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憑“本事”借的錢不用還?反催收聯盟死灰復燃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反催收聯盟的死灰復燃提供了土壤。
疫情暴發以來,央行、銀保監會等多部門陸續出臺多項舉措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為在疫情期間受影響的人員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原本是國家為照顧特殊人群出臺的暖心福利政策,卻被一些“反催收中介”鉆空子,出現大量惡意逾期逃債的現象。
“早上八點,馬上金融的電話準時打進來!接著是美團、360借條、好分期……一天少說五十個電話,一邊對罵,一邊跑客戶,真是充滿激情……”在一個小貸逾期上岸交流群里,劉力(化名)描述自己被催收的狀態。
“原本只是想著短期過渡一陣子,現在沒想到拆了東墻補西墻,已經欠了十幾家平臺了。”劉力說。
反催收聯盟并非近期新出現的產物。“如果說之前可能是還款意愿的問題,那疫情后沒有還款能力的人上升了,這個人群在比重上發生了變化。”全民信用管理公司聯合創始人羅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抱團取暖
反暴力催收大旗被高舉
一場疫情,打亂了大家的生活節奏。
“原本借了6萬元做生意,因為疫情全賠,現在連本帶利要還12萬。我感覺快活不下去了!”鐘靈(化名)在交流群內哭訴。
鐘靈加入反催收聯盟并非是為了獲得減息或免息的“特權”,只是想進來找同伴傾訴一下,尋找心理的安慰。“簽合同的時候人家客服就告訴你利息本金該還多少,結果用錢的時候一時爽,用完了不還肯定不行啊。”鐘靈說。
但并非所有的成員認可她的觀點:“高利貸國家都不支持,你要還是你自己的事哦!”
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反催收聯盟在疫情期間再度成為焦點,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疫情期間借款人現金流壓力普遍變大,很多借款人面臨個人征信受損的恐懼,難免慌不擇路,這為反催收聯盟的死灰復燃提供了土壤。當然,也有一些借款人現金流沒有問題,故意搭金融抗疫政策的便車,寄希望于通過反催收技巧達到減息甚至免息的目的。
這一高舉反催收大旗聯盟的邏輯鏈條是——“因為金融機構暴力催收,所以我反催收。”乍一聽覺得合理,其實仔細分析卻是漏洞百出。
不良資產催收外包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暉分析,關于暴力催收的問題,首先需要了解正規的第三方委外催收公司和討債公司的區別。正規的金融機構,對催收環節的操作、對委外催收人員的要求都很高。因為現在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也比較嚴格,違規的代價很大。暴力,也可能只是一種說法或借口。
“自從2019年大力整頓后,暴力催收現在實際已經不存在了。沒人敢暴力催收,罵人一般都不敢。上門見面的極少,上門了也不可能暴力。”羅京認為。
記者觀察到,群內成員所說的“暴力催收”更多集中在“爆通訊錄”這一行為上。因為用戶想要申請網貸,大都需要授權手機的權限,包括運營商認證信息、通話記錄、短信、通訊錄、地理位置等,如果你不同意授權,那么將無法使用這個APP。
在授權訪問通訊錄的情況下,逾期人員受“爆通訊錄”的恐懼籠罩著,既怕又沒有辦法。“我自己的事情,打擾我就算了,騷擾我身邊的人也太過分了。逾期的時候我把緊急聯系人全部改了,通訊錄全部刪了,不知道有沒有爆我的通訊錄。”林一(化名)在群內表示。
在反催收交流群內,成員與第三方委外催收機構之間火藥味十足,水火不容。從群內的代稱就能窺見一斑:成員將其稱之為“催狗”,甚至有QQ群索性將名字改為“反催狗”,公然宣戰。
據記者觀察,在一些招聘網站上,除一些大型銀行外,第三方委外催收機構對于催收員的招聘要求僅設在高中學歷,在職位的硬性指標上幾乎沒有特別要求。
消費借貸在中國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前后,其后順應金融市場日益開放和互聯網金融迅速興起的趨勢,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不斷地加速擴張。
2017年是互聯網貸款業務的分水嶺。當年12月,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辦和P2P網絡借貸風險整治辦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簡稱“141號文”),嚴格約束P2P企業的多項出借行為。此后,P2P開始被逐步清退,網絡小貸公司牌照也被停止發放。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是我們從小深信不疑的常識。但《債 : 第一個5000年》的作者大衛·格雷伯卻認為,如果不論多么愚蠢的貸款都能獲得償還(例如不存在破產法),那么結果將是毀滅性的,還有什么理由阻止債權人借出愚蠢的貸款呢?由此可見,金融機構在授信方面的把控不嚴,也是不良貸款規模擴大的重要因素。
“xxx(某網貸平臺)天天給我發額度,就像是個毒瘤,這幾個月煩死人。如果它不給我發額度的話可能我早就上岸了吧!”陳米(化名)在群內抱怨道。
據專業人士介紹,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依舊存在非法放貸的現象,由此導致這些反催收聯盟更加有恃無恐。其實反催收主要反對的是互聯網金融領域,對于真正有牌照的金融機構,違約成本很大。
濫用規則
灰色地帶盛開野蠻之花
“反催收聯盟的興起,擾亂了催收行業正常秩序,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管理帶來很大壓力。但這些反催收技巧更多屬于對合法規則的濫用,無論是催收機構還是金融機構,很難低成本地有效應對。”薛洪言對記者表示。
薛洪言所說的對“合理規則”的濫用,正是這些年亟需解決的灰色地帶!
受疫情的催化,近期在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大量講反催收的賬號。“停息掛賬”這一專業術語,與之對應的是《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70條:在特殊情況下,信用卡欠款金額超出持卡人還款能力、但持卡人仍有還款意愿的,發卡銀行可以與持卡人平等協商,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最長期限不得超過5年。
隨之產生的另一個專業詞匯是——“還款意愿”。在短視頻里,專業人士指導說:如果是銀行信用卡,建議不要失聯,保證每個賬單期有還款記錄,主動和銀行協商。如果你實在是代還和最低的方式都沒法還,就每天還一塊,錢多的時候每個月還個兩百,和銀行協商,依據的也是上述規定。
此外,“就算被起訴,最多按照國家規定的利息范圍內還,超過36%還會退息”,這條指導話語背后對應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這也難怪反催收聯盟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征信的不敢拖,不上征信的都是高利貸,能拖就拖。
某業內人士介紹,去年倒閉了一批催收公司,據說有些催收公司的人員反水加盟反催收行業,助力這些人應對催收。這些專業人士入場是讓反催收聯盟看起來越發“專業”的一個原因。
王暉介紹,這些反催收聯盟利用大部分客戶不了解金融機構關于息費規則等的規定,誘導他們支付一定費用承諾幫他們去做減免分期等,并利用投訴等手段來要挾金融機構和委外公司進行敲詐,本質上就是騙。
當然,有些指導并非全然正確。反催收聯盟中有人指導,互聯網金融仲裁在國內是個新型模式,目前運作得不是很成熟,國內的法院很少配合互聯網仲裁,所以大家收到的仲裁書等同于白紙。
對這一看法,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律師表示,不管是網絡仲裁,還是線下仲裁機關的仲裁,仲裁裁決的執行均需要通過人民法院完成。互聯網仲裁作出的裁決書是有法律效力的,在借款人不履行生效的裁決書時,申請執行人可憑該生效裁決書向被執行人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圍繞反催收還形成一些黑色產業鏈。記者發現,在反催收網上,有各種介紹反催收技巧的視頻。其中在VIP專區,不同等級的會員(68元-298元不等)能享受不同程度的反催收教學服務。
在某寶平臺上,“網貸防爆通訊錄攔截”等軟件頗受歡迎,價格在10-30元不等,這些軟件配的文案是:憑自己借來的錢憑什么要還?通訊錄里有一個認識我的,算我輸!
在今年3·15來臨之際,21CN聚投訴平臺投訴增量暴增,其中新增3萬多件待審核的對捷信的投訴,大部分投訴問題集中于“捷信金融利息高”。面對借款人整齊劃一的投訴話術,聚投訴做出大幅度的“后退”:此類不規范投訴一律予以退回,請投訴人按要求重新確認并說明后,才能再次提交投訴。
薛洪言分析,很多時候,金融機構之所以對老賴屈服,擔心的是監管投訴壓力和輿論曝光壓力。短期內面對投訴集中爆發的現象,在缺乏單個甄別能力的前提下,監管機構和輿論媒體應適當淡化“投訴等于負面”的簡單邏輯,不簡單傳導壓力,給金融機構和催收機構更大的空間。
完善征信
首部民法典禁放高利貸
近日,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介紹今年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工作重點時提到,深入推進網絡借貸專項整治。
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期間,新鮮出爐的民法典草案更是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催收行業要盡快立法為好。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才行,在這個背景之下,失信違約的成本肯定是越來越高。”羅京對記者說。
據了解,今年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委員、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提交建議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信用法》的議案。
肖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催收其實是金融借貸法律關系邏輯閉環中的重要一節,催收本身無錯,但催收方式方法容易滋生暴力犯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系列問題。委外催收的金融機構作為委托人,不僅需要審慎選擇接受委托催收的機構,還需就催收方式方法進行有效監督。一旦催收行為引發不良社會反應或惡性事件,委托人并不能因為將催收活動已經委外等理由完全置身事外。而催收機構本身也應建章立制,雖說目前催收人員并不像律師一樣有著嚴格的職業準入,但提升催收人員素質能力,提升催收人員的法律知識,了解催收行為紅線等對合法合理催收具有重要意義。
薛洪言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可通過完善行業黑灰名單的形式,強化對老賴的甄別和事后打擊,優化社會誠信體系,對老賴行為形成更強的威懾力。隨著疫情的結束,借款人現金流普遍緩解,反催收聯盟的熱度有望降下來。對金融機構而言,當務之急依舊是聚焦業務和風控等核心能力,不必為短期現象付出太多精力。
一位成功上岸的網友完成了自我救贖后,在群里留下這樣一段話:當代各類毒雞湯的灌輸,使得超前消費的行為肆意盛行,而當個人經濟財物循環出現斷裂的時候,就開始“以貸養貸”、“拆東墻補西墻”,越陷越深。各位,先走一步,祝好運。
責任編輯:潘翹楚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