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銀行信用卡業務正面臨交易規模收縮與風險管控升級的雙重挑戰。
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同比下降5.44%,至9711.81萬張,首次跌破了1億張。
與此同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等銀行的信用卡交易總額較上年同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以及民生銀行等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上升。
流通卡量縮減
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后,銀行信用卡市場正迎來深度重構。
截至2023年末,國內大中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流通量表現分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流通量相較于2022年末均呈現出下降趨勢,其中工商銀行的信用卡數量從2022年末的1.65億張下降到1.53億張,減少了約1200萬張;建設銀行的信用卡數量由2022年末的1.40億張下降到1.32億張,減少了約800萬張。
相比之下,中國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的信用卡流通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截至2023年末,中國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約為1.44億張,同比增長4.22%;中信銀行的表現更為出色,其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約1.16億張,同比增長8.37%;此外,興業銀行的信用卡累計發行量亦穩步攀升,至2023年末共計約0.71億張,同比增長7.68%。
信用卡資深研究人士董崢認為,上述數據反映出信用卡市場正在經歷差異化發展,部分銀行在嚴格風控和調整策略的背景下主動壓縮了信用卡流通規模,而另外一些銀行則通過有效的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策略,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了信用卡業務的穩健增長。
以中信銀行為例,其信用卡為何能在新增用戶拓展方面取得競爭優勢?中信銀行副行長呂天貴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稱,中信銀行信用卡2023年新增客戶更多來自本行代發、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個貸、對公等相關優質客戶的轉化,分行渠道新增獲客首次突破200萬戶,占比由2019年的4.5%上升至2023年的34%。
此外,在布局新場景方面,中信銀行從傳統陌生拜訪向更高質量的食、住、行、娛、購等創新場景獲客轉變,并且加強與頭部互聯網平臺的深度合作,深耕14家頭部互聯網平臺,通過聯合建模篩選優質客群,實現精準營銷,互聯網獲客同比增長69%。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部門管理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稱,當前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的戰略調整背后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源自監管政策要求,監管部門對于信用卡業務的風險防控、合規經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其次,銀行自身基于對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和風險管理策略的調整,傾向于采取更為精準高效的獲客方式。大多數銀行正逐漸摒棄單純追求發卡量規模的粗放式增長,轉而聚焦于吸引和維護高質量的客戶群體。
上述人士稱,因此,信用卡客戶的新增規模相較以往有所放緩,信用卡業務呈現出了從規模化擴張向質量優化、風險防控戰略轉型的趨勢。
交易規模縮水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也在揭示信用卡業務已進入縮量競爭時代。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支付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67億張,比2021年末歷史高點共計減少3300萬張。截至2023年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22.66萬億元,同比增長2.35%;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為8.69萬億元,同比下降0.03%。
4月1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行經濟金融展望報告(2024年第2季度)》指出,受居民消費需求恢復不及預期以及預防性儲蓄意愿增加的影響,部分信用卡持卡人的收入水平和還款能力有所下降,造成信用卡交易額和授信使用率等指標同步出現下滑,信用卡不良貸款的規模和不良率指標有所增加。
截至2023年末,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額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興業銀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額從2022年末的4527.72億元下降至4016.33億元,同比下降11.30%;平安銀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額從2022年末的5786.91億元縮減至5140.92億元,同比下降約11.17%;光大銀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額從4653.48億元下降至4347.19億元,同比下降約6.60%。
在信用卡交易額方面,2023年建設銀行實現了交易額的逆勢增長。與其他多數銀行面臨著信用卡交易總額下滑的趨勢不同,建設銀行的信用卡總消費交易額在2023年末升至2.93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0.01萬億元。盡管增長幅度不大,但是在行業整體交易額縮減的背景下,建設銀行實現正增長實屬不易。
這一交易額的增長拉動了建設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年報顯示,2023年建設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達到了210.71億元,同比增長23.24%,增速表現亮眼。
國內信用卡市場交易金額的下滑對部分銀行的業績造成了實質性沖擊。平安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該行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為161.28億元,同比下降13.1%,這一變化主要因為信用卡業務手續費收入的減少。
年報顯示,2023年招商銀行的信用卡累計交易金額達到了4.81萬億元,同比下降0.44%。在收入構成方面,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利息收入為635.15億元,同比下降0.72%,顯示出信用卡貸款收益略有收縮;非利息收入為272.28億元,同比下降3.02%,顯示出信用卡業務在非利息收入板塊亦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多家銀行的信用卡資產質量壓力在增大,風險敞口正逐步擴大。
例如,工商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從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023年末的2.45%,建設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從2022年末的1.46%上升至2023年末的1.66%,農業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從2022年末的1.23%上升至2023年末的1.40%。
值得注意的是,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年報顯示,2023年興業銀行持續推進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卡等重點領域的風險化解,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從4.01%下降到3.93%。截至2023年末,民生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不良貸款率為2.98%,比上年末增加0.31%。
光大銀行在2023年年報中未披露信用卡不良貸款數據。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光大銀行積極推進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卡三大重點領域特殊資產攻堅戰,資產質量保持平穩可控。
拐點還是調整期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系列報告》顯示,家庭收支正在從分化走向趨同,財富、收入和消費“增加與減少”的受訪家庭比例總體減少,家庭財富、收入與消費“基本穩定”的比例明顯上升。
興業經濟研究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報告認為,在經歷了品質化的消費升級時代,和疫情下的消費高波動時代之后,我國的消費正進入新的“平穩時代”。
當消費步入“平穩時代”,以信用卡為代表的消費金融業務將如何發展?
波士頓咨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增速將在7%左右,到2027年消費金融市場總規模將達25萬億元,其中信用卡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8.7萬億元上升至2027年的10萬億元。
這一增長并非來自新客戶群的擴大,波士頓咨詢認為,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客戶群數量和滲透率已經基本達到頂峰,現在進入了以“客戶滲透緩慢增長,單客價值提升為主”為特征的存量經營時代。對于從業機構而言,存在三大關鍵機遇:存量客戶價值深耕;強化抗風險能力,拓展下沉市場;提早布局,把握客群遷徙機會。
對于零售業務領先的銀行而言,信用卡業務仍是重點布局領域之一。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業績發布會上稱,招商銀行在資產結構上加強有效配置,還是要以零售信貸資產為主,因為零售信貸資產總體定價水平高于公司貸款。招商銀行將在信用卡貸款、小微貸款、消費貸款等方面持續發力。
呂天貴表示,中信銀行縱深推進“零售第一戰略”,信用卡是中信銀行新零售“五主客戶關系”中主結算、主融資等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打造領先財富管理銀行”的重要支撐。對中信銀行而言,信用卡業務是服務高價值客戶的重要抓手,而且資本回報率較高。中信銀行將繼續加大在信用卡業務上的投入,不斷提升信用卡業務的業績貢獻占比。
信用卡市場正在經歷持續調整。隨著科技的進步、監管政策的完善以及消費者習慣的變化,信用卡業務必須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