤降幅均超過了五成,兩家銀行在年報中也未進一步做出解釋和說明。

  城商行理財子和農商行理財子的凈利潤變化同樣顯著。寧銀理財規模同比微增,凈利潤同比下降近3成,至6.68億元;青銀理財規模同比增長3.64%,凈利潤同比下降13.33%;渝農商理財規模和利潤雙降,在規模同比下降14.29%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下降52.51%。

  理財子加速“走出去”

  在市場挑戰增多、銀行理財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調整產品設計和加大力度走出母行,成為銀行理財尋找增長點的重要路徑。

  在18家理財子中,交銀理財、平安理財、信銀理財三家理財子實現了管理規模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交行在年報中表示,交銀理財適時調整產品設計發行重點。積極拓展行外代銷,報告期末行外代銷產品余額6625.36億元,占比53.80%,初步建立了以母行為主體,開放、多元的全渠道體系。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理財公司不斷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銷渠道,母行代銷金額占比持續下降。“理財公司合作代銷機構數量持續增長,截至 2023 年末,全市場有491家機構代銷了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較年初增加163家。”

  年報中,多家理財子進一步披露了詳細數據和進展。

  在六大行理財子中,中銀理財表示,在客戶基礎方面,持續拓展銷售渠道,已在行外22家機構、30個渠道上線產品。中郵理財表示,三方代銷加速突破,簽約渠道26家,全面覆蓋大型國股行、中小銀行及互聯網銀行;規模年增量超600億,增量居國有行理財子公司前列。由此可見,國有大行行外代銷腳步雖有所提速,但總體規模不大。

  對比來看,股份行、城商行“走出去”的步伐明顯更快。譬如,年報披露,2023年末,平安理財已與超40家同業銀行合作開展代銷業務,代銷余額超3400億元。2023年,青銀理財行外代銷規模953.86億元,占比達45.83%。恒豐理財落地銷售機構13家,年末行外代銷規模達到228億元,較年初提升891%。

  興銀理財表示,實現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代銷渠道全覆蓋,累計開拓中小銀行代銷合作機構超470家,覆蓋超過60家城商行、390家農信機構;通過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銀行等行外渠道銷售理財保有規模達到86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32%,占比 38.39%。

  (實習生林秋彤對本文有貢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天行

理財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燦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無錫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廣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