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金融專欄|潘光偉:開啟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文章:《中國金融》2021年第13-14期
作者:潘光偉‘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畏險阻、砥礪前行,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一百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海納百川、銳意進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牢牢把握金融事業發展和前進方向,不斷探索金融支持革命戰爭和創立新政權、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道路,指引我國金融事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發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國金融雜志”微信公眾號特別策劃“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金融”專欄,配合《中國金融》雜志相關策劃,選取部分反映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要金融機構和重要金融市場改革創新的文章,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波瀾壯闊的畫卷。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風雨,篳路藍縷,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奮進,使得“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回首百年,中國共產黨緊密結合中國國情,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在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領導經濟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中國金融業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金融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金融再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金融的轉變,完成了從底子薄、經驗少的金融弱國到銀行資產規模穩居全球第一、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市值位居全球第二的金融大國的嬗變。
黨領導中國銀行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敏銳提出了“要把銀行作為發展經濟、革新技術的杠桿,要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國家專業銀行到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再到公眾持股公司,在經歷了企業化探索、商業化改革、股份制改造,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經歷了一輪輪體制機制改革、組織架構創新、金融風險化解、發展戰略調整以及數字化變革,經歷了一次次業務、產品、流程、渠道、技術的升級后,中國銀行業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肩挑銀行,發展為計劃經濟時期的算盤銀行,再到改革開放后的電子銀行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數字銀行,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大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并正向國際一流銀行序列邁進。
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闡釋了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了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系統闡述了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全面論述了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給出了金融工作的“定盤星”。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三大任務取得了新突破,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第一,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高,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效果顯著。2021年第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0.41萬億元,信貸資源更多投向科技創新、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較好地滿足了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及其他領域的資金需求。普惠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強,2020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88%,較2019年下降0.82個百分點;2021年第一季度末,普惠金融領域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3.46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高3.8個百分點。繼續加強對“兩新一重”領域、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2020年全年新增制造業貸款2.2萬億元,超過前5年總和。積極支持經濟綠色轉型,2021年第一季度末,銀行業綠色貸款余額為13.03萬億元,同比增長24.6%,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2.3個百分點,更好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此外,銀行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2020年,我國基本金融服務已覆蓋99%的人口,銀行網點鄉鎮覆蓋率達96.6%,滿足了人民的金融需求。
第二,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銀行業風險管理的護城河更寬更深。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直接指揮下,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管理部門針對銀行業面臨的風險,采取多方面措施,銀行業風險從快速發散轉為逐步收斂,結構性去杠桿有序推進,高風險金融業務萎縮,一些機構野蠻擴張行為收斂,金融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約束逐步增強,審慎經營理念得到強化,一批重大問題隱患得到精準處置,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不良貸款處置大步推進,2017~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資產管理,為支持社會經濟發展騰挪空間、留足余地。“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自2017年以來,委托貸款、同業理財、非標債權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征的業務規模壓降了大約20萬億元。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了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于各項貸款增速,新增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從2016年的44.8%下降到2020年的28%。2021年第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7.14%,較上季末上升2.67個百分點。此外,貸款撥備率為3.38%,資本充足率為14.51%,流動性覆蓋率為141.77%,流動性比例為58.46%,各項指標都處在較高水平。
第三,積極穩妥推動對外開放,銀行業發展面臨的各項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改善。隨著監管政策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中國已成為國際領先金融機構海外布局的首選地之一。2018年以來,我國陸續推出50多項開放措施,截至目前,銀行、證券、基金、期貨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資股東資質限制不斷放寬,在企業征信、信用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了外資國民待遇,金融業準入負面清單已經清零。截至2020年末,有54個國家和地區的212家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臺銀行分行和144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達946家(含總行、分行、支行)。此外,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如花旗銀行取得了托管牌照、橡樹資本取得了資產管理牌照、美國運通公司取得了清算牌照等。
繼續發揮“四大優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在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銀行業要繼續發揮政治、體制、科技和人才四大優勢,攻堅克難,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第一,繼續發揮政治優勢,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重要決策部署。中國銀行業能取得重大成就,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得益于始終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央召開了首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大體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調控監管體系,基本實現全國金融秩序明顯好轉,化解金融隱患等,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指明了方向。此后,每5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都規劃了未來5年金融業改革發展的方向、時間表和路徑圖,讓監管部門、金融界以及各地區和部門得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行動,確保了金融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穩健前行。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期間,筆者有幸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做好金融工作的“四項原則”和“三大任務”,進一步加深了對“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深化改革開放是金融發展的根本動力”的理解和認知。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銀行業積極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行動,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資金需求、主動減費讓利、優化金融服務、積極捐款捐物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下一步,銀行業將繼續堅持黨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第二,繼續發揮體制的韌性優勢,充分激發銀行業內部經營活力和潛力。中國銀行業能取得重大成就的關鍵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體制、內控風險管理機制、風險防范預警處置機制和溝通協調機制。這套體制機制具有很好的韌性,富有前瞻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并且,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僵化的,而是能夠通過不斷暴露新風險,不斷糾錯、不斷修訂,校正更新、隨機而變、自我完善,同時又能保證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特別是“一委一行兩會一局”新監管框架的形成,對于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協調金融政策與相關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起到了積極作用,監管內部、部委之間的統籌協調優勢進一步凸顯。此外,銀行業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充分激發了銀行業內部經營活力和潛力。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持續加強公司治理建設,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等方式,充分發揮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獨特優勢,實現了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的有效融合,董事會、監事會、高管層等治理主體履職能力和行為進一步規范,經營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今后,中國銀行業需繼續發揮體制優勢,通過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深化改革等措施,進一步增強銀行業的經營活力。
第三,繼續發揮科技優勢,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質效和可獲得性。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科技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銀行業也一直是金融科技的擁抱者和獲益者,正在從支付、結算、借貸、投資、理財到產品設計、營銷方式、內部運營、風險管控,啟動全方位的數字化變革。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投入達到413.7億元,同比增長14%,同時,商業銀行紛紛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隨著投入的增加,我國銀行業的科技優勢進一步彰顯,如抗擊疫情期間,銀行業提供的大量“非接觸式金融服務”,有效促進了經濟的“血脈暢通”,及時滿足了客戶的金融需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保障。此外,金融科技既讓中國的移動支付領先全球,也讓金融服務進入了千家萬戶。這些技術變革緩解了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可獲得性。今后,中國銀行業應繼續堅定擁抱新技術,不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充分發揮科技優勢,繼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效率。
第四,繼續發揮人才優勢,打造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培養、選拔、使用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別是要注意培養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中國銀行業能取得上述重大成就也得益于樹立了“金融事業,人才為本”的理念,為銀行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一是從原來的干部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開發轉變。銀行業金融機構先后實施了形式多樣的人才工程,如對專業技術人才實施“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際英才開發工程”,對經營管理人才實施“高級人才打造工程”,許多銀行對儲備人才實施了管理培訓生制度。二是行政職務架構逐步被專業化的職級管理替代,建立起多元化的職位體系。按照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業務操作人員分別設置不同的職務序列,打破了“千軍萬馬走行政獨木橋”的局面。三是實現了由傳統粗放行為考核到績效考核和績效管理的轉變,廣泛引入KPI、RAROC經濟資本考核、360度考核以及平衡計分卡等多種形式的績效考核方法。四是在薪酬體系建設上,實現了經營業績與績效獎勵緊密掛鉤,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機制。五是高度重視“忠、專、實”人才培養。普遍樹立了“學習創造價值”和“培訓提升競爭力”的理念,加大培訓投入,注重產教融合和培訓基地建設,采用線上線下、境內與境外、學習與研討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今后,銀行業要進一步結合經濟運行的新特點、科技發展的新趨勢,通過干中學、學中干等方式培養更多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為金融業發展貢獻力量。
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需更好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組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多元化的社會治理格局中承擔重要使命。中國銀行業協會(下稱“中銀協”)作為銀行業的自律組織,20年來,始終旗幟鮮明地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把黨的要求融入協會踐行“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行業”的宗旨中,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厚植核心理念,提升政治建會水平,為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提供助力。特別是2020年,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內外部嚴峻形勢,中銀協在銀保監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作用,牢記使命、攻堅克難,堅守崗位、主動作為,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金融業表現突出”的批示肯定,獲得了“第六屆全國精神文明單位”和“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今后,中銀協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以黨建為統領,以服務監管部門、服務會員單位為宗旨,積極履行“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多措并舉,積極引領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綠色轉型,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一是強化責任擔當,切實維護銀行業權益。規范升級“銀行業營業網點文明規范服務示范單位創建”項目,深化自律機制建設。鞏固“四個一批”活動成果,研究深入推進舉措,審慎探索開展“懲戒一批”工作,維護行業權益。持續開展商業銀行“陀螺”體系評價工作,引領銀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搭建科技平臺,賦能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穩妥有序推進銀行函證平臺運行。目前已有100余家銀行和近30家會計師事務所向中銀協明確了平臺接入意向,其中,36家銀行和21家事務所已完成意向協議簽約。后續,中銀協將加強對商業銀行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培訓及接入輔導,擬按照2021年內接入25家、2022年接入100家的節奏分批對接商業銀行,穩步有序開展對接工作。加快中國貿易金融跨行交易區塊鏈平臺(CTFU)推廣。截至目前,CTFU簽約上線總行機構數已達18家,近期意向加入的有18家銀行;撮合福費廷資產成交421筆,涉及金額408億元。下一步擬上線跨行再保理業務,解決跨行再保理業務缺乏統一規范、信息交互渠道缺失等痛點問題。
三是成立工作組,積極引導銀行綠色轉型。為更好地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中銀協成立了“中國銀行業支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專家工作組”,擬定了專家工作組的九大目標和任務,及時向監管部門提供相關政策建議和專業咨詢意見;助力銀行在公司治理層面做好頂層設計,推動銀行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金融資源及創新碳金融產品和業務,引導銀行建立氣候風險治理和風控體系,推動銀行建設碳排放的數據信息系統、做好碳排放的信息披露及建設氣候友好型銀行;配合做好碳領域的交流、合作及成果展示,促進銀行業綠色轉型。
四是加強人才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中銀協將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繼續組織好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搭建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平臺,舉辦金融科技師(CFT)認證課程培訓班,打造“培、考、戰、評”四位一體的高端金融科技人才認證體系;適時開展“全面風險管理與數據治理支持銀行數字化轉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等特色培訓項目;繼續辦好與香港金管局合作的內地銀行家經濟金融專題研討會,與香港交易所聯合舉辦的中國銀行家資本之路研討會,為銀行業培養更多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銀行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也將帶來嚴峻的挑戰。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監管部門的有效引領下,中國銀行業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