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程實
“延平劍已成龍去,猶有刻舟求劍人”。在《“暫時”之后》一文中,我們指出,后疫情時代所有的“暫時”/“常態”之問或將演化成K型走向,既有均值回歸的A面,也有路徑依賴的B面。當下,美國就業指標的變化引人關注,其一方面關系到通脹的持續性和變化形態,另一方面影響著貨幣/財政政策的調整時點和方式。事實上,過去一年半來勞動力市場恰呈現出一個非典型而又非暫時的“新常態”,我們的研究表明:第一,當前似已恢復的失業類相對指標背后難以傳達疫情反復背景下美國勞動力市場逐期調整過程中的真實變化;第二,退出勞動力市場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失業即退出”現象逆轉恐需時日;第三,相當比例解雇時被認為是臨時失業的勞動力事實上變為了永久失業者,這在新冠沖擊的尖峰時期尤其明顯,且其累積影響延續至今;第四,隱性失業人數出現激增,意味著臨時失業本身或也存不小的低估。
新冠疫情對美國勞動力市場沖擊前所未有,當前失業類相對指標似已恢復。美國勞工統計局在月度的就業情況總結(Employment Situation Summary, ESS)中會基于當前人口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的數據公布按原因分類的未雇傭人員(unemployment)及構成,主要包括臨時/永久的失業者(job losers),離職者(job leavers),新進入者(new entrants)和重新進入者(re-entrants)。從1967年至2021年8月的月度數據看,失業者平均占未雇傭人員約49.7%,其中永久失業者平均占約35.6%。在新冠疫情沖擊下,2020年4月,美國未雇傭人員數從719萬飆升至史無前例的2311萬,主要源于臨時失業(layoff)從205萬激增至1805萬。在此情形下,永久失業占未雇傭人員和失業者的比重分別從29.9%和51.2%驟降至11.3%和12.7%。截至2021年8月,經歷了疫情爆發之后勞動力市場的分階段調整,上述比重分別回升至38.3%和72.0%。盡管二者仍高于歷史平均值,但都已低于2008年以來的平均值(分別為40.8%和75.0%,詳見附圖)。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數值僅能代表當期CPS調查得出的未雇傭人員中已經永久失業的人數,并無法反映出在失業發生時被認為是永久失業的人數,而后者往往更能體現勞動力市場當前的真實狀況變化。
美國退出勞動力市場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失業即退出”現象逆轉恐需時日。在疫情爆發期間,對于在工作中感染病毒的擔憂或照顧家庭等考慮使得失業后當即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數激增。2020年4月,美國勞動力萎縮624萬,創下歷史之最。參考Barrero等(2021)的方法,我們可以將美國勞動力人數的變動結構拆解為估計以下三類人數之和:一是當期失業即離開勞動力市場的人數變化,二是新進入和重新進入者的人數變化,三是長期失業并于當期離開勞動力市場的人數變化。以18個月滾動累計值來觀察美國勞動力數量的連續變化情況,可以發現,美國勞動力市場自2020年4月以來均處于勞動力人數大幅下降的少見狀態,此前僅有金融危機時期(2009年11月-2011年5月)出現過連續19個月的負增長,但彼時的勞動力人數下降峰值(123萬)和均值(69萬)遠低于新冠疫情以來的減少幅度。從主要的變化來源看,當期失業即離開勞動力市場數持續累計負增長是勞動力人數下降的主因。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提供了僅有的該指標連續超過百萬的歷史經驗,盡管當時的失業即離開勞動力市場累計人數峰值低于疫情期間近100萬,但經歷了29個月持續為負之后該指標方才回到正區間(詳見附圖)。
2020年3月以來美國累計損失崗位數仍超過600萬,永久失業占比超過三成。為了對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變化進行相對準確的高頻估計,我們借鑒Barrero等(2021)的研究對CPS數據進行了調整計算。要得到全口徑的月度新增失業(或總崗位損失)數目,需要綜合估計三類數據:一是新近失業的人數,二是受回憶偏倚(recall Bias) 和報告誤差(reporting errors)影響出現的月度間可比數據差值,三是永久失業后當期即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數(詳見上文)。匯總之后,我們發現,新冠疫情對美國勞動力市場帶來的總崗位損失峰值出現在2020年4月,當月崗位損失總數高達2308萬,其中新增臨時失業約1520萬,新增永久失業約567萬,失業后當月即退出勞動力市場220萬(詳見附圖)。從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的區間數據看,該段時間內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崗位損失累計總數仍高達652萬,其中由于當期失業即離開勞動力市場的累計人數達到602萬。由此可見,僅通過失業數據來衡量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復蘇情況無疑極大程度上偏離了問題的實質,如果用經即期離開勞動力市場調整后的數據進行計算,區間內的新增臨時失業和永久失業累計值分別為437萬和215萬,失業發生時被認為是永久失業的人數占崗位損失數之比接近三分之一。
疫情期間隱性失業人數也出現激增,與失業即離開勞動力市場人數呈正相關。從其他的就業細項中也可以感受到新冠疫情沖擊下美國勞動力市場的非典型特征。以兼職就業中消極工作(Slack Work Or Business Conditions)的新增人數為例,該數據的歷史均值約為253萬,但2020年3月-2021年8月平均高達539萬。通常而言,消極就業的群體可以被視為隱性的臨時失業者,而在2020年4月該群體規模驟增至998萬,意味著疫情期間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臨時失業本身也存在不小的低估。將隱性失業群體數量變化與前文中當期失業即離開勞動力市場增量這一失業數據重要調整項進行比較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疫情對勞動力市場沖擊的反常性。自1956年至疫情爆發前,這兩組數據由于驅動因子不同而本身幾乎沒有相關性,但2020年3月以來,其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且大幅偏離歷史區間(詳見附圖)。
參考文獻
Barrero, Jose Maria, Nicholas Bloom, and Steven J. Davis. Covid-19 is also a reallocation shock. No. w2713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0.
(本文作者介紹: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領域為全球宏觀、中國宏觀和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