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冒領侄女32萬元存款被判不當得利,銀行承擔連帶責任
桂西、祝裕旺/人民法院報
時間:2018年9月7日;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人民法院;案由:不當得利糾紛;案情:男子周某善未經侄女周某鳳同意,私自將她的32萬余元銀行存款分4次全部取走,并存入自己的賬戶內。周某鳳訴至法院,要求周某善返還不當得利,并要求銀行承擔連帶返還責任。
案情回放
女子周某鳳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而養父蘇某善與周某善為同母異父兄弟,在藤縣象棋鎮忠信村居住。2011年4月,周某鳳因房屋被征收獲得一筆拆遷補償款,為了控制自己不亂花錢,她將其中的324461元存于廣西某銀行,并主動將該存折交由養父蘇某善保管。
2018年2月,蘇某善因病被周某善送往藤縣人民醫院治療,前后共住院20多天。隨著病情加重,周某善又將蘇某善送往梧州市工人醫院救治。住院期間,蘇某善將周某鳳的存折交給周某善保管并告知密碼。5月14日晚,蘇某善因病去世,周某鳳辦妥父親后事,卻找不到自己存放在養父處的存折。
5月18日,周某鳳到該銀行梧州市龍圩支行處查詢得知,周某善已于蘇某善病故當天,以提取現金的方式,同時段分4次取走全部存款(前三次每次取10萬元,第四次取24461元)。取款時,支行已核實周某善提供的身份證件姓名與周某鳳的存折姓名不一致,但支行并未通知周某鳳。取款后,周某善立即將上述存款存入其開設在支行的存折賬戶內。
因多次要求周某善返還存款未果,周某鳳訴至藤縣人民法院,要求周某善返還不當得利324461元,并要求廣西某銀行梧州龍圩支行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返還責任。
是遺產還是存款?
庭審中,三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原告周某鳳認為,周某善沒有合法依據私自冒領其存款,構成不當得利,理應返還。支行本應有嚴格審核領款人的身份、保障儲戶資金安全的義務,卻違規支付存款,造成她的損失,存在重大過錯,應承擔連帶返還責任。
被告周某善辯稱,周某鳳存款的四分之三應作為蘇某善的遺產進行繼承。周某善認為,根據我國公序良俗及民間風俗習慣,其對蘇某善盡了“生養死葬”的義務,依據繼承法第十三條“對被繼承人盡了撫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撫養能力和有撫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撫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的規定,周某鳳有能力撫養其養父蘇某善,而沒有盡到撫養照顧義務,對蘇某善不問不理,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他本人雖為第二順序繼承人,但對蘇某善盡了主要贍養照顧義務,應從蘇某善的遺產中分得30%。
周某善還認為,為照顧蘇某善以及辦喪事,共支付醫療費、住宿費、火化費等3.7萬余元,之后為蘇某善建造水泥墳需要費用1.3萬元,以上費用應從蘇某善遺產中支付或由周某鳳負擔。
廣西某銀行梧州龍圩支行承認,周某善在取款時工作人員操作有誤,違反了相關規定,在沒有聯系周某鳳的情況下讓周某善取走存款,造成她的經濟損失,愿意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在本案中,周某鳳有保管密碼及存折不當的過錯責任,周某善未經周某鳳同意,利用便利冒領存款,同樣存在過錯。
法院:周某善應返還不當得利,銀行違規應擔責
法院指出,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 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周某善沒有合法根據而獲得周某鳳的存款324461元,致使周某鳳利益遭受損失,屬于不當得利,周某善應將其返還給原告周某鳳。
法院認為,根據商業銀行法第六條的規定,廣西某銀行梧州龍圩支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該支行在周某善于同一日以提取現金的方式連續3次以每次10萬元的數額領取周某鳳的存款時,沒有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金融機構個人存取款業務管理的通知》第六條及《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個人存取款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批復》第二條的規定,審核周某善提供的身份證件姓名是否與周某鳳的存折姓名一致,在明知周某善提供的身份證件姓名與周某鳳的存折姓名不一致的情況下,違規將原告的存款30萬元支付給周某善,該行存在重大過錯,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在30萬元的范圍內對周某鳳承擔連帶返還責任。
法院指出,周某鳳也存在保管存折及密碼不當的過錯,應當自行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該支行對周某鳳的存款24461元被周某善領取不必承擔連帶返還責任。周某善認為原告于2011年4月因房屋被征收獲得的拆遷補償款屬于蘇某善的遺產,其應該獲得部分繼承,蘇某善的治療費、護理費、喪葬事及以后的造墳費用等各項費用應從蘇某善遺產中支付或由周某鳳負擔,這些事項均不屬本案的審理范圍,故不作處理。
綜合案情,藤縣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責令周某善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324461元給周某鳳,廣西某銀行梧州龍圩支行在30萬元的范圍內對周某鳳承擔連帶返還責任。
連線法官
在本案中,周某善的行為構成不當得利,理應返還,無可非議。周某鳳與廣西某銀行梧州龍圩支行方面,周某鳳作為儲戶與支行達成合意,將324461元存入銀行,雙方簽訂的是存款合同,形成存款法律關系。在該合同中,支行的法律義務如下:一是實質審查存款憑證的真假,二是形式審查存款密碼,三是實質審查核實取款人的身份證。在本案中,支行并未認真核實取款人的身份情況,在明知周某善提供的身份證件姓名與周某鳳的存折姓名不一致的情況下,仍然違規支付存款,明顯違反了合同義務,存在重大過錯,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另一方面,周某鳳作為儲戶,妥善保管好存款憑證和密碼是其義務與責任,她違反上述義務,造成存款被冒領,應對自己的過錯造成的冒領損失承擔民事責任,從而減輕存款冒領后銀行的民事責任。
(原標題:冒領侄女存款,被判返還不當得利)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