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銀行理財凈值波動加劇,擾動著投資者預期。今年3月,受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破凈”數量一度高達1734款,在已披露凈值數據的產品中占比15%。對此,多家上市銀行負責人表示,2021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銀行理財的管理難度正在加大,理財公司必須修煉內功,特別加強風險防控水平、提升投資研究能力、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不動搖;同時,要更加注重與投資者溝通,穩定投資者的預期與信心。
“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把握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紅利、資本市場日益壯大的機遇,打造適配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的產品系列,力爭為廣大客戶獲取長期穩健的回報。”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鄭國雨說。
注意積累“安全墊”
日前,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發布公告稱,將以自有資金約10億元投資該公司管理的理財產品。至此,繼光大銀行、南京銀行、郵儲銀行之后,出手自購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已達四家。
以上自購行為的背景,源于銀行理財市場近期出現大幅波動,部分產品跌破凈值,這讓早已習慣保本保息的投資者一時難以適應。“目前,投資者尚未完全改變剛性兌付的觀念,相較于基金、信托產品的波動,投資者對銀行理財波動的容忍度更低。”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說。
“銀行理財凈值回撤,主要受國內外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共振調整的影響,主因是國際環境和突發事件帶來的外部沖擊。”鄭國雨說。具體來看,全球流動性趨緊,美國股票、債券市場波動加劇,海外市場對A股和債券市場形成一定壓力;同時,俄烏地緣沖突加劇了全球的通脹擔憂,強烈沖擊著國際金融市場,避險情緒快速上升。
盡管地緣沖突影響不小,但這不能成為銀行理財凈值劇烈波動的“借口”。多家上市銀行負責人均表示,接下來必須把保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加強風險防控,注重積累“安全墊”。
首先,要堅持穩健策略,總體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主,發揮好該類資產的“安全墊”“壓艙石”作用,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系,提升銀行理財凈值的穩定性。
當前,個人投資者是我國銀行理財市場的絕對主力,他們的風險偏好仍相對較低。《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截至2021年末,個人投資者8067.23萬人,占比高達99.23%,他們的風險偏好更趨穩健,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均有所上升。
其次,加強穿透監測和預警,密切關注底層資產質量,有效控制風險敞口。同時,理財公司還要充分揭示產品風險,堅持合規銷售,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錘煉投研“金剛鉆”
多位業內人士預判,隨著銀行理財估值方法的改變,其凈值波動或將更加明顯,這愈發考驗著理財公司的投資研究能力、資產配置水平。接下來,理財公司必須將投研能力作為自己的“金剛鉆”。
“資管新規、新的會計準則實施后,銀行理財投資的資產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這樣一來,底層資產的變化會快速傳導至理財產品的凈值表現,凈值波動將更加敏感,特別是在股票、債券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理財產品的凈值會跟隨市場同頻共振。”林立說。
實際上,估值方法的改變反而為理財公司修煉內功提供了良好契機。多家上市銀行負責人表示,加強理財公司的核心能力建設勢在必行。在新估值方法下,銀行理財兼顧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的難度增加,這將倒逼理財公司提升投研水平、完善投研體系、鞏固投資架構、夯實運營體系,由此才能為投資者創造穩定、可持續的財務回報。
與公募基金相比,銀行理財的投研能力相對較弱。接下來,理財公司該如何固優勢、補短板?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理財公司應持續提高資產配置的專業性、效率性和靈活性,發揮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大、期限長的特點,發揮匯集中長期資金、靈活配置資產、穿越周期波動的功能作用,抓住投資者對財富保值增值的巨大剛需,滿足投資者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需求。
一方面,繼續鞏固債券投資的比較優勢。針對固定收益類市場,銀行理財可在降低投資久期、嚴控風險的同時,加大力度投資一年以內存單等資產,或投資高等級城投債,持續提升固定收益。
另一方面,增強權益類資產的投資能力與水平。銀行理財應靈活優化投資結構與方向,持續把握穩增長政策、市場熱點板塊等獲利機會。
“此外,銀行理財產品還應突出客戶陪伴。”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說,要從“前端交易驅動”轉向“全流程陪伴服務”,更好地幫助客戶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實現“客銀雙贏”。
多元投資“固實體”
銀行理財規范、轉型的初衷,是讓資金更精準地對接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縮短投融資鏈條,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資管新規”發布前,影子銀行風險曾一度高企,導致直接融資間接化,不僅抬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還不斷積聚金融風險。眾所周知,開展銀行信貸業務必須滿足嚴格的監管要求,如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指標等,但這些打著理財名號的影子銀行業務卻繞開了信貸監管,將本該投向技術創新、科技研發領域的大量資金,投向了具有足額抵押品的成熟傳統行業,增加了金融機構和宏觀經濟的隱性杠桿。
近年來經過持續整治,影子銀行風險拆解工作已取得實效。與此同時,符合新規的銀行理財正在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如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更加精準地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縮短了融資鏈條、降低了融資成本。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銀行理財產品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億元,約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8%。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理財投資資產的標準化程度日益提高,截至2021年末,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債券類資產21.33萬億元,占比68.39%,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加了19.43個百分點。
從投資領域看,2021年,銀行理財投向綠色債券的規模超2200億元,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的規模超12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萬億元,累計募集ESG(環境、社會、治理)主題理財產品超600億元,募集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主題理財產品超600億元。
此外,銀行理財還優化了產品結構、拉長了投資期限,為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資管新規”發布時,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為138天,2021年12月則大幅增長至481天。
“接下來,農銀理財將持續加大對鄉村振興、高端制造、綠色低碳、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服務力度,通過債券投資、項目投資、定向增發等多種渠道,進一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林立說,目前農行縣域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已超9000億元,占比超43%。 (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