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由東北亞經濟研究院、中國國際商會與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的“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今日正式啟幕,本次論壇主題為“東北亞:深化改革、合作共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秘書長韓永文出席活動并發表主旨演講。
韓永文認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新的機遇和新的發展空間。
一是有利于東北地區充分發揮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人口眾多的比較優勢,深入挖掘區域內市場潛力、科技創新潛力以及拓展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的潛力,提升抗風險沖擊和自主可控能力。
二是有利于煥發東北工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和潛力,促進資本、人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回流,推動生產力快速發展,并帶動東北經濟的體制性、結構性、基礎性改革,提升市場化程度,消除體制機制障礙。
三是有利于推動東北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促進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產業分工,推動跨區域資源有效配置,縮小東北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發展差距。
四是在用好上述機遇的基礎上,推進形成強大的區域內市場,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經濟聯系,形成順暢的再生產循環,進而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社會生活品質,扭轉東北區域內人才流失嚴重的不利局面。
以下為發言全文:
感謝東北亞經濟研究院王洪章院長的邀請,很高興參加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今天,我以“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激發東北全面振興的發展潛力”為題談一些不成熟的意見,與大家交流。
近些年,相對于其他一些地區東北的經濟發展有些低迷,經濟增長速度居于全國中位數以下,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變化比較滯后,人口和人才外流加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東北經濟與全國一樣出現負增長,發展的壓力很大。上半年,東北經濟增長除吉林增速-0.4%以外,黑龍江為-4.9%,遼寧為-3.9%,均低于全國平均增速。
我們的研究顯示,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南北差距在逐步拉大。與其他發展遲緩的區域相比,東北地區發展低迷的原因還存在著創新和市場活力不足等現象。由于活力不足、動力不佳,東北經濟發展有優勢但優勢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東北經濟發展有潛力但潛力沒有完全激活。東北經濟振興與發展需要充分認識自身優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適應國內國際形勢變化,抓住“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作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的發展格局”機遇,深度挖掘發展潛能,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切實增強市場活力,實現自我突破。
一、 對東北優勢的再認識
一個區域的發展,需要借助和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同時也需要借勢國家發展戰略布局和全球發展大環境、大趨勢變遷。比較優勢是辯證的和動態變化的,會因要素變化、改革開放深化程度以及國家戰略部署等歷史條件而發生變化。如果東北能夠在國家新的發展戰略部署中用好自身的優勢,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凈化市場發展環境,調整優化市場主體結構,激發市場和創新活力,就可以將東北的優勢和發展潛力更好、更充分地發揮出來。我們分析認為,東北的發展優勢包括:
(一)國家高度重視的政策優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自2003年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啟動實施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東北振興的若干重大政策舉措。隨著2015年底“振興”戰略向“全面振興”的轉變升級,中央進一步加大對東北地區的投資支持力度,協調推進百余項重大項目落地;批復建立了哈爾濱、長春、大連金普、沈撫四個國家級新區,以及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大連東北亞航運中心遼寧和黑龍江自貿片區等多個開發、開放平臺??陀^來講,中央給與東北的政策支持不可謂不多,東北的振興發展享受了很多政策紅利。
?。ǘ┓罩袊圃鞓I強國建設的雄厚工業基礎。東北的工業發展始于19世紀末,沙俄和日本出于掠奪資源、控制和霸占這塊肥沃土地的目的,在東北建造了第一批工業基礎設施。直系軍閥張作霖、張學時期東北工業亦有長足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開展工業化建設,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重大工業項目,有54項放在了東北,東北地區成為了“新中國工業的搖籃”。100多年的工業建設與發展使得東三省工業基礎扎實、技術沉淀雄厚、產業聚集度高,建立起了涵蓋裝備制造、鋼鐵、化工等較全的工業體系。截至目前,在部分領域如高端數控機床、大型工業設備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工業設備制造等,東北仍占據國內市場主導或領先地位。
?。ㄈ┴S富多元的自然資源和創新資源優勢。東北地區地域廣袤,地理資源多樣,具有豐富的森林和農業資源、豐富的耕地和水資源以及能源礦產資源。據統計,東北森林總蓄積量占全國的1/3,木材產量占全國的1/2,地表徑流總量1500億立方米,鐵礦石儲量占全國1/4,原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東北不缺少創新的原生動力,教育、科研特別是理工方面的教育、科研資源富集。區域內擁有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一批以理工教育、研究為主體的重點高校,以及中科院光機所、中科院金屬所、大連化物所等國家頂級科研機構,培養人才數量也居全國中高水平。這些都是東北地區實現創新驅動,構建現代化科研創新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和條件。
?。ㄋ模┮粠б宦方ㄔO戰略走廊的區位優勢。東北地區位于環渤海經濟圈,是東北亞地區的核心地帶,沿邊沿?!彾砹_斯、蒙古和朝鮮半島,與日本隔海相望,和俄羅斯有長達4300公里的邊境線,是中國內地赴俄遠東地區的必經之地,也是中國面向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開放的重要窗口。除與境外接壤,東北地區還和境內多個省份相鄰,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沿。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在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東北的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東北的優勢和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有些優勢還在慢慢喪失。主要表現在:政策優勢尚未完全轉化為現實成效,中央一系列振興東北的政策實施并不十分順暢,阻礙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難點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工業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創新資源沒有被有效激活,東北雖然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但企業對科技創新重視不足,研發投入少、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低,新興技術產業發展緩慢,人才、科研成果以及企業外流的現象仍在持續;對外開放活力不足,整體對外開放水平比較低,2018年東北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僅占全國的3.5%,其中出口額僅占2.3%,對外貿易依存度不足1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5個百分點,實際外資利用金額僅為全國的8.6%;經濟發展活力不足,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與市場有效結合的動力不足、機制不暢。調查顯示,近些年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仍然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自然資源優勢利用也更多集中在礦產資源開采和土地資源開墾,導致部分地區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
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東北全面振興的新機遇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內在需求發展空間、提高發展質量的需求和潛力巨大。但釋放潛在經濟增長的體制性、結構性和機制性障礙仍然很多,國內消費需求不足、供給結構、質量不優,外部發展環境不利的壓力越來越大;當前世界經濟正經歷深度衰退,國際市場嚴重萎縮,逆全球化潮流、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在一些國家盛行,世界整體環境動蕩不安,全球供應鏈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擴散的影響下出現本地化、區域化和分散化趨勢。針對這些情況,黨中央及時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的戰略部署。立足于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形成有利于生產、交換、流通、消費的內生循環發展格局,是我國具有超大規模需求市場和追求高質量、較快發展動力的獨特優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新的機遇和新的發展空間。
一是有利于東北地區充分發揮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人口眾多的比較優勢,深入挖掘區域內市場潛力、科技創新潛力以及拓展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的潛力,提升抗風險沖擊和自主可控能力。
二是有利于煥發東北工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和潛力,促進資本、人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回流,推動生產力快速發展,并帶動東北經濟的體制性、結構性、基礎性改革,提升市場化程度,消除體制機制障礙。
三是有利于推動東北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促進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產業分工,推動跨區域資源有效配置,縮小東北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發展差距。
四是在用好上述機遇的基礎上,推進形成強大的區域內市場,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經濟聯系,形成順暢的再生產循環,進而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社會生活品質,扭轉東北區域內人才流失嚴重的不利局面。
三、關于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振興東北經濟的幾點思考
今年7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要求,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要“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實現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推進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此,我就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振興東北經濟談幾點意見。
?。ㄒ唬┨岣邧|北地區發展服務國內市場需求的高質量供給能力。東北要通過更加積極的市場化改革、更加開放的腳步增強市場的發展活力,盡快提高東北地區服務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能的高質量的供給能力,將東北的優勢和潛力最大化發揮出來。一是加快構建區域內有機分工、協調發展的自主科技創新體系,按照區域比較優勢和需求導向,將區域內較好的理工教育和應用科研資源有效結合起來,為資源和基礎比較雄厚的制造業提供創新供給,服務于本區域和全國制造業高級化發展和產業鏈現代化進程。既要抓住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機遇,推動東北傳統優勢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新型材料等高科技產業轉型;又要致力于鞏固住傳統制造業基礎,擴大產品和服務供給市場,做強制造業優勢,服務于提升我國的技術“底氣”和國內經濟大循環所需的產業鏈供給。二是進一步發揮東北在保障國家糧食、能源、生態、國防等方面的安全屏障功能。要特別重視黑土地等“土地中的大熊貓”的獨特性,穩定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擴大規模效益,拓展深加工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率。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應著力于如何發揮好東北地區的自有資源和國際能源市場的多元化建設,在能源儲備能力、能源資源深度加工利用上加大投資建設力度。東北軍工產業的戰略地位和生產能力不可替代,其人才、技術和設備等優勢在新時期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應該在為國防安全提供保障的基礎上,大力拓展、深化軍民產業融合發展。三是要加快推動林業、濕地、山川河流等綠色生態、“冰天雪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東北有獨特的氣候環境、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遺跡,盡快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更加符合國內、國際旅游市場需求的旅游項目和旅游線路,引導鼓勵開發更多的會議、康養、商務、游學等特色化、多元化的旅游產品。
?。ǘ┘涌烊谌搿耙粠б宦贰背h,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東北亞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區域,面向東北亞,加強與日、韓、俄科研、技術、制造業等市場的交流合作,將東北打造成貫通東北亞與“一帶一路”經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拓展東北對外開放空間。東北應該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利用東北亞國家和鏈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多措并舉推進東北地區與東北亞各國、東北腹地與開放前沿之間的互聯互通,多層面、多層次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努力打造輻射“一帶一路”沿線的對外開放新局面。 近兩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研究認為“全球產業鏈東移加速”,中國與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東亞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之間形成的全球制造業基地,是此次疫情中率先迅速實現穩定的地區。這一區域一頭連接制造業零部件及半成品來源,另一端連接世界石油、礦物燃料等重要產地,中心則是強大的制造業加工能力?!叭虍a業鏈東移加速”會使這一區域從全球加工制造基地轉變為全球市場。東北應該積極用好我國老工業基地特別是制造業基地的優勢,加速融入這一發展趨勢并發揮更大作用。要注意用好區域經貿協定,推進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與區域內國家化地區開放合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去年底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中日韓FTA談判也進入實質磋商階段,如能簽約實施,推動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可以給東北振興帶來新的機遇。東北各省應該積極助力國家經貿談判,深化與日韓等國家經貿合作,打造東北亞合作循環路徑,吸引和利用外來技術及資金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調整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帶動其他產業全面發展。
?。ㄈ┮愿邔哟伍_放為抓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新東北。應十分重視、切實解決好“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問題??梢蕴剿魍ㄟ^新的開放平臺建設,加快營商環境的優化升級。新區、自貿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等平臺是我國重要的開放載體,也是東北借勢推進全方位、高層次改革開放的新平臺和新抓手,其核心內涵就是對標國際高水平貿易規則,通過開放倒逼改革,通過營造國際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探索實現從依靠要素紅利向制度紅利轉變的路徑,要借助這些新的開放平臺,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全方位對外以及對國內其他地區和市場開放,脫胎換骨地改善全區域營商環境。
(四)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網絡。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要求東北更緊密地與國內其他區域以及東北亞其他國家有機融合發展,共同構建合作緊密的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網絡。一是可以考慮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國內西部地域以及俄羅斯遠東或蒙古進行轉移,在做大、做強、做精核心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基礎上,推動東北地區企業向研發和營銷端升級。二是利用土地資源豐富、富集的理工教育和科研和人才資源吸引東部發達地區制造業進入,承接日、韓、俄相對先進的產業轉移,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三是要特別注意加強與日本、韓國等周邊發達經濟體共同構建以軟件、電子信息、智能產品為主的高技術產業鏈。四是利用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沉淀,以及東北亞、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和市場,共同構建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鏈。
(五)十分重視培育民營經濟發展,增強市場活力。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民營經濟是市場競爭活力所在,也是市場經濟發展活力所在。東北經濟中民營經濟發展不足、民營經濟地位不高活力不足是一大短板。要千方百計創造培育民營經濟大發展的環境,盡快補齊這個短板。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東北全面振興關鍵在于激發市場活力的。激活東北發展潛力,既要有航母級的央企、國企,更需要有數以萬計的民營企業。雖然東北民營經濟發展與其他地區存在一定差距,但其自身有著不輸其他地區的強烈的發展意愿。加速培育東北民營企業發展,一是要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營商環境,破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行業壁壘,實現市場主體多元化。二是要鼓勵東北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三是重點培育“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在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創新能力、開拓市場等方面予以扶持,爭取在優勢行業領域打造一批“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四是大力弘揚市場意識強、競爭和創新已是強、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家精神。在營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出臺更寬松政策的基礎上,鼓勵民營企業家發揮工匠精神、創新精神、進取精神、契約精神和冒險精神,主動辨別市場風險,搶抓危機中蘊藏的機遇。
責任編輯:張緣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