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探索推動大循環發展,不僅亟需幫助民營企業順利渡過難關,保存實力,滿足融資需求;同時也需要為民營企業賦能,幫助他們贏得市場的信任。9月27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原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做客普惠大講堂,解析大循環中的民企融資問題。
劉曉春表示,關于融資貴的問題,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要高一些或貸款利率要高一些是正常的,他并不是所有制的歧視問題,而是風險溢價問題,不能因為風險溢價把它“歸罪”到“歧視”。
融資是市場的行為,有投資方,有融資方。融資難有供給方的問題,也有需求方的問題。市場不僅是供求雙方的市場,還有制定規則的市場,制定規則、執行規則的部門,包括政府、法院、監管機構實際都是市場的參與者。劉曉春認為,找問題不能簡單地、單純地從供應方找問題,也不能簡單、單純地命令供應方,必須給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如何放貸款,這是找錯方向了。我們要了解整個市場到底如何造成民營企業融資難,把本質的問題看清楚,再來講問題才會對癥下藥。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譚兆彤
相關專題:
普惠大講堂專題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