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于12月13日-17日隆重舉行,主題論壇“2021意見領袖年會”今日召開。西澤研究院院長、中國新供給五十人論壇成員趙建出席并發表演講。
趙建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不同于歐美國家,中國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主要是由國家所有,我們在發展金融的過程中發展了很多有利于中低收入者的一些金融的產品和業務,比如說普惠金融、縣域金融還有大眾的理財。
趙建指出,我們用中國這種金融制度的優勢,可能會實現一個創新的突破,就是通過金融發展來縮小共同富裕(的差距),而不是像西方國家現在面臨的一個困境,當他們越放水,他們的股市越繁榮,他們的金融越膨脹,他們的財富還是向富人集中,中低收入者階層反而降低(收入),這是不利于共同富裕的。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大家好,非常開心與大家相遇在云端,一起參加新浪財經的金麒麟論壇。我是西澤研究院的趙建,我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共同富裕下商業銀行轉型的挑戰和機遇》。
我們知道共同富裕是我們未來一百年或者將來我們中國特別重要的一個國家轉型的一個方向,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國家的愿景。在這個非常重大的愿景的變化下,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挑戰和機遇?以及面對這些挑戰和機遇如何來進行轉型,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可能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在政策、市場環境方面面臨的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商業銀行轉型的戰略必須要對共同富裕這個重大的戰略轉變進行一個深刻的理解。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首先,我們如何來理解共同富裕呢?它是一個世紀的命題。新中國成立到現在70多年,如果說前30年我們做的事是“共同”,我們在生產力還相對落后,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繁榮的基礎上,率先地先做了共同的事,率先地先用了計劃經濟的手段進行平均的分配,這樣導致我們的效率可能遠遠沒有提升起來,整個經濟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態。改革開放之后,也就是從1979年之后,我們做的一件事是“富裕”,采用了先富帶動后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消除貧困,從總量上解決我們經濟落后的問題,從社會發展的進程上推動我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所以,改革開放40年我們做的是富裕的事,改革開放前30年,我們做的是共同的事。從2021年開始,我們說實現了小康社會,未來我們可能面對的一個戰略是“共同+富裕”,也就是共同富裕,通過多層次的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發展民生,尤其是形成一個橄欖型的社會結構。這么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的變化,商業銀行作為我們國家金融的主要的力量,我們中國金融的核心的體系就是商業銀行,它的總量可能占90%。在這樣的一個大的國家戰略背景的轉化下,商業銀行面臨著哪些挑戰和機遇,這都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事情。
還需要在這個研究和分析商業銀行如何來面對共同富裕之前,我們需要從理論上探討金融發展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我們常識感覺金融往往是嫌貧愛富,金融發展往往會拉大貧富差距,而不是縮小貧富差距。所以,這兩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如果我們有些理論基礎,我認為可以從金融發展的庫茲涅茨曲線(來看),也就是一個倒U型曲線,金融發展在初期階段可能拉大了貧富差距,過了一個臨界點之后,金融發展會縮小貧富差距,這是跟我們發展經濟學中的庫茲涅茨假說的倒U型曲線是一脈相承的。庫茲涅茨假說主要的觀點就是經濟增長在前期是拉大收入差距,過了一個臨界點之后,通過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和分配制度重新的深化和完善,經濟增長會縮小貧富差距。
金融發展與共同富裕之間到底是一個什么關系呢?可能在理論上,在學界研究的比較少。從我們的體驗來看,好像是有點反常識,比如說最近疫情期間,貨幣大放水,整個金融業非常繁榮,但是好像是富人更富了、窮人更窮了,這是歐美西方發達國家面臨的一個現實。但在中國來說,中國的金融體系不同于歐美國家,中國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主要是由國家所有,我們在發展金融的過程中發展了很多有利于中低收入者的一些金融的產品和業務,比如說普惠金融、縣域金融還有大眾的理財。我們用中國這種金融制度的優勢,可能會實現一個創新的突破,就是通過金融發展來縮小共同富裕(的差距),而不是像西方國家現在面臨的一個困境,當他們越放水,他們的股市越繁榮,他們的金融越膨脹,他們的財富還是向富人集中,中低收入者階層反而降低(收入),這是不利于共同富裕的。
我們從理論上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商業銀行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發揮很大的作用。我們如何來探討商業銀行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呢?它到底是嫌貧愛富還是金融向善,我們說商業銀行的本性好像是嫌貧愛富,窮人往往被拒之門外。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從來沒有金融是為窮人服務的。我們說往往是“二八定律”、“一九定律”,也就是說一個銀行利潤的創造,有20%甚至10%的那部分富人為銀行創造80%、90%的利潤。我們如何在商業銀行與共同富裕這個統一的邏輯下打破商業銀行這種利潤結構,讓商業銀行的業務一方面能夠實現自己利潤的創造,另外一方面還能夠促進共同富裕,這是我們當前在理論上、在實踐上都面臨的一個挑戰的問題。
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嘗試,中國的歷史上有義莊,所謂的義莊就是一些富人或者大地主,社區里的富人會捐獻一部分慈善基金,當窮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從義莊求助。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一個金融業的革命是來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尤努斯的小額信貸,得過諾貝爾獎的尤努斯教授的普惠金融的一個實踐。事實上尤努斯的格萊珉銀行的普惠金融做出了這樣的努力,改變了金融業嫌貧愛富,改變了金融業的一九定律、二八定律,讓金融業、讓銀行能夠對共同富裕做出很大的貢獻,能夠減少貧富差距。在歷史上是有這樣的實踐的。
從中國的現實來看,商業銀行面對著共同富裕的轉型,并不是完全一帆風順,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商業銀行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有五大挑戰:
1.經營理念轉變的挑戰。也就是說我們如何完全以利潤導向而轉向長期的發展,符合國家戰略的長期發展,可能商業銀行在制訂戰略,在商業銀行股東的訴求方面要做一個很大的轉變。
2.治理體系重構的挑戰。我們如何從治理層面,如何跟股東、跟管理層、跟政府監管層、職工代表大會以及黨委會,共同達成促進共同富裕的共識。因為公司治理的主體各自有各自的訴求,比如股東可能更多想賺取利潤,他對社會責任的承擔不太感興趣。政府更想讓你增加就業和稅收,想讓你為共同富裕作出貢獻。但是職工代表可能更多地是想從個人的角度去提升自己的薪酬待遇等等。這些訴求如何整合在一塊兒來共同地為縮小貧富差距,在業務的創新和模式的重構上,為更好地服務中低收入者或者是中低的財富階層的客戶服務,在公司治理共識的達成上也面臨著一定的難度和挑戰。
3.客戶群體選擇的挑戰。銀行如何選擇自己的客戶,如果說在共同富裕的愿景下,可能銀行更多地為中低收入者、為中低的財富階層提供一些好的服務,幫助他們提高他們的收入和財富的保值增值。但是我們過去銀行為了自己賺錢,可能更多地是選擇20%的那部分。如何超越“二八定律”和對高凈值客戶的偏好,而轉向長尾的客戶,轉向中低凈值的客戶,這個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4.產品體系適配的挑戰。過去我們的存款也好,我們的整個業務、服務和我們的商業模式、營銷模式,這些產品體系都是面向賺錢的,至少是面向中高等收入,或者是能夠給銀行創造利潤的這部分客戶。我們如果為了完成共同富裕,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如何來改變產品體系,可能銀行在系統上、在人員上也沒做好準備。
5.盈利壓力提高的一個挑戰。如果說銀行要面向共同富裕,更多地是服務普惠客戶和中低收入的群體,利潤肯定會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如何當利潤下降的時候,向股東、向社會做出自己的說明。尤其是上市銀行,為了滿足共同富裕這個大的戰略而犧牲了短期的盈利,如何向社會公眾做出解釋,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除了這五大挑戰之外,商業銀行面臨的更多的是機遇,商業銀行至少面臨著六大機遇:
1.普惠金融可能是一個縱深發展的機遇。普惠金融中國做了十幾年了,初步具有很大的成效。未來面對共同富裕,會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場空間。因為普惠金融是最根本、最基礎、最重要的促進共同富裕的一個金融產品,這方面在未來一段時間,在政策上會有更大的支持,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監管政策,做普惠金融的銀行可能更多地得到監管層和社會公眾的一種青睞。
2.財富管理轉型變革的機遇。未來一段時間,幾十萬億的大眾和普惠型理財市場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過去商業銀行的財富管理可能更多地要有門檻,超過50萬、超過100萬才享有這樣的收益率。但是未來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可能更多的財富管理的優惠或者是紅利向中低財富階層轉換。這么大的長尾市場,商業銀行如何抓住,對商業銀行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業機遇。
3.科技金融。在科技新興公司的信貸和投貸聯動方面,商業銀行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機遇,如何和資本市場相結合,和相關的產業政策支持相結合,共同地來扶持專精特優的企業。我們的政策也在向這些新興的科技公司傾斜,無論是資本市場上市的條件方面,還是一些產業基金方面,已經有很多政策的支持,商業銀行應該提前研發這方面的產品。
4.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商業銀行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一種業態,未來可能基于三次分配的公益基金的市場、慈善基金的市場會越來越發達。商業銀行過去管理一些公募基金,一些理財,但是現在出現了很多基于公益的、基于慈善的,為了促進共同富裕而發展這些基金,這些公益基金、慈善基金主要是為了附和國家倡導的三次分配,這么多的公益基金、慈善基金,接近十幾萬億的量,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
5.農村金融的機遇。在鄉村振興方面如何縮減城鄉收入的差距,這也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非常大的命題。商業銀行在鄉村振興,在縣域金融,在農村金融方面,其實也有很大的可為的空間。
6.民生金融的機遇,就是產業重塑。要共同富裕,發展民生經濟是關鍵,這些民生經濟通常我們所知的包括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等這些領域,商業銀行會面臨著很大的一個授信的機會。過去這些客戶相對說并不是商業銀行的重點客戶,在共同富裕之下,商業銀行應該將這些民生行業的客戶作為一個重點的戰略客戶、重點的授信客戶來看待,這是商業銀行非常重要的一個機遇。
面臨著這五大挑戰、六大機遇,商業銀行如何轉型?有9個轉型的路徑:
1.要強化高質量發展理念。在自身發展完善中提升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能力,也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共同富裕這么一個重要的戰略,商業銀行如何來轉型,如何來提供一個符合社會發展、符合市場環境要求、符合政策意志的業務模式,自身首先需要在中后臺支撐方面,在保障方面,是需要做出努力的。
2.將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融入到銀行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將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提高到戰略轉型的高度,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同時面臨著“十四五”規劃,很多銀行業正在做“十四五”規劃,我們應該把商業銀行如何支持共同富裕這些舉措放到戰略轉型的高度。
3.銀行應該在共同富裕的理念框架下,全面升級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構建共同富裕時代的普惠金融2.0。商業銀行做普惠金融做了十幾年了,但是很多傳統的做法,比如說只是限于小額信貸,限于對中低收入者、弱勢群體的存貸匯的服務支持上,這個可能還不夠,在共同富裕的時代,我們可能要利用數字科技,利用新的投資理念和發展理念,更好地發展面向中低收入、面向中低財富階層的一個大眾理財,一個理財管理的市場,是新的共同富裕時代普惠金融面臨的新的一個命題。
4.將民生金融提升到銀行戰略高度,與民生政務服務平臺合作,將我們的民生金融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也就是商業銀行要更多地把醫療、養老、住房、教育等行業作為它的一個新的戰略的客戶,這是商業銀行在授信、在客戶選擇方面轉型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方向。
5.要加強ESG標準及其投資原理的研究,將共同富裕的元素加入到ESG指標體系內,而且要把它作為信貸資源配置和定價的重要考量因素。也就是過去商業銀行對客戶的授信標準的評估或風險的評估,主要是基于財務的(評估),未來我們如何把共同富裕這個元素加入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中,銀行授信的企業客戶對共同富裕有哪些貢獻,它在ESG指標體系里的S(社會責任)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我們可以適度地對這些銀行無論是利率還是期限,根據它對共同富裕的貢獻,銀行也做出一定的讓利,這樣是間接地推動了共同富裕。
6.全國性的銀行需要更加注重區域的協調發展,將金融服務和信貸資源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傾斜。要縮減共同富裕的差距,一個非常大的差距是中國的地域間的不平等、財富的差距。我們要更好地支持中西部一些落后省份地區經濟的發展,通過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來提高那些地方人的財富水平,這也是銀行在推動共同富裕方面作出的努力。
7.要全力支持能夠提高就業率的尤其是提高年輕人就業率的中小企業和有科技競爭力的專精特新的企業。實現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提高中產階層群體的收入,提高他們的財富水平。如何提高中產階層或者是剛畢業的這些大學生的就業水平呢?一定是要全力地支持中小企業,尤其是支持那些能夠為知識型的大學生帶來就業的專精特新的企業,這將來也是商業銀行轉型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8.要創新研發有利于大眾財產性收入提高的普惠型財富管理產品體系,逐步改變傳統理財產品收益率的累進型結構。我們過去的理財產品可能更多的是嫌貧愛富,你的量越高,我給你的收益率越高。這種結構不利于共同富裕,只能是讓富人越富、窮人越窮,是拉開貧富差距的。我們應該創新地研究一些能夠縮減貧富差距的理財產品體系,當然對我們一個傳統的金融理念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是這也是商業銀行轉型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9.最重要的一點是加快研究創新公益基金、慈善基金、社會捐贈基金等基于三次分配的金融產品,做好三次分配的基礎金融服務。中國過去的分配主要是基于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我們最近才提,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但是我們面向三次分配的金融產品,相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西方發達國家有非常多的公益基金、慈善基金、社會型的基金,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這方面基金的數量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商業銀行的轉型要抓住這個機遇,要做好這些基金的賬戶管理人、托管人甚至是委托人和投資管理人,因為商業銀行現在的理財子公司的投資能力也是非常強的。
這是商業銀行能夠在實現共同富裕的愿景下看到的一個新的業態出現,也是商業銀行轉型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這就是商業銀行在共同富裕的愿景下要轉型的9個非常重要的路徑。我今天的匯報就到這里,非常感謝大家,謝謝!
責任編輯:李琳琳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