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29萬億元 去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29萬億元 去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2022年02月28日 07:28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彭 妍

  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我國銀行理財市場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31%。理財投資者隊伍在迅速壯大的同時,銀行理財投資收益顯著提升,全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凈值型理財產品大幅增加

  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4.76萬只,募集資金122.19萬億元。其中,凈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隨著老產品的持續壓降和新產品的不斷發行,產品凈值化轉型進程顯著。截至2021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26.96萬億元,占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布前增加23.89萬億元;非凈值型產品余額為2.04 萬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前大幅減少16.39萬億元。

  截至2021年底,全市場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為8067.23萬人,占比 99.23%;機構投資者數量為62.67萬個,占比0.77%。

  理財產品受眾群體仍偏好風險較低的產品類型。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中,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最多,占比為34.89%。與去年同期相比,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占比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3.08個百分點和2.59個百分點。

  資管新規以來,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頗見成效,持有凈值型產品的投資者數量也不斷攀升。截至2021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占比達到99.06%,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個百分點。其中,持有開放式凈值型產品的投資者數量最多,占比為86.16%。

  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市場投資者數量的不斷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宏觀層面,居民財富從房地產向金融資產轉移的趨勢在加速,尤其是2021年房地產調控加速了這一進程;二是行業結構層面,隨著互聯網理財逐步式微,以銀行和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正規軍更加受到投資者青睞;三是對銀行自身來說,在發力資管大風口的預期下,近兩年銀行普遍加大了對資管業務的投入和重視力度,加速活期屬性理財產品的創新,在流動性和收益性上取得了更好的平衡,贏得了投資者的青睞。

  理財投資收益顯著提升

  《報告》顯示,在資管行業打破剛兌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借助其長期穩健的資金供給渠道、專業優質的資產管理能力、豐富多元的創新產品設計等優勢,實現較為平穩的產品收益。

  在投資者隊伍迅速壯大的同時,銀行理財投資收益顯著提升。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理財產品已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1萬億元。其中,2021年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2021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收益率波動相對平穩。

  在服務投資者的同時,銀行理財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末,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8%。同時,投資資產標準化程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增強。截至2021年底,理財資金投資債券類資產21.33萬億元,占比68.39%,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加19.43個百分點。2021年,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200億元,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規模超12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萬億元,累計募集ESG主題理財產品超600億元,募集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主題理財產品超600億元,有效促進共同富裕目標實現。

  薛洪言認為,隨著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占比的提升,銀行理財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也隨之提升。同時,相比存款資金,銀行理財資金通常會更多配置債券、股權等直接融資資產,有助于加速我國融資結構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的轉型速度,而相比間接融資,以股權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杠桿率,在特定領域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融資支持作用。

  銀行理財機遇與挑戰共存

  展望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的發展,有關專家表示,銀行理財發展機遇與挑戰共存。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中長期看居民資產從地產向金融資產轉移的趨勢不變,但就2022年來看,受地產調控邊際放松以及金融市場自身波動性增加等因素影響,短期來看,凈值化的銀行理財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下降,對銀行的產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薛洪言表示。

  《報告》同時提出,理財市場機構將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匯集中長期資金、靈活配資資產、穿越周期波動的功能作用,抓住廣大居民對財富保值增值的巨大剛需,滿足理財投資者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需求,積極幫助居民在整個生命周期管理財富,提升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做好客戶畫像,針對不同年齡、風險偏好客戶群體,強化養老資金轉化,豐富養老產品供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產品投資方向來看,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中,預期權益類產品會逐漸增多,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收益率預期在下半年會有所回升;尤其是在美聯儲預期加息的情況下,全球央行緊縮可能導致固收收益率回升,但銀行權益類產品并不會因此消沉,中國理財產品市場需求依然旺盛,依然會有很多資本進入理財市場購買理財產品。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趙般嬌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02 聚賽龍 301131 30
  • 03-01 萬控智造 603070 9.42
  • 02-28 路斯股份 832419 7.2
  • 02-28 賽倫生物 688163 33.03
  • 02-28 浙江恒威 301222 33.9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