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首提房地產“兩個維護”,釋放了什么信號?
文/凱風
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三季度例會召開。會議針對樓市提出“兩個維護”措施,即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這是2009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例會上首次提及房地產,且罕見提出“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兩個維護”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樓市大環境正在發生轉向,以深圳為代表的熱門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滑,正在集中供地的重點一二線城市多數遭遇了土地流拍,而部分三四線城市則祭出了房價最高降價不得超過15%的“限跌令”,更不用說個別龍頭房企正陷入債務困境……
這些大背景的存在,讓“兩個維護”被市場普遍解讀為樓市“維穩”之舉,被一些人視為樓市調控即將見底的跡象,更有少部分人認為新一輪松綁即將到來。事實上,政策經過幾年的層層加碼,調控成果剛剛展現,可謂來之不易,在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時代大局面前,顯然不會輕易改弦更轍。
回顧這一輪樓市調控,說是“史上最嚴”并不為過。十年前,樓市調控手段以限購、限價為主,且主要面向新房交易,如今不僅多了限售、限貸,而且針對地方政府、銀行、開發商、二手房業主都出臺了有針對性的調控手段,諸如集中供地制度、房貸“兩道紅線”、房企融資“三道紅線”、二手房指導價等等。可以說,除了呼聲頗高的房地產稅之外,樓市調控的政策庫已經極其完善。
不過,熟悉房地產調控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國樓市調控的目標向來是“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而非將房地產打壓在地,甚至讓房價“硬著陸”。所謂穩字當頭,言外之意是既要遏制大漲,又要防止大跌,從而保障市場健康發展。
所以,在樓市大熱之時,調控必然層層加碼,只要按住蠢蠢欲動的炒房欲望為止,這在深圳體現得最為明顯,從限購加碼到二手房指導價再到嚴查經營貸、嚴打炒房團等等,政策可謂立竿見影。
同理,在市場遇冷之際,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也會調整,而相關旨在穩定市場預期的政策也會陸續出臺,這正是三四線城市先后推出“限跌令”的政策大背景所在。當然,“限跌令”是否有效,在不能大幅降價的前提下開發商該如何去庫存回籠現金流,無疑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基于此,就不難理解“兩個維護”背后的政策深層用意。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相對容易理解,大漲大跌、大起大落自然不是健康市場的體現,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目標仍然存在。
至于“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至少可在兩個層面得到解釋:一個是保交房,防止部分房企因債務問題導致樓盤停工,這就需要加大預售資金監管,防止預售資金被開發商挪用,同時督促一些出現債務問題的房企努力保持經營穩定,將“保交房”放在第一位,從而保障廣大購房者的權益。
另一個是防止調控“誤傷”剛需。樓市調控的目標是遏制炒房投機行為,而剛需的自住需求在民生之列,如何在嚴打炒房的同時保護自住需求,無疑考驗調控的精細化和科學化。
最近,確實有不少政策的調控政策走的是“一刀切”的路線,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利率同步上漲,無論剛需還是投資貸款周期同樣漫長,無論一套房還是多套房的持有者在稅費上并無差別,這些政策確實存在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
不過,凡是存在彈性的地方,不可避免給了一些人“暗度陳倉”的機會。過去幾年來,個別炒房客通過假結婚、假離婚、違規申請經營貸等方式進行變通,讓部分城市的調控效果打了折扣。所以,如何在保障剛需與保持調控剛性之間取得平衡,是對有關部門的一項考驗。
此外,今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銀保監會等8部委聯合出臺《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在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及物業服務4大領域開展集中整治,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房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這些領域均事關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房地產開發環節,違規交房、交房延期、房屋質量問題均被納入整治之列;在房屋買賣領域,捂盤惜售,囤積房源,套取經營貸等行為受到重點關注。在租賃和物業領域,長租公寓“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等高風險經營行為,物業侵犯業主合法權益等,也在整治之列。
可見,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覆蓋到樓市的方方面面。畢竟,房子在我國居民財富配置中擁有突出地位,根據央行報告,接近七成的居民家庭財富都與房子相關,而許多家庭最大的債務也是房貸。在許多家庭耗盡多年儲蓄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的現實背景下,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多方面的深層意義。
所以,“兩個維護”更大的意義在于穩定市場預期、保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非大幅松綁的開始,更不是大水漫灌乃至再次刺激房地產的前置信號。近年來,資本反壟斷、教育反內卷等一系列雷厲風行的舉措,讓人看到政策的威力所在。作為住房領域的根本定位之一,“房住不炒”的原則顯然不會也不能以任何名義突破。
責任編輯:李琳琳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