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貨幣政策需突出結構性特征靠前發力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工具充足,仍有較大應對空間。貨幣政策要突出結構性特征,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其中,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區域均衡是結構性貨幣政策發力的重點領域。
他表示,貨幣政策有望在上半年“充足發力”“靠前發力”,進一步降準降息。預計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基礎上,將適度放松房地產企業融資條件,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有效緩釋相關風險。
● 本報記者 焦源源
貨幣政策空間充足
中國證券報:當前宏觀環境下,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還有多大?
丁安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客觀上要求貨幣政策充足、精準、靠前發力,積極助力“穩增長”??傮w上看,我國貨幣政策工具充足,仍有較大的應對空間。具體表現在:
首先,我國宏觀杠桿率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降,去年全年回落了7.7個百分點,這為宏觀政策在“穩杠桿”的總體要求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釋放了空間,有能力通過支持性的貨幣信用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促進經濟復蘇。
其次,我國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箱空間足夠,工具多元。在數量型工具方面,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雖相較之前有所下行,但仍然具備一定的空間;價格型工具方面,相較其它主要經濟體,我國利率水平仍處于較高位置,政策利率調整空間充足。
此外,我國貨幣政策的結構性特征日益鮮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普惠小微信貸支持計劃、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新型貨幣政策工具陸續落地,有助于在支持信貸總量增長的同時優化信貸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為應對通脹高企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從外部對我國貨幣政策構成一定掣肘。不過,目前人民幣匯率仍然居于高位,中美利差處于“合意區間”,我國的貨幣政策仍有能力實現“以我為主”,實現“穩增長”目標。
中國證券報:如何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功能,更好實現寬信用?
丁安華:貨幣政策助力“穩增長”,既不能“大水漫灌”,又需要滿足實體經濟的合理融資需求。這要求貨幣政策突出結構性特征,既要“充足發力”,更要“精準發力”,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以實現“總量穩、結構優”的組合。
總量上,貨幣政策要支持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保持M2與社融增速同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央行主動作為,靠前發力。在貨幣政策“穩增長”組合拳下,“寬信用”初顯成效,今年1月新增貸款和社融創歷史同期新高,但結構上仍有進一步改善空間,特別是企業和居民的中長期貸款,反映出“三重壓力”下市場主體信貸需求不足。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貨幣政策需要用好政策空間,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效刺激企業和居民的信貸需求。此外,預計央行將通過優化存款利率監管、釋放LPR改革紅利等措施,引導激勵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加速推動“寬信用”落地。
結構上,2021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19.2萬億元,同比增長27.3%;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31.8%,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2.8%;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預計央行將進一步著力優化信貸結構,持續對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滴灌”,尤其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未來相關領域信貸有望維持高增長,利率水平有望下行。
發力重點領域
中國證券報:引導金融資源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貨幣政策應該在哪些方面發力?
丁安華: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區域均衡是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重點領域。
在普惠金融方面,鼓勵銀行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幫扶力度,繼續落實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工具,實現小微企業融資“增量、降價、擴面”。
在科技創新方面,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體系,著重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大基礎研究領域投入,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端制造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在綠色經濟方面,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通過“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在金融機構風險自擔的原則上,央行將按貸款本金的一定比例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在確保能源供應穩定的前提下幫助經濟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科學有序實現“雙碳”目標。
在區域均衡方面,引導信貸增長緩慢地區法人銀行擴大貸款投放力度、降低融資成本,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金融機構采取幫扶與支撐政策。同時,積極評估金融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結果,防范出現資金套利空轉等行為。
當前薄弱環節主要是房地產領域。房地產既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又是當前可能存在一定風險的薄弱環節。個別房企信用風險仍未徹底出清,土地出讓與商品房銷售明顯轉冷,房地產投資增長疲軟。預計未來有望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基礎上,適度放松房地產企業融資條件,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有效緩釋相關風險。
中國證券報:當前貨幣調控應如何更好處理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
丁安華:首先,經濟面臨“三重壓力”下,“穩增長”和“防風險”目標很大程度上是統一而非對立的,經濟失速下行本身就是最大的系統性風險。在2022年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年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經濟”定調為“穩社會”和“穩政治”的前提,足見其重要性。因此,貨幣政策作為逆周期宏觀調控工具,當前總體上將保持支持性立場,有望在上半年“充足發力”“靠前發力”,進一步降準降息。
其次,貨幣政策應總量與結構并舉,優先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發力”,定向支持經濟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避免“大水漫灌”,在“穩增長”的同時兼顧“防風險”。
再次,在美聯儲貨幣政策加速轉向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應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和資本市場的動態,有效防范應對外部金融風險的沖擊。
總體上看,央行將在著力“穩增長”的同時,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貨幣政策重要性上升
中國證券報: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應如何更好協同配合?
丁安華:作為宏觀調控兩大支柱,今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首先應在方向上一致,同時保持擴張性立場,通過貨幣財政“雙寬松”應對“三重壓力”。
首先,財政政策將在赤字和支出上保持必要強度,減稅降費和“適度超前”開展的基建是目前主要的發力方向。節奏上,今年財政支出將“前置”發力,與去年“后置”的財政支出節奏形成銜接。但受房地產市場風險影響,當前房企拿地意愿不足,土地出讓金收入有所下滑,地方政府財政緊平衡壓力增加。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在“穩增長”中的重要性相應上升,需更為積極地通過總量和結構政策支持經濟增長。
其次,貨幣政策應該積極配合財政政策的實施,理解和把握財政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為政府債券發行營造良好的流動性和利率環境,保障重大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
第三,貨幣政策要注重在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與財政政策協同配合、形成合力,精準提高實體經濟金融資源可得性。例如,財政政策可通過專項債支持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項目建設。貨幣政策則可通過再貸款再貼現扶持相關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兼顧穩投資、調結構、促普惠,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趙般嬌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