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相關報道】俄烏變局24小時①:始作俑者的面目再也藏不住了
來源:玉淵譚天 譚主
北京時間25日,在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一天之后,俄烏雙方均表示了和談的意愿。
到26日的24個小時,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烏克蘭方面已拒絕和談。
誰在阻礙和談,譚主聯合專業機構,篩選了過去24個小時最受熱議的新話題,繼續看清真相,發現火上澆油的黑手。
目前,俄烏局勢依然緊張。
北京時間26日下午,烏克蘭首都基輔接連傳出爆炸聲。基輔市區多個方向,均有交火發生。一枚導彈擊中了基輔市內一處高層民用住宅的17樓和18樓,烏克蘭政府人員表示,無人在這一事件中死亡。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最新公告,俄羅斯武裝部隊已使821個烏克蘭軍事基礎設施癱瘓。
就在局勢變化中,俄烏雙方也都圍繞談判作了表態。在25日的電視講話中,澤連斯基在指責西方完全放棄烏克蘭之后,就表態稱,希望談判,避免民眾傷亡。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當天也表態,隨時可以進行談判。一天時間,雙方圍繞和談,進行了多輪互動。但26日晚,烏克蘭表示拒絕和談。
從同意到拒絕的一天時間,有三個細節值得關注。
第一是圍繞“武器”問題。俄羅斯一直強調,“沒有人想占領烏克蘭”,但談判的前提是烏克蘭武裝部隊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對于武器問題,澤連斯基在回應美國幫助時的回復是,需要彈藥而不是搭車。與此同時,白宮發布消息,美國國務院已獲得授權向烏克蘭提供6億美元援助。
第二是圍繞“地點”問題。2月25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普京準備派俄羅斯代表團前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與烏克蘭代表團進行談判。而澤連斯基建議將波蘭首都華沙作為雙方會談地點,而不是莫斯科最先提出的明斯克。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月初,拜登就已經向波蘭增加了數千名駐軍。
第三個細節,是在25日,拜登和澤連斯基打了通40分鐘的電話。
影響和談的三個細節背后,都有美國的身影。
同時,在被問及俄烏雙方談判的問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的說法是,俄羅斯是在“火箭、迫擊炮、大炮瞄準烏克蘭人民”之際進行“偽裝外交”。
到底是誰,不想讓談判早點進行。
針對本次和談的地點,在俄羅斯提議在明斯克舉行之后,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將為俄烏兩國談判創造所有必要條件。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對于俄烏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2014年,頓巴斯地區爆發了激烈武裝沖突。為協調危機解決,2015年2月,烏克蘭當時的總統波羅申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明斯克就涉及烏克蘭的一系列問題達成的一攬子協議,被稱為“新明斯克協議”。該協議在當時緩和了局勢。
▲ 2015年2月11日,俄、法、德、烏四國領導人在白俄羅斯明斯克會談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杰告訴譚主,因為歷史原因,明斯克是一個政治談判的樞紐,或者說本身就具有歷史積淀下來的標志。新明斯克協議,是俄烏和解的起點,這里也有能夠讓大家心平氣和談判的歷史基因。
新一輪俄烏沖突的談判地點,烏克蘭的目標所在地是波蘭。對此,趙俊杰解釋,波蘭是北約成員國,烏克蘭希望在波蘭舉行會談,也希望向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靠近,給俄羅斯施加談判壓力。
要知道,目前俄烏沖突的關鍵就在于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烏克蘭的這種選擇顯然很難被俄羅斯接受。
與其說地點的選擇影響了和談的進程,不如說,美國主導的北約一直都在阻礙戰火的平息。
新明斯克協議的第一條就是俄烏邊境地區停火,但美國不希望看到俄歐之間和平的局面,所以在過去這些年,美國不斷地加強對烏克蘭軍事支持的力度,給烏克蘭不斷提供上億美元的軍援,俄烏邊境局勢越劍拔弩張,美國的軍火援助就越活躍。
俄烏局勢發展到現在,這樣的拱火邏輯依然沒變。
曾經,美國破壞了新明斯克協議的執行。現如今,和平能否在“明斯克”重建,依然要看美國愿不愿意收回火上澆油的黑手。
“公眾討論烏克蘭問題,講的都是對抗。然而,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將去往何方嗎?”
這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8年前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篇文章的開頭。
▲ 2014年3月5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華盛頓郵報》以“解決烏克蘭危機,從結束開始”為題刊文
當時,俄烏之間也爆發了沖突,基辛格在文章中寫道,我一生中看見過四場戰爭都是以極大的熱情與公眾支持開始,但是沒有一場我們知道該如何結束,其中三場戰爭我們最終都單方面撤出。
俄烏變局,美國沒有吸取任何教訓——早期不斷渲染戰爭情緒,在沖突發生之前就早早撤出。創造了開始,卻沒有想好怎么結束。如何才能結束亂局,基辛格當時就提醒過美國:
如果烏克蘭要生存與發展,不應該在西方與東方間抉擇,不應該成為一方反對另一方的“前哨”,而應該成為連接兩方的“橋梁”,不應該加入北約。
2月25日,在與澤連斯基的電話中,拜登傳達了美國對烏克蘭正在提供的經濟、人道主義以及安全的支持。還沒過多久,就有美媒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政府準備幫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離開基輔。
傳達支持,是為了給澤連斯基堅持的信心,一轉眼,又讓澤連斯基撤離。美國政府,一張嘴,為何傳出兩種聲音?
對待烏克蘭局勢,美國內部的意見似乎并不統一。
拜登曾多次針對烏克蘭局勢發表講話。25號,他又重申:“我再說一遍,美軍不會、將來也不會在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戰。我們的軍隊不會去歐洲為烏克蘭作戰。”
就在同一天,國防部長奧斯汀卻在面對國會議員質詢時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研究為烏克蘭軍隊提供“遠程培訓”。
▲ 2021年,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出訪烏克蘭,在基輔與烏克蘭國防部長檢閱烏克蘭儀仗隊
在拜登拼命地撇清和烏克蘭的軍事聯系時,五角大樓的官員們,顯現出遠超于美國總統的“熱情”。美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約翰·柯比在簡報會上提到,國防部正在“非常積極”地為烏克蘭提供額外的“危害性極大”的援助。
在國防部長奧斯汀的要求下,約12000名美國士兵進入戒備狀態,對于這件事,約翰·柯比的用詞是,“歷史性時刻”。
美國國防部還表示,盡管總統拜登曾經說過,美軍不會進入烏克蘭直接參與與俄羅斯的戰斗。但是,美軍可能會被要求參與北約領導的任務。
對于烏克蘭局勢,五角大樓的積極性,似乎要高于白宮。結合美國前國會眾議員圖爾西·加巴德的一句話再看這種不一樣的聲音,意味深長——她在接受采訪時提到:
美國軍工復合體將因戰爭賺得盆滿缽滿。
雷神公司的負責人海耶斯在談到俄烏局勢時的表態,印證了圖爾西·加巴德的說法:
他毫無遮掩地表示,我完全期待著我們可以從中獲利。
海耶斯的信心不是空穴來風,美國布朗大學發布的“戰爭成本”研究報告顯示,自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軍費支出累計超過了14萬億美元,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落入了像雷神這樣的軍工企業的口袋中。
為了制造安全威脅,軍工企業想到的辦法,是從根源上與美國政客深度綁定。數據顯示,美國政壇上活躍著4000多個為其利益游說的集團。
軍工企業和美國政府、國會關系密切,形成了勢力龐大的軍工產業利益集團,這種利益集團,就被稱為“軍工復合體”。
這種關系,遠超普通人的想象。
對于烏克蘭局勢很積極的奧斯汀,在就任國防部長前,一直擔任雷神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拜登核心團隊的多人,均來自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這一智庫的主要贊助,均來自于洛克希德-馬丁、雷神、通用動力這些大名鼎鼎的美國軍工企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在2017年成立了一家咨詢公司。拜登政府執政不到半年時間中,已經有至少15名這家公司的雇員,在政府中任職。
其中包括國家情報總監、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國家網絡主管、美國副檢察長、印度-太平洋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美國駐北約大使……
就在這幾天,一位曾在公司擔任關鍵職位的經濟學家,正在“考慮”一份領導美國財政部關鍵辦公室的工作。
可以說,你能想到的美國機構中,都有這家公司的人。
這家公司沒有披露過自己的客戶,但據美媒報道,該公司的主要客戶,是美國軍工復合體。
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也能推動一個國家的政府,熱衷于戰爭。只是,美國人真的熱愛戰爭嗎?
對于美國對外的戰略邏輯,復旦大學沈逸教授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冷戰結束后,美西方國家的對外戰略決策,類似北約東擴這種問題的決策考量,更多取決于是否能夠帶來足夠的國內政治籌碼,是否有助于政客贏得選舉。
那這一次,拜登政府做出的不斷拱火的選擇,真的成為自己的加分項了嗎?民意正是最好的反映。
26日,哈佛大學公布了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拜登的支持率繼續下降,創下了38%的新低。有3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強烈反對”拜登的工作。
對于民調數據,熟悉美國政治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刁大明分析,從數據上來看,拜登對于俄烏問題的處理方式,對于民調是有牽動的,正在導致其民意支持度的進一步負面化。民眾認為拜登政府應該有所謂“更好”的應對方案。至于影響有多大或持續多長時間,還需要未來繼續觀察。
裹挾著美國政府作出錯誤選擇的,正是那一股暗力量。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萊克在文章中,寫下了他的絕望。
“這些天來,我似乎只聽到人們在爭吵拜登的‘重建更好未來’法案,擔心它將花費多少錢,以及它將刺激通貨膨脹,害怕國債擴大。但轉眼間,國會就將批準在本財政年度向軍方提供7680億美元。對這項國防授權法案的強烈抗議在哪里?為什么立法者和經濟學家沒有大聲抱怨它對通貨膨脹和國債的影響?”
羅伯特·萊克的結論是,美國的軍工復合體失控了。
美國軍工復合體的勝利,卻是民眾的苦難。其中,不僅有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
在這個時代反思戰爭,逃不開一個國家——美國。
在建國240多年的歷史中,美國沒有參與戰爭的時間,只有16年。
世界動亂之源,該收手了。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