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冰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布長圖公布近期“斷卡”行動最新進展。
數據顯示,在此次“斷卡”行動中,央行推動行業風險整治,清理異常銀行卡14.8億張。根據全國“斷卡”行動推進會通報,全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案數量連續3個月下降,月均涉案單位銀行賬戶數量同比大幅下降。
清理異常卡14.8億張
據悉,目前央行組織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堅持系統治理,正縱深推進電信網絡詐騙“資金鏈”的打擊治理工作,保持嚴監管態勢。研究制定“資金鏈”治理工作方案,緊跟新形勢、新問題,全面加強各部門“資金鏈”治理合力。
具體來看,央行方面督促銀行、支付機構清理“不動戶”“一人多卡”和頻繁掛失補換卡等異常銀行賬戶14.8億張。并嚴查支付領域涉詐違規問題,對130余家銀行和支付機構開展專項檢查,暫停620家銀行網點1個月至6個月開戶業務。
此外,中國銀聯持續優化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交易風險事件管理平臺,大幅提升公安機關資金查控和止付效率,基于云閃付開展跨行風險監測攔截,累計攔截涉詐交易1480萬筆。
同時,“斷卡”行動正發揮大數據和技術作用,強化風險攔截,根據通報案例顯示,在中緬邊境涉電信網絡詐騙嚴重地區試點自動柜員機(ATM)人臉識別取款核驗機制,協助公安機關碎釘上千名“背包客”,指導商業銀行建立涉詐風險監測攔截模型,對涉詐高風險交易“快速監測,及時攔截”,實時攔截涉詐資金10億元。
事實上,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銀行機構正在“斷卡”清理睡眠賬戶方面積極行動。例如,工商銀行曾發布《關于清理長期不動個人銀行賬戶的通告》表示,今年7月份起將對用戶長期不用的個人銀行賬戶(借記卡和活期存折)開展清理工作;光大銀行也曾公告稱,會對個人睡眠賬戶、長期不動賬戶開展清理。此前,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也均發布清理存量賬戶的公告。其清理范圍包括“一人多賬戶”和“長期不動戶”等。
在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長期不用的賬戶浪費賬戶資源,對于銀行和個人來說都沒有實際價值,卻給不法分子留有實施電信欺詐空間。他進一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成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的重要根源,也為反洗錢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央行對銀行卡賬戶分級設定就是為了從根源打擊犯罪分子。斷開銀行卡和電話卡的注冊和販賣,特別是對存量卡的清查,肯定能夠有效地降低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案率。”
強化企業銀行賬戶風險防控
記者注意到,從此次公布內容來看,監管部門正在打破信息孤島,發揮跨部門合力。根據通報內容,會同工信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運行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強化企業銀行賬戶風險防控,累計核驗業務9430萬筆,同比增長51%。此外,組織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對公安機關認定的5.2萬買賣賬戶單位和個人實施5年內不得新開戶等金融懲戒措施。
事實上,“斷卡行動”開展至今,已有多各省市地區公布對非法出租、出借、出售、購買人員懲戒情況。例如,今年3月份昆明市公示首批懲戒電詐幫兇名單614人,公安機關認定的出租、出借、出售銀行卡或支付賬戶,且被用于電詐犯罪造成損失的失信用戶,僅保留1張銀行卡,5年內不得新開賬戶、暫停非柜面業務、支付賬戶所有業務。
除了對于個人用戶懲戒措施,金融機構方也會受到相應的懲戒。例如昆明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曾強調,對于銀行的分支機構,一旦發現違規經營的,實施暫停新開戶業務6個月的處罰措施,對相關責任人“一案雙罰”等。
“積極清理‘睡眠賬戶’不僅是銀行機構積極落實監管政策,也是有效保障客戶賬戶資金安全的表現。”王蓬博坦言。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斷卡行動中對個人用戶及金融機構均有懲戒措施,體現了監管在斷卡行動中的態度和決心。當前銀行卡販賣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個人用戶來說,銀行清理睡眠賬戶助于防范個人風險,避免自身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為銀行賬戶安全筑起一道防線。同時提醒用戶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賬戶、營業執照等涉及違法犯罪,用戶需提升風險防范意識。”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