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逃離”銀行理財? 他們是這么“花”年終獎的

95后“逃離”銀行理財? 他們是這么“花”年終獎的
2021年02月10日 07:47 新浪財經綜合

  來源:國際金融報

  春節腳步臨近,按照往年的慣例,銀行在節假日前夕往往會推出一波特供理財產品。

  然而,《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滬上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銀行方面今年卻不似以往“熱情”,“節日專屬理財”產品難見蹤影,與之相對應的是投資者理財方式的改變。

  春節特供理財產品稀少

  據融360數據院分析師殷燕敏介紹,以往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會在節日期間打出節日理財產品的營銷牌,預期收益率較同類產品略高一點,限量發行吸引投資者。

  而記者近幾日在線下實地走訪時發現,今年春節檔特供理財產品沒有預期中的“熱鬧”。

  “我們今年只推出了一款新春特別版產品,利率在6.6%,但現在也已售罄。”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另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對記者介紹,“我們推出的新春特別款理財業績比較基準在2.5%至7.5%之間,現在是新春特供額度,截至2月18日就封閉了。”

  為何節日特供產品“啞火”,殷燕敏分析,隨著銀行理財產品轉型,傳統的封閉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占比逐年下降,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占比大幅上升,該類產品收益是以底層投資標的的資產價值確定其凈值,收益的展示形式也是凈值增長率,因此節日型高收益產品這種營銷策略也就不太適合當前的市場形勢。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認為,銀行理財特供產品“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利率水平處于下行趨勢中,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受到壓制,吸引力較小,特供產品也不會將利率提高很多。其次,在資管新規和凈值化轉型的推動下,銀行理財業務主戰場轉向旗下理財子公司的凈值化產品。“隨著居民資產配置習慣的養成,理財不再是大部分人群唯一或主要的投資方式,銀行正通過理財子公司來順應這一趨勢,發揮理財子公司投資范圍大、投研能力相對強的優勢,來吸引投資者”。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節假日效應下理財產品發行量未見增長,長三角地區和西南地區的理財產品發行量則皆出現下跌。從全國范圍看,1月25日至1月31日的一周內,新發行凈值型產品共613款,較上一周減少93款,預期收益型產品802款,較上一周增加93款。封閉型預期收益產品的總體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75%,與上期持平。

  從近期產品的收益率來看,固收型的產品表現更優秀。普益標準研究員王偉指出,“從機構發售的凈值型產品到期收益與其業績比較基準的差值來看,絕大多數產品均能達到產品發售時的業績比較基準。不過,‘固收+’凈值型產品中,能夠獲得超過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的產品數量占比為44.94%,而其他固收類這一比例僅為24.64%;‘固收+’產品到期收益不能達到產品發售時的業績比較基準的占比僅為0.58%,低于其他固收類產品的0.8%。因而,整體來看,‘固收+’產品到期收益表現要優于其他固收類產品。”

  基金理財成年終獎投資首選

  隨著春節氛圍愈發濃厚,年終獎令無數職場人期待。騰訊理財通聯合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終獎調研報告》顯示,工資、年終獎、投資理財收益已成為國人三大收入來源。

  那么,“打工人”會如何打理年終獎?

  交銀理財子公司推出“保衛年終獎計劃”,建議可以一部分流動現金做15天以內的短期理財,剩下的錢分為長期投資和待使用兩部分。

  工行則推出“年終獎來工行”的活動,表示年終獎是我國家庭三大收入來源之一,投資理財已成為國民新寵。

  不過,相比起利率在4%左右的理財產品,《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年輕一代的投資者會更傾向于股票、基金或保險類產品,而銀行理財已成保守派的避風港。

  上述調研報告則顯示,在年終獎投資理財產品的選擇上,去年表現搶眼的“基金”成為首選。

  在采訪時,一位阿姨告訴記者,她為其00后的孩子儲蓄的“準備金”,今年都投入了基金。因為這些錢近期不會用,在基金放5年的收益絕對比放5年理財要高。“當然,我自己還是會拿一部分資金買銀行理財,不會全部放在基金里面,理財相對還是穩妥一點”。

  “銀行理財打破了剛兌,理財收益率也不高,給人的感覺就是雞肋。而且如果具體看銀行理財配置的資產,會覺得不太純,像套娃一樣,不如我自己去投資股票或者買投資股票型的基金,如果我要買債券我就直接買債券基金,何必去買銀行理財。”某95后高校在讀生告訴記者,他會選擇一些中小銀行的高利率存款產品,剩余的錢配置貨幣基金、純債基金,甚至會拿大頭的錢投入港股,賺取高回報率。

  另外有95后的投資者告訴記者,自己已把今年的年終獎投入銀行推薦的一些保險產品,收益率更高也有保障。

  對于這樣“分化”的現象,陶金指出,對于投資者來說,更合理的方式應該是開展家庭資產配置,將資金根據用途和性質等進行區分,分別投資不同收益和風險的不同資產,包括現金、保險、理財、基金、股票。

  根據日前發布的年終獎調研報告,大部分95后在理財時最愛買基金。在新基民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90后。

  不過,銀行理財產品對于一些保守型的年輕投資者仍然是不錯的避風港。也有95后打工人對記者表示,她會把99%的錢用于購買理財產品,目的在于保本,剩下的錢買基金和活期理財,她自稱為“極度保守型”用戶。“去年基金的表現很好,但我也不是很懂這個,今年會多投一點,但還是主要買保本的理財,因為我能接受少賺點,但接受不了虧錢”。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預計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將穩中向好。“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包括資本市場制度及銀行業機構相關管理制度;二是政策引導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會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2-19 極米科技 688696 --
  • 02-18 聯德股份 605060 15.59
  • 02-10 園林股份 605303 16.38
  • 02-10 博碩科技 300951 75.18
  • 02-10 必得科技 605298 15.9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