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允許個人開立多層養老金賬戶

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允許個人開立多層養老金賬戶
2023年02月27日 19:03 市場資訊

專題:金融共話·聚焦2023年兩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炎炎 上海報道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擬提交三份提案,分別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養老金融、恢復和擴大消費三方面。

  建議完善大灣區數字經濟融資支持

  李民斌認為,從數字化發展水平看,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協同發展的效應尚未發揮。從數字化領導機構來看,目前的粵港信息化合作專責小組主要由資訊科技相關部門負責,然而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涉及數字基礎設施、數字貿易、數字服務、數字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由個別部門牽頭的合作機制難以實現全面有效覆蓋。

  數字經濟時代要實現融合發展,首先要解決數據要素流通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內制度多樣化,數據流通面對很多壁壘和挑戰。隨著個人信息保護不斷加強,進一步加大了跨境數據流通的挑戰。目前,大灣區已經開展了數據跨境流通的實踐。比如,2022年3月,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在粵澳兩地上線運行,為用戶數據的跨境流通提供驗證服務。不過,這些實踐的區域和規模相對有限,對于跨境數據流通的推動力度有待提升。

  “發展數字經濟所需的資金支持具有‘高強度’、‘高風險’等不同特征。”李民斌認為為配合數字經濟的上述融資特點,相關融資體系還有待加強。股權融資方面,除了主板市場外,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信貸融資方面,數字經濟主體往往因抵押物不達標準等因素而很難獲得貸款。2022年末,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為1.1%。

  鑒于上述現狀,他建議,首先,升級粵港信息化合作專責小組,建立覆蓋粵港澳、由三地高層領導共同參與的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包括政府官員、業界專家、學者等,強化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協同機制,制訂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策略、重點領域,統籌三地數字經濟發展事宜。同時建立統一的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為大灣區數字化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其次,建議在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試運行的基礎上,推動建立覆蓋粵港澳三地的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一方面,要發揮核心企業的帶動作用,比如加快開源平臺的建設。另一方面,鼓勵更多主體參與試點和推廣,尤其是大灣區全部布局的各類主體。同時,緊扣現實需求,逐步拓寬跨境數據驗證的應用場景,包括跨境銀行開戶、跨境財富管理、跨境供應鏈金融、跨境資產轉讓、跨境保險理賠等金融類場景,以及跨境身份認證、跨境學歷認證、跨境繳納水電費等民生領域。

  最后,建議完善大灣區數字經濟融資體系,推動設立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設立數字經濟企業貸款補償資金,提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貼息支持力度,支持商業銀行與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園區開展戰略性合作,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點園區,為數字經濟創新企業在三地投資布局提供土地和空間,加強引進和孵化合作,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數字化特色場景等開展聯合攻關,促進數字經濟創新成果加快轉化。

  建議加速擴大個人養老金至全國范圍

  李民斌認為,我國養老資金在全球化資產配置的比重較低,不利分散投資風險。我國整體養老金規模約12萬億元,相當于經濟總量約10%,這對比接近120萬億元的住戶存款明顯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針對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趨勢,加速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金規模和普及率的迫切性正在增加。

  在他看來,個人養老金制度靈活性也有待提高,根據現有安排,個人養老金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或者在特定情形下,方可領取個人養老金。雖然這安排有利于鼓勵參加人累積長期投資,但未能滿足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可能出現的財政需要,例如:購房、育兒、醫療等。另外,個人養老金賬戶有終身唯一性,參加人只能在一家商業銀行開立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

  他提出三項建議:

  一是利用香港實現全球化資產配置。

  為了實現長遠增值和分散風險的投資目標,建議我國養老資金可有序納入更多境外資產,以開展全球化資產配置的布局。香港的金融服務比較優勢明顯,可發展成為我國養老資金的境外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建議可逐步納入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基金及金融產品到內地養老金體系的可投資范圍內。另外,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在多年暢順運作下發展趨于成熟,建議跨境理財通也可逐步擴容,允許個人養老金納入香港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讓民眾可透過香港的金融平臺,擴闊投資選擇,達到投資高收益、低風險的優質資產的目的。

  二是考慮個人可設立多層及多個養老金賬戶。

  參考國際經驗,不同國家就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領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彈性,例如在首次購房、看病或進修等情況下可提前支取個人養老金,這使個人養老金賬戶更具靈活性,有助鼓勵民眾參與,而提前領取一般會設有時間和額度限制,避免個人養老金被隨意使用。建議我國個人養老金賬戶設計可作進一步優化,允許個人開立多層養老金賬戶,讓部分養老資金可于特定額度內或首次購房、看病、進修等情況下提前使用。此外,建議放寬個人只可在一家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限制,此舉可促進市場良性競爭,擴大個人養老金市場。

  三是加速擴大個人養老金至全國范圍。

  個人養老金制度去年11月實施試行以來,市場反應熱烈。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開戶有1,954萬人,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這說明整體開局良好。根據此前公布,個人養老金試點計劃會先行一年。計劃總結工作完成后,建議下一步加速實施個人養老金的試點地區,及至擴展至全國范圍,讓普羅大眾及早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增加對相關養老理財產品的認識,引導社會形成投資養老的理念。

  建議完善社會保障從而提振消費信心

  李民斌在提案中指出,2022年以來,受世界地緣政治局勢復雜多變,國外需求放緩,以及國內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企業經營面臨更大壓力,特別是中小企壓縮各類開支,對就業市場造成壓力,較大程度限制了居民消費能力。

  我國民眾具有較強的儲蓄傾向,疫情期間更為明顯,而過高的儲蓄率并不利于長遠的消費增長。人民銀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2.8%,與上季基本持平。高儲蓄率除了是勤儉的民族特性外,背后亦反映部分社會民生的問題,居民為應對住房、育兒、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多方面的支出負擔,需要作出較為謹慎的儲備。

  此外,由于在一些領域存在優質供給不足,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影響到消費新增長點的培育,限制消費潛力的充分釋放。

  李民斌建議,要保障人民的消費能力,必須在穩企業、保就業的基礎上,切實增加居民收入。首先,建議繼續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減稅降費措施,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為企業增活力、添動力,以保住就業市場持續改善,繼而為增加勞方收入創造更好條件。另外,建議因地制宜促進消費,如透過加強補貼、以舊換新等政策釋放消費潛力,尤其可加大對鄉村地區消費電子、家電、農機購置等的補貼力度,穩定低收入群體消費水平。

  “提振消費者信心的一項關鍵是持續做好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滿足居民養老、就醫、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李民斌稱。醫療方面,建議進一步完善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快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比如逐步將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進一步擴大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群體參保面。隨著民生保障得到加強,居民儲蓄意愿將有望下降,進而從超額儲蓄向消費轉化。

  最后,針對社會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建議加大相關領域的供給,培育消費新增長點。以養老和托幼為例,一方面可優化現有相關政策和明確法規支持,促進商業性養老和托幼服務的供給,同時鼓勵企業發展更多智慧養老,適老化技術和產品,以及安全健康的嬰幼兒產品;另一方面,建議借助起步較早、發展較成熟的香港養老和醫療等產業,透過打通醫療資源的跨境障礙,包括人才、資金、物流(醫療藥品和器械),促進兩地業界合作,為民眾提供更高端的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建議借助科技,構建嶄新的消費場景,例如支持消費平臺企業挖掘更大的市場潛力,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發揮平臺企業在科技和創意方面的優勢,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為消費者帶來更個性化和更便利的消費體驗,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宋源珺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3-11 駿鼎達 301538 --
  • 03-11 星德勝 603344 --
  • 03-04 中創股份 688695 22.43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02-28 鐵拓機械 873706 6.69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